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我国物流行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作者:吴一凡来源:《物流科技》日期:2024-05-08人气:66

0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根据表1和表2数据,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2013年的197.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47.6万亿元,十年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全国社会物流活动日益频繁。2022年我国快递行业碳排放总量已达5565万吨,环境压力逐年增大。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来持续增长,主要受到电子商务、制造业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但与此同时,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压力。运输活动导致能源消耗增加,排放污染物,加剧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处理导致废弃物增加,加重了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压力。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应当采取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方法,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方式,实现高效、环保的运输和仓储等环节。这是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品质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律规制是促进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行业分会牵头起草了《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评估指标》和《物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两大行业标准,在推动节能降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构建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生态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法律规制,可以引导物流企业采取更加环保、节能的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1 20132022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情况表

年份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

2022

347.6

3.40%

2021

335.2

9.20%

2020

300.1

3.50%

2019

298

5.90%

2018

283.1

6.40%

2017

252.8

6.70%

2016

229.7

6.10%

2015

219.2

5.80%

2014

213.5

7.90%

2013

197.8

9.50%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 2017—2022年我国快递行业碳排放总量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二氧化碳当量(万吨)

1837

2352

3081

4077

5382

5565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1  我国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影响评价缺失

《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即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明确要求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一制度确保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条也明确了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后果进行前瞻性的评估,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然而,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和监管存在缺失。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的投入使用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法规执行不力、监管疏忽、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等,环境影响评价在物流行业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这种缺失可能导致物流行业的某些项目或活动在未经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开展,进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为了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确保物流行业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和监管变得尤为重要。

1.2  环境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在物流行业的环境法规建设上还存在明显的空白,这使得物流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规范。目前,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只有散见于《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中的部分条款与物流行业的环保问题有关。这些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对物流行业的环保问题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废气排放指标,有助于督促企业处理废气排放,确保大气质量。从全局来看,由于这些只是单行法律法规,它们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领域进行管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考虑。这种现状不仅增加了环境治理的难度,也使得环境执法部门在面对违法行为时,选择适用法规变得困难重重。

1.3  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足

物流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然而,在当前的法律规制框架下,这些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有限,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协调机制。首先,政府在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往往面临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挑战。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法规、监管企业行为等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但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全面有效地履行这些职责。其次,企业在物流活动中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但在法律规制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责任,对污染问题采取消极态度,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中的参与也相对较少。社会组织通常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发挥监督和倡导作用,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公众作为物流服务的消费者和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方,也应当有权参与和监督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然而在现实中,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往往受到限制,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这导致了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力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1.4  执法行为不规范

在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中,执法人员面临着重大挑战。该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执法人员具备深厚的环保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一些执法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导致在执行任务时无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进而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执法程序的不规范也是一大问题。有些执法人员不遵守法定程序,存在程序违法、不听取当事人意见等行为,这不仅容易导致执法结果的不公正,还可能引发当事人的不满和抗议。而当执法标准不一致时,企业和当事人也会感到困惑和不安。由于相关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和模糊,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从而给物流企业和当事人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此外,执法监督的不到位也是导致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执法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而监管部门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问题。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风险,对社会和公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2  我国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正如日中天般迅速崛起。繁荣背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不容忽视。从公路运输到铁路运输,再到航空运输,每一种运输方式都存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而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也同样如此。物流行业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都伴随着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广泛性使得物流行业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在当前的形势下,仅仅依靠物流行业的自律或者市场的自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对物流行业进行严格的规制。法律的强制性可以确保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遵守环保法规和相关规定,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法律还可以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物流行业设定明确的环保标准和法律责任,能够促使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更加环保的技术和流程,从而实现行业的整体升级和转型。针对物流行业实施环境污染法律规制不仅有助于控制污染,同时也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铺设了道路。这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推动我国走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关键一步。

3  我国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路径

我国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路径主要包括明确法律责任、建立治理标准、强化监管力度以及推广物流行业技术及模式等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  明确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责任

我国政府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物流行业各环节的法律责任、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和管理、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和技术等多方面措施来促进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应该通过立法明确物流行业各环节的法律责任,以确保物流行业的发展符合环保要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起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治理责任,确保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气等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应该针对物流行业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一系列处罚措施,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政府将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从而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保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政府还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物流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例如,对于货物运输环节,政府可以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审核和监管,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技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仓储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在仓储过程中遵守环保法规,妥善处理产生的垃圾,达到环保标准。政府还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物流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和技术。例如,对于积极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效仿。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3.2  建立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标准

针对物流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应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治理标准。在运输过程中,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和噪音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样一来,物流公司必须确保其运输车辆符合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面临处罚。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还能降低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除了运输环节,政府也对仓储环节的环保问题进行了规范。在仓储环节中,政府制定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问题的规范,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仓储环节的垃圾产生,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保护环境。这些标准的建立为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政府通过监督企业执行这些标准,确保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3  强化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为了深化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的监管,政府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强化了对物流企业的执法督查,还需注重了构建更为完善的环保制度和机制。政府部门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监督检查,对那些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政府应展现出零容忍的态度,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使得企业不得不遵守相关法规,进而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政府还应建立完善的环保信用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公示其结果,使得企业的环保行为受到了全社会的监督。对于那些环保信用不良的企业,政府采取了多种限制措施,如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等活动,这些措施都旨在促使企业改善其环保行为,并提高其环境管理水平。除了上述措施,政府还注重了对物流行业的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平台,政府能够时刻掌握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环境问题,并迅速做出反应政府还鼓励物流企业主动公开自己的环境信息,以此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并增加社会的监督力度。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监管体系,为确保物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4  推广物流行业技术及模式

为了推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政府积极倡导并推广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与模式。在运输方面,政府热切鼓励企业采用新能源车辆,如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来进行货物运输。这种选择不仅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废气排放,进而降低空气污染,而且符合政府所倡导的绿色运输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鼓励企业购置和使用新能源车辆,并致力于建立相应的充电设施网络,确保新能源车辆能够在实际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仓储环节,政府大力推广智能仓储技术。这种技术,包括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等,不仅可以提高仓储效率,更能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通过政府的引导与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和应用智能仓储技术,优化仓储流程和管理,从而降低仓储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除了上述措施,政府还积极推广共同配送、循环配送等模式,以进一步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共同配送能够实现多企业联合进行货物配送,共享物流资源,从而减少空驶率和重复运输;循环配送则将回收再利用的物品重新纳入供应链进行配送,促进了资源的再利用。这些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少物流运输的距离和次数,进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为了推动这些模式的应用,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设立了奖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这些物流行业模式,共同为绿色物流发展作出贡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环境影响评价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缺失,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足,执法行为不规范。明确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责任,建立治理标准,强化监管力度以及推广物流行业技术及模式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我行物流行业环境污染法律规制能有效解决物流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物流科技》  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