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浅析

作者:张梦园,徐玺茹来源:《视听》日期:2020-01-18人气:46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强调从中国的视角出发向世界讲述凝聚有中国人共同经验和情感的故事,传递中国的历史、特性以及未来构想。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延续,也有利于向世界传递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名片,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下“讲好中国故事”战略实施面临的困境

(一)世界话语权体系中力量悬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队伍中不容小觑的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在世界话语权体系中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国际舆论下“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持续高涨,这与西方国家对中国话语的误读不无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观带有革命的色彩,加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加深了西方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的质疑和不认同。

(二)国际传播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在国际宣传阵营中的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在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网站中,涌现出许多贡献卓越的海外华文媒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但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中坚的西方主流媒体相比而言,我国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根据《2018年海外华文新媒体影响力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可知,100家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样本中,移动客户端APP的开通率仅为23%。

(三)“讲故事”的传播技巧手段不足

海外华文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原创作品,多为其他平台所转载或是简单翻译而来,从而在受众中缺乏吸引力,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对于西方国家将中国的“他者化”,甚至污名化,而造成负面的刻板印象,过去我国主要以官方媒体作为对外传播的渠道在传播效果上很难引起他国人民的共鸣,官方的话语体系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已经不具备高效率的传播效果。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

(一)多元传播主体参与“自塑”中国形象

对于西方国家将中国的“他者化”,甚至污名化,而造成负面的刻板印象,过去我国主要以官方媒体作为对外传播的渠道在传播效果上很难引起他国人民的共鸣,官方的话语体系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已经不具备高效率的传播效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对外传播的主战场已经从官方政府走向民间,全民参与来讲好中国故事。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成为了普通人书写故事、传播自我情感的新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不乏看见中国的文化符号,例如中国美食制作过程、传统服饰、中国歌曲等。与专业媒体人相比,一般受众所传达的内容更显轻松欢快,故事更贴近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更加具有代入感。因此,基于平等互动的传播方式更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的需要。

讲好中国故事,便要主动的言说自我,化“他塑”为“自塑”,向受众讲述一个客观的“他者”形象。作为传播的主体,只有全民参与到对外传播当中,才有利于树立信心,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有利于打破西方的刻板印象。

(二)多向传播渠道铺设造船出海

中国的媒体账号在影响主流舆论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只有吸引到更多的海外受众,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传播效果。借助海外的传播渠道,积极寻求合作可以突破传统的国际传播格局。官方媒体可进驻Face book、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体,利用当地媒体已有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实现我国形象的亲民化塑造。

对外传播不能只借船出海,更得造船出海。2016年12月31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由此开始了一场“由外语频道集群向国际电视台”、“由传统电视台向电视网”融媒体发展的转型与探索。此外,中国作为5G的领跑者,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扩大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5G的发展带给了我们巨大的机遇,利用VR、CR等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国外的受众不需要走出国门,在家就能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5G给传播内容带来了更为有趣的体验感,传播资源也更为丰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并进,多种媒介平台相互融合,才能在世界上架起桥梁,构建出合理的对外传播体系。

(三)具体故事解读中国故事内涵

在外宣思维下,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报道的多为一些“硬性”的政治事件,内容多为我国对外政策的解读。随着我国对外传播思维的转化,传播的内容更多地向关注国际间的民生问题和生动活泼的中国故事内涵转变。

互联网重构着当前的传播生态,传播形式多样化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种新锐力量。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数据,截止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达6.48亿。短视频用户黏性的增加有利于我国将宏大的文化主题以小切口的形式体现,在具体的叙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国的文化内核。受众消费习惯的碎片化贴合了“小故事,大传播”的思想,借力短视频有利于我国将宏大的文化主题以小切口的形式体现,在具体的叙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国的文化内核。

(四)受众思维避免文化折扣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单纯的进行符号的传播,如果一味地进行着本国文化的输出,忽略他国受众的认知体系和文化背景,就会造成“文化折扣”,使对外传播策略失灵,达不到预期效果。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输出,忽视与接收者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是行不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中西方的高低语境差异,站在传播对象的立场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输出,才能尽可能缩减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网站不仅向受众推送时政新闻,还设立了日常生活信息交流的平台,利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一些满足日常需要的信息。基于社会关系互动中的讲述,才能让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更容易被外国受众所接受。

在制定投放的内容和目标受众上应该更加科学合理,针对不同受众给予与之相匹配的小故事,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呈现在不同的受众面前,同时让其发挥自传播的能力,在一定群体内相互传播,从而达到对外传播更高效的目的。

三、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对外传播的条件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外宣的形式已被颠覆,从“宣传”走向了“传播”。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纽约时代广场外宣失利”到“解码一带一路”,我国的对外传播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快速转变。

中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身份,还需要探寻可能的自我发展路径,通过自身来打造。在国际文化传播形势中逆流而上,在面临重大国际事件时不失声、形塑良好的大国形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契机。利用新媒体渠道的全方位传播去讲好中国故事,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会越来越清晰深刻,建立一套充满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跳脱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视角,“中国故事”也会以更为丰富的方式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树立起更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引领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议题。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