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纳西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观意蕴探析

作者:郭晓凤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2-11-21人气:756

纳西族是云贵高原上人口数量不多,但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并善于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的民族。而这个民族的生态观是极具特色和创造力的,“纳西族千百年来都奉行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应当互相尊重、和睦共处。”[1]譬如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备受世界瞩目,而它萌生的初心就是纳西族祖先探究人与自然如何共命运、同呼吸的以利益观为价值导向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纳西族象形文字,纳西语称"司究鲁究",直译为"木迹石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此纳西族文化发展的脉络里自然世界是根基。又如早年纳西族人不论男女都爱披披肩,后来主要成为妇女兼具保暖和装饰功能的日常必需品,也叫“披星戴月”,图形为羊皮披卷上横向排列着七个色彩秀美的圆形。寓意是歌颂纳西族妇女勤劳勇敢的特质,也有人说这是古时候纳西族崇拜的图腾标志,东巴经奉青蛙为智慧之神,因为它在人类危难之际解救了人类,而那七星便是青蛙的眼睛。此外,纳西族的饮食、节日、家国情怀重都无一不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关系。而这种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的生态观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价值及时代意义都是同向而行的。而本文旨在浅析纳西族流传上百年的民间故事里蕴含的生态保护利义观。

一、纳西族的生态观符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同志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习近平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性出发,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3]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而纳西族一直以来信奉的自然神并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视作同父异母兄弟关系的生态观念与之在本质上是同一种观念,因此符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求。实际上,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和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也是以自然和人类的原始关系研究作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张宗教产生于人和身边事物的关系。在人类文明史的初端,人类还在接受和探索自己的身体组成中,而且受制于简陋的生产资料的和族人生命周期率低下的困境,他们的考试在精神层面幻化和重塑梦境,开始认为身体和思想并不是由身体控制的,开始唯心主义式的认为有一个灵魂在安排他的一切。如此一来,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而纳西族供奉的东巴神(又名自然神)也是祖先在初探自然的过程中渐进式通过对自然力的崇拜和人格化而产生的。

纳西族的民间故事《东巴经的来历》就具有典型性。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被很多妖魔侵扰就快失去安生立命之所,因此长者、智者、能者等商量后一致认为人类需要到占卜女神处求经书和占卜的方法。他们起先派了吸风鹰和花斑麻雀去取经书,可因在途中能够遇到风雪而告终失败。第二次,白蝙蝠自告奋勇要前去取经。白蝙蝠说:“我有很好的口才,我有本事从占卜女神那里取到经书。可我的翅膀太小了,飞不到十八层天上啊!”金色大雕说:“我可是飞禽中的佼佼者。我有强壮的翅膀,可我的口才笨拙,就算飞到十八层天上也无法取到经书。”白蝙蝠说:“那么,我们一起去吧,你当坐骑,我当骑手!”金色大雕说:“我可是众禽之首,怎梦当你的坐骑?”白蝙蝠说:“如果你不愿意,那么我们就来打赌,谁先看到明日的日光谁就当坐骑,如何?”大雕同意了。第二天天还没亮,金色大雕就来到河水的西面,朝向东面守望者。而白蝙蝠坐在河水的东面,看着西面的高山。不一会儿,金色的太阳照射到西面的的山顶上,白蝙蝠首先看到了日光,而愚笨的大雕只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却不知会首先照射到西方的山顶上。最终,大雕载着蝙蝠同心协力的从十八层天上取回了纳西族的东巴经。从此,纳西族从东巴经中的教义里学会了敬畏自然、敬重生命,懂得了自然、平和、友爱和感恩。[4]这个故事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关系以及纳西族淳朴的宗教思维。

二、纳西族民间故事中生态观的特征

纳西族民族史中,民间故事的数量多、体量大,有一些在纳西族人的日常中口口相传,成为具有代际连接性的传说;有的则被官方性地收录在相关的书籍和经书里;有的则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而讲述纳西族人生态观的民间故事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特征。

(一)反应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纳西族民间故事《猎人的遭遇》讲述了坐落在丽江古城狮子山上的坞古村里爱打猎的小伙子的故事。小伙子不听劝山神的警告,在狮子山上射伤一只白狐后遭到了全家人变成傻子的报应,后来坞古村立下村规民约:不准狩猎任何野生动物,不去砍伐任何树木。从那以后,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民间故事《花蛇大闹泸沽湖》讲述到:有一天,在风景秀丽的泸沽湖湖面上出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大花蛇,蛇背上绿底红斑的花纹散发出诡异而猩红的光芒,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突然,巨蛇摇摆起身子,顿时狂风大作、地动山摇,而泸沽湖的水变得又黑又臭。眼看家园就要被毁灭,村民派人去永宁请当地最有威望的松嘛。松嘛乘船来到湖心岛,祭献贡品、作法事,他似乎实在与天上的神灵倾心交谈。慢慢地,泸沽湖变得平静了。事后,松嘛向人民说了事情的缘由。原来这一切皆因有人把不干净的东西扔进湖里,弄脏了圣洁的湖水而触怒了神。所以神灵就派巨蛇来惩罚人类。从此,沪沽湖畔的摩梭人怀着敬畏的自然的心守护家园,再也不在湖里洗东西、扔东西,并且把这一切良好的习俗变成村规民约,沿袭至今。此外,像《巴坞村的传说》、《创世纪》、《哈玛达咪的传说》、《三眼井奇闻》等民间故事也都以的反应了朴素的人类文明与生态问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文化也具有警示教育的意义,揭示了人类如果不尊重自然、顺应和保护自然,那么必然遭受生态环境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存储水分的中心。”[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群众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丽江的自然资源丰富,特有、稀有的动植物种类也非常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被誉为“北半球生物多样性的缩影。[6]”“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丽江市生态环境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2021年3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2020年度生态环境指标考评结果:丽江市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指标考核满分30分;丽江市2020年度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指标考核满分20分;丽江市未发生重特大环境人为损害事件。这些成绩的获得体现了丽江生态文化适应和符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7]

(二)体现了对发展的适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一系列高屋建瓴的生态建设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战略。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并再次明确要求云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共计提到11次提到生态文明、32次提到生态,明确把“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成效显著”作为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之一。因此,充分重视和挖掘能够促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经济繁荣的共性因素具有重大意义。[8]近年来收到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云南的生态旅游经济处于“淡季”,直到今年5月份又再次迎来春天,民众甚至用“对云南实行报复性消费、半个中国人在云南”等描述这来之不易的度假新风尚。而在云南的众多地方,丽江更是成为游客们的首选,这与丽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宜人气候、秀丽风光及淳朴民风等都有直接性的关系。而这些“名牌”的获得与聚居在丽江的纳西族人流传千古的生态观念是息息相关的。今年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在云南省扮演了佼佼者的角色,而游客们在云南除了领略绝美风光外还在品味着背后的文化。丽江市的很多热门景点看点都有其丰富的文化作为背景,而导游和当地居民们在以各种形式向他们诠释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三、纳西族生态观的意义

(一)促进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主要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他的观点阐明了人之于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之于人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的深刻剖析,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分裂问题的社会化路径。简而言之,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动的位置,自然是人实践的对象,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桥梁。因此,我们人类的主动权作用要发挥的有可持续性。近年来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进而又陷人类于危难之中。纳西族的民间生态故事折射出的生态观也具体的描绘了人类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动权地位,以及不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则会产生的后果,这种通俗简单的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集中体现,进而进一步响应了民族文化符合哲学社会科学思维导向的号召,这有利于进一步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纳西族生态观是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中具有代际承接性发展的民族文化,并在居民们的日常中成为约定俗成或具有法理要求的常态,这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创造性的发展。丽江多年来的生态环境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作为背景,像丽江著名的旅游景点玉水寨、三股水、东巴谷、玉龙雪山、云杉坪等都把纳西族民间故事融入其中,以其动人的风貌和具有教育意义生态观普适性的进行诠释,进而促进了民众热爱环境的主动性。 

(三)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东巴教的起源与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关于宗教缘起的论述是一致的,而纳西族祖先更多的赋予了这些神人间烟火气。天、地、道、法和各种资源的管理者都以平凡的人像作为具象,如上文中的民间故事所阐述,平凡的人类是可以与神沟通,甚至在修行到位后可以升生为神,来管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使一切达到和谐的状态。所以东巴教是亲切的,极富人情味,也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宗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各种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纳西族与东巴教相关的民间故事非常多,主旨基本从宗教的起源、发展、权威确立和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诠释,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实现的方法进行探究。

在新时代里,文化的发展形势日趋富含利义取向、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创新的要求,纳西族的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传百世,既是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人类探寻未来新发展思路的体现,因此它在未来依然具有传承性和进步性,将进一步为民族发展做贡献。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251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