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小说《京华烟云》宗教文化思想浅说

作者:郑琪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8-03人气:1892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三大家族从1901年到抗日战争三十年间家族变故悲欢离合的故事,期间经历了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张勋复辟以及五四运动等重要的历史变迁,真实的反应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和社会面貌。《京华烟云》在整篇内容中含有悲凉之意,在现实意义上是消极的,但在文学成就上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其说《京华烟云》是描写曾、姚、牛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叙述,阐述了“浮生若梦”的主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京华烟云》在哲学、历史、文学等多方面具有极高的成就,是我国现代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笔者就小说《京华烟云》试从其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语言等,对林语堂的宗教思想进行解读。

1.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出生在福建,父亲为基督教牧师。1912年林语堂进入上海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教书。由于家庭的原因,林语堂自幼受到基督教思想的熏陶,因此在其平时的言行以及文学作品中都会体现出基督教的文化思想。林语堂对文学的研究比较深入,对中国古代各家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研究,尤其道家的思想和处世哲学对林语堂的影响颇深,在其文学作品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林语堂曾经说过:“我的雄心是要我写的小说可以传世”。其作品《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被称为“林语堂的三部曲”,其中《京华烟云》取得的成就最高,笔者以《京华烟云》为例试对林语堂所表现出的宗教文化思想进行解析。

2.《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创作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小说作品开头以战乱中京城大家族要别处逃难开始,以木兰一家在逃难中收留孤儿的故事结尾,整部作品以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年代为背景,作者能在纷乱繁杂的社会背景下把握好复杂的故事人物和情节架构确体现出了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及创作才能。《京华烟云》这部小说不仅体现了很强的文学性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作品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讲述,为我们呈现了“何为人生?何为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京华烟云》再现了中国历史动荡的三十多年,有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现代史的真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京华烟云》是一部综合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

3.《京华烟云》中的道家思想

《京华烟云》又可译为《瞬息京华》, “烟云”或“瞬息”通常理解为“人生仿佛过眼云烟,瞬息万变”之意,通过小说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更是在阐述人生世事无常、变幻莫测,人生如梦,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体现了道家的宿命论,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规则,人有旦夕祸福、贵贱、善恶等。

《京华烟云》分为三部,第一部《道家的女儿》,第二部《庭院的悲剧》,第三部《秋之歌》,在每段故事的开头,林语堂都引用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语录。

《道家的女儿》在文章开头引用了《大宗师》中的一段话,其中“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庭院的悲剧》引用了《齐物论》中的话,其中“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秋之歌》引用了《知北游》中的一段话“……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这几段话都是出自庄子的作品之中,是庄子对人生世事的态度,林语堂为什么要在小说的三部开头中引用庄子的语录呢?笔者认为林语堂“全书以道家精神贯串,故以庄周哲学为笼络”,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设置中都体现了道家的宗教思想。

3.1“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

“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美,亦非揭发其罪恶。”“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这句话是林语堂为《京华烟云》作的序词,在序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此部小说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了解人生变换、历史变迁均为自然规律,不必纠结其中,只需了解就好。作者意在让读者知道人生中的喜怒、兴衰、沉浮、得失都是非常自然之事,也是人生的一种规律,我们应该以淡然的心态看待人生和命运。

姚家主人公姚思安虽不是本书所要着重描写的对象,但其影响无处不在,他的精神思想深深影响左右着姚家上上下下。年少时“他喝酒、赌钱、骑马、击剑、打拳、玩女人、养歌女、蓄娟妓、浪荡江湖、交结公卿”,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在父亲死后,面对万贯家财,他“忽然一变而成了一个真正的道家圣贤”,潜心于黄老之修养。八国联军即将入侵北京城,他无动于衷,“认为一动不如一静。他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听天由命,要逆来顺受。”避难出逃前,女儿木兰为家中所留的古玩担心,姚思安告诫女儿:“……物各有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若不是命定的主人掘起来那些宝物,他只能得到儿缸水而已。对儿子的婚姻也是如此,当冯红玉病危,女儿木兰、莫愁姐妹建议快给弟弟阿非和冯红玉完婚,来了却冯红玉的相思之苦,以图其疾有所好转。姚思安则以“你们还有冲喜的想法?”作答,并说:“等她好一点儿,再订婚不迟。”姚思安完全是静观事态情形的自然演变,顺从自然之道。

姚思安在病重时对木兰说道:“完全荒唐无稽!那是通俗的道教。他们根本不懂庄子。生死是自然的真理,真正的道家会战胜死亡。在我的丧礼上,我不愿请和尚念经。”“孩子,我信。于你,你妹妹,阿非,和你们所生的孩子,我就等于不朽。我在你们身上等于重新生活,就有如你在阿通、阿眉身上之重新得到生命是一样,根本没有死亡。人不能战胜自然。生命会延续不的。”体现了人要顺其自然,听从命运安排的道家思想。

3.2“处世不争”的道家思想

作品人物中姚木兰的性格是我国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可谓是贤良淑德,大方得体,且由于其接受过知识教育,是一位思想较为开明的新时期的女性。在性格上姚木兰温柔平和,在道德上善良、孝顺,因此姚木兰在为人处世上比较温婉和善。又因从小受到父亲道家思想的影响,她在处理事务上更加秉承了“处世不争”的理念。

在《京华烟云》的整篇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曼娘、木兰、莫愁、红玉等性格都是温婉善良兼具中华女性传统美德,虽然在个性上它们各有差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尊重事实,执着于理想。在林语堂的笔下充分显示了中国女性独有的魅力,体现出道家思想中“女尊男卑”的价值取向。道家哲学是推崇女性特质的,“老子哲学的根本就是‘母’与‘牝’,林语堂充分肯定过‘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的老子哲学精神。”同时“林语堂进一步引用老子的话:‘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有不殆,‘’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显然,林语堂对老子哲学的‘母’之根和母性崇拜还是有深透省悟的。

结束语:林语堂由于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受到了宗教文化的熏陶,在文学作品中其文化思想自然有所体现。《京华烟云》反映了中国现代北平三大家族的兴衰和情感纠葛,同时也表现了中国现代接近四十年的战乱生活,是一部哲学、历史、文学价值极高的作品。我们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及对书中引用文字的品析,认为在《京华烟云》中充分体现了作者“顺其自然”和“处世不争”的道家思想。这部小说不仅给我们呈现出中国清朝末期到民国过渡时期的真实社会状况,同时通过小说人物命运的曲折以及家族命运的兴衰让我们品读出作者对待生活、对待人生所表现出的“浮生若梦”的人生态度,《京华烟云》是一部哲学意义较高的文学小说。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