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论汤显祖小说《牡丹亭》中的“双线”艺术特色

作者:于诗语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14人气:124

引言:中国古典戏剧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多元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世界文化史中独树一帜。明代戏剧创作,特别是在临川派的推动下,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典曲牌体戏剧向来以其独特的结构著称,与普通散套的不同在于其有着明确的情节中心。而《牡丹亭》正是这种结构观的完美体现,采用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线制度,使得情节交替,情感起伏,将观众紧紧地吸引在其独特的艺术魔力中。“杨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代文学家沈德符的此句描述,充分证明了《牡丹亭》在明代戏剧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艺术构造上的革新。这种双线结构不仅在情节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完美节奏,更在深层次上展现了爱情与命运、梦与现实的哲学思考。

1.《牡丹亭》与传统古典戏剧的比较

1.1《西厢记》等传统戏剧单线链状结构特点

《西厢记》的单线链状结构固然为该作品赋予了一种紧凑性和连贯性,但这种结构方式同样带来了一些叙事上的弱点与弊端。虽然王实甫巧妙地利用单线结构的特点,使得情节发展得既有逻辑性又充满张力,通过环环相扣的叙事,使得故事节奏加快,引人入胜。同时为了保持故事的紧凑性,作者还果断地砍去了所有与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爱情主线无关的旁枝逸节,使得叙事更为集中,以确保作品沿着主线稳步发展,全无旁逸斜出之笔。但单线链状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限制了情节的发展空间,所有的冲突和发展都围绕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关系展开,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他可能的故事线索或背景细节被忽略或简化。尽管莺莺与张生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充满冲突,但过分依赖单一情节线索却也使得叙事在某些时候显得单调。

1.2《牡丹亭》的创新“双线”叙事结构艺术特色

《牡丹亭》的双线叙事结构则体现了汤显祖对戏剧叙事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创新,不同于《西厢记》的紧凑,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更加注重节奏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雕琢。特别是对于女主角杜丽娘,不同于其他戏剧常用的技巧,汤显祖并未选择一开始就将“生”、“旦”置于对立,而是选择了先为杜丽娘铺垫一个宦家小姐的深闺背景,描写她在《闺塾》中的生活,到游园伤春中的情感细腻,再到《惊梦》、《寻梦》和《写真》中的悲情离魂。在初段,尽管有柳生的出现,但他的角色更像是被“定格”的,仅仅满足于戏剧的“冲场”要求。这种安排既满足了古典戏曲的结构规律,又巧妙地使柳梦梅的形象与杜丽娘的深闺生活形成对照。这种对照不仅突显了双线叙事结构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凸显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关系,并没有像崔、张那样从一开始就充满矛盾与冲突。相反,两人的爱情在初段相对平稳,直到第五十出《闹宴》的突如其来的冲突,情感的旋涡瞬间浮现,一浪接一浪,直至达到全剧的情感高潮和结局。

2.叙事结构上的“双线”探析

2.1爱情线:纯真情感与现实悲凉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经典之作,其叙事结构精湛、层次分明,不仅围绕“情”这一主题深入探索,还巧妙地融合了现实的社会背景,使其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牡丹亭》主体框架围绕着女主人公的命运展开,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复生是整部戏剧的主线核心,爱情线上所有的情节推进也都围绕着此“大主脑”而构建。情感线上的叙述遵循着经典戏剧写作起承转合的架构展开。

起: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中邂逅设定了浓烈的爱情背景。

承:两人在现实中的相遇,使得这份梦中的情愫得以持续发展。

转:杜丽娘因情而死,为情节带来了巨大的转折。

合:柳梦梅的冥界之行和两人的重逢为这段情缘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从第二十二出《旅寄》开始,柳生与陈最良的交往为剧情带入了新的情节线。通过陈最良,柳生得以进入杜府,并与杜丽娘有了更多的互动。这一系列的情节都在为后续的盗墓、出走等大事件做铺垫。陈最良的反面揭示和对柳生的指责更是为情感线注入了巨大的冲突,使得剧情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在《遇母》至《圆驾》这段,剧情再次达到高潮。柳梦梅的高中状元、杜家的团聚都是按照传统戏曲的大团圆方式进行的。然而,汤显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在最后通过杜宝的疑虑和冲突,为这个看似完美的大团圆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冲突,成功地避免了平庸和俗套,使得整部剧作更加丰富和立体。

2.2政治线:权力斗争与个人理想

《牡丹亭》中的政治线与爱情线交织并进,呈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物的个人理想追求。政治线不仅仅是背景设定,而是深刻影响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牡丹亭》中反映的政治动态,特别是淮安城的围困,展现了当时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纷争。这其中,完颜亮的角色不可或缺。他早在《虏谍》一出中就被提及,这种早期的铺垫为后续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完颜亮不仅仅是政治背景中的一个角色,他更代表了当时的政治力量,与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与权力斗争大背景并行的,是对男主人公个人理想的叙述。柳梦梅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和追求,都与政治背景紧密相连。科举不仅仅是一个考试,它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权力结构和个人的出路。柳梦梅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反映了他与时代的关系,与整个政治背景的交融。《牡丹亭》的双线制度成功地将爱情与政治紧密结合,杜丽娘的死,与柳梦梅的政治抱负、完颜亮的权力斗争都有所关联。当柳梦梅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他也要面对来自政治的挑战和压力。正如清初戏剧家李渔所说,《牡丹亭》在叙事结构上既做到了“立主脑”也做到了“密针线”。作品既凸显了中心主题,也充分展现了情节的曲折丰富。如陈最良、石道姑等小角色,虽然在故事中的份量不重,但都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里有前后呼应的情节,进而丰富了整个作品,增加了整部作品的历史人文厚度。这种细致入微的叙事技巧,使得《牡丹亭》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参照,“文化化石”的属性,成为了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2.3两条线索的交织与互补

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是古代戏曲的一大革命性突破。在此之前,自元杂剧时期起,中国古典戏曲长期沿用的是单线式的戏剧结构,这一结构可以在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作品中明显看到。这些作品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情节,按照线性的方式进行叙述。而《牡丹亭》则开创性地采用了“双线”叙事结构,将爱情线与政治线相互交织,既独立又互补,从而形成一个情节丰富、人物立体、叙事深度和广度都十分出色的戏剧结构。两条线索不是平行发展,而是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更为立体、多层次的戏剧世界。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完颜亮和柳梦梅的政治斗争中,杜丽娘的命运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而柳梦梅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受到了政治背景的制约和挑战。这些都表现出爱情线与政治线的交织是如何影响人物命运和情节走向的。爱情线为作品增添了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而政治线则为戏剧注入了时代背景和社会冲突,两者相辅相成。汤显祖巧妙地运用“双线”叙事,既为观众展现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又不失爱情的甜美与纯真。这种结构的使用,使得《牡丹亭》在古代戏曲中独树一帜,开创了一个新的叙事方式,对明中叶以后的古典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叙事空间上的“双线”巧用

3.1真实空间:从闺阁到社会的禁锢与突破

《牡丹亭》对真实空间的描写叙述,主要围绕着杜丽娘从闺阁到社会的空间轨迹,透露出对于封建礼教禁锢与主人公意识觉醒反叛的探讨。闺阁在《牡丹亭》中不仅仅是杜丽娘生活的物理空间,更是她生命与情感的象征。这个封闭的私人空间代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被动、受限和被监视的地位。杜丽娘在闺阁中的生活,就是她在社会礼教中被规定、被束缚的生活。这种空间的封闭性与静止性,是对杜丽娘生命活力与青春激情的压抑。杜府后花园是杜丽娘从闺阁向社会过渡的空间,这里是真实与虚构、私人与公共、内心与外部的交汇点。它既是杜丽娘对外部世界的初步探索,也是她情感与情欲的初次觉醒。在这个空间,杜丽娘不再受到闺阁的完全限制,但也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她在这里实现了一定的反叛和自由,但还是在封建礼教的框架内。同时,花园也作为一个隐喻符号,暗示着杜丽娘身体与情感的变化,花园中的春意、花香与鸟语,都与杜丽娘当时的心境、情感和身体状态相呼应。当她情窦初开,花园是盛开的,当她心碎,花园是凋零的。花园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景象,都与杜丽娘的心灵状态紧密相关。杜丽娘作为一个传统的贵族女子,突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由花园进一步迈入了社会。其在社会空间中的出现、与情人的幽会,便是对封建礼教的最大挑战和反叛。这一行为突破了女性的传统角色,直接挑战了封建社会的性别规范和道德标准。这种空间的转移和突破,不仅是杜丽娘个人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也是对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批判与反思。

4.“双线”艺术特色对后世戏剧的影响

4.1 戏剧结构的丰富性

“双线”叙事结构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为后世戏剧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启发,这一结构的丰富性不仅令戏剧变得更为复杂和富有层次感,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和戏剧创作。在《牡丹亭》中,“双线”叙事结构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主线和副线交织在一起。主线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而政治线则涉及到官场权谋和宦海沉浮。这两条线索在故事中交替出现,相互映衬,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复杂多彩的世界。这不仅增加了戏剧的深度,还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和情感。许多后世戏剧创作者受到《牡丹亭》的启发,开始尝试探索多线叙事结构。通过将多个情节线交织在一起,戏剧变得更为复杂,各个情节线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影响,呈现出更为庞大和精彩的故事世界。这种丰富性使得观众在观看戏剧时能够更加投入,因为观众们需要跟随不同的线索来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情感,这也为戏剧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此外,“双线”结构还增加了角色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在《牡丹亭》中,不同情节线的角色可能在某些时刻相遇或产生联系,这种相互作用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这一特点在后世戏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精妙的多线叙事结构将众多角色和家族的命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观众可以在剧情中寻找角色之间的联系,这种交织和互动使得戏剧更具吸引力和张力。“双线”叙事结构的丰富性为后世戏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它不仅丰富了戏剧的结构,还使得戏剧作品更加复杂、层次丰富,同时也增加了角色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这一特色激发了无数戏剧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更深入的戏剧体验,成为戏剧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情感和思想的深度探索

“双线”艺术特色不仅在戏剧结构上为后世戏剧创作者提供了丰富性,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探索。在《牡丹亭》中,这一特色通过主线的爱情故事和副线的政治斗争,使角色的内心世界得以更为全面地展示。这种深度探索启发了后世戏剧作家,使其更加注重角色的心理刻画和情感表达。举例来说,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为例,这部作品充分利用了“双线”叙事结构的优势。通过精妙的多线叙事,作者曹雪芹将众多角色和家族的命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每个角色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欲望、矛盾和抉择都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例如,贾宝玉的复杂性格、林黛玉的忧郁情感、王熙凤的聪明与权谋,都展现了不同层面的人性。这种情感和思想的深度探索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同时也影响了后世文学和戏剧创作,使人物塑造更为精致和丰富。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游园惊梦》以昆曲折子戏“游园”和“惊梦”为题,将昆曲与文学相结合,传达了昆曲衰微和传统失落的文化信息,以及艺术家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双线”的叙事结构,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故事情节被交织在一起,达到了艺术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巧妙对话。这种探索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深度。

结束语: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双线”艺术特色,为中国文学和戏剧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后世的文学和戏剧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一特色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结构,还深化了角色的内心塑造和情感表达。通过主线与副线的交织,汤显祖创造出了一个多层次、复杂而富有思想性的叙事结构。这一特色的传承和发展,将继续为中国文化领域的繁荣和创新贡献力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篇章。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