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媒体视阈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时静来源:《视听》日期:2015-03-13人气:818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逐渐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平台,少年儿童也不例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道:2013年,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继续攀升。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较2012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延续增长之势。报告还显示,手机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终端,占青少年上网设备终端的86.3%。[1]可见,随着新媒体向移动化纵深发展的同时,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不断加深。

一、新媒体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新媒体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顺势诞生的新生儿,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获取新知的渠道,而且加深了整个世界的有机联系,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而这种新的尺度、新的媒介必然对少年儿童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影响。

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来看,新媒体就是一个无尽的资源宝库。它凭借开放、兼容、无时空限制的特点,汇聚了全球海量的资源,各种碎片化信息向少年儿童扑面而来,在他们身边形成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信息圈。少年儿童一方面可以在这个信息无尽的圈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极易收到那些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力的恐暴、色情、虚假等信息所干扰,从而对这些心理和生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孩子身上产生精神迷惘、思想混乱以及行为怪异等不良影响。

从新媒体构建的实与虚的现状来看,新媒体环境的现实性,或曰现实生活的网络呈现,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少年儿童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机会,加快了他们的社会化步伐。特别是,新媒体强大的互动性,有力地推进了少年儿童与外界的交流联系,使他们增进了了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而这个过程就是儿童社会化、儿童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别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少年儿童在心智未成熟之前,缺乏基本的辨别力,如果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长久停留,容易混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甚至沉迷于其中,中断了现实世界的生活,这样就阻碍了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如,一些少年儿童常常把网络游戏中的离奇处事方式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从新媒体的生存机理来看,新媒体强调新鲜、及时和娱乐,这是新媒体的传播理念,也是它的生存之基。在新媒体的运作过程中,为了信息能够准确、快速地达到受众,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传播者往往会设法设置诙谐、幽默、猎奇等的亮点,以博得公众的眼球,这恰恰迎合了好奇心强烈的少年儿童,使信息能够快速地被儿童接受。但信息过分的娱乐化,则会导致启迪性的信息则越来越少,把儿童带入一个泛娱乐的时代。当前,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崇拜明星、盲目模仿等行为,就是泛娱乐的结果。

二、少年儿童缺乏的媒介素养

当下的媒介环境中,少年儿童接触新媒介、使用新媒介已成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这些缺乏自我管控力和信息辨别力的少年儿童来说,媒介的合理使用与过度滥用,无疑是社会、家长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有效地避免新媒介对少年儿童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首要前提是了解少年儿童缺乏的媒介素养。

缺乏媒介基本的媒介常识。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思想意识还不成熟,面对新事物,往往禁不住诱惑,甚至难以自拔。而新媒体是当今时代传递新事物的最佳平台,上面传播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成为少年儿童的“魔咒”,尤其是被一些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所俘虏。如果这种缺乏基本媒介素养的状态长久持续,必将使儿童沉迷网络,失去对网络的自控能力。

缺乏对现实生活与媒介生态的辨别力。随着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和便捷生活的需要,当下少年儿童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儿童生活被网络所役使,呈现出生活网络化的倾向。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严重不足,容易误把错误的、诱导性的网络信息当成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如果不提高少年儿童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必将使儿童陷入对社会认识的“雾霾”之中,最终会打偏他们的健康成长方向。

缺乏对媒介信息的解读与批判能力。网络信息是传播者根据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利益需求组织信息的,由于传播者的不同,所以网络信息也是庞杂、良莠不齐的,“并非地球村就是美丽新世界”[3]。然而,少年儿童知识体系不健全,社会经验不丰富,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迷惑,甚至出现完全信任的态度,而这一根源在于,他们对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

三、如何提升少年儿童媒介素养

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严重滞后,这不仅导致少年儿童的童年消失或异化,关键是深怕网络影响祖国未来“主力军”的“战斗力”,不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提升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堂,家长则为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健康状况”与家庭的环境和家人的“滋养”密不可分。孩子好比稚嫩的幼芽,它的健康与否,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也与栽培它的人的呵护程度和栽培人自身的素质有关,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对儿童教导、命令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快乐和发怒、怎样对待朋友和人、怎样笑、怎样读书、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意义”[4]可见,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的成员应自觉担负起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做到以身垂范,保证自己不去接触那些不良的信息,为自己的孩子在媒介的使用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主动给他们设置兴趣点,不要让孩子的闲暇生活被ipad、智能手机、网络等“电子保姆”所充斥。再次,父母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的时候,不应该只顾着让孩子远离新的媒介环境,强行的禁止往往会适得其反。应实行一定的“放权”,把控好孩子的媒介接触度,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感受媒介、使用媒介、利用媒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起指导作用。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专门性场所,也是他们进入进入社会前的最理想的教育圣地。因此,提升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离不开学校方面的引导与配合。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甚至还没有纳入教学课程安排。而教育较为超前的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之中,甚至有些地方独立开设课程。笔者认为,我国学校教育应“择其善者而从之”,首先,学校要加强少年儿童媒介素养的认识,并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媒介素养的培训,只有教师的媒介素养提高了,才能使媒介素养意识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进而有效地与学生分享媒介的相关理念和观念。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门课程,为学生充分创设感知媒介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学习中了解新媒、感知媒介,进而提高它们的辨别力、批判力和认知度。

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既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大后方”,也是他们成长的“瞭望台”,可以说,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就是向社会回归的过程,因此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关照。社会力量又是巨大和无穷的,它的作用在于强大的动员性和感染力,进而影响少年儿童的媒介行为和习惯。比如,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管理和协调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媒体进驻中小学,以实际经验传播良好的媒体仪式观。也可以发动媒体人员参与少年儿童的课堂,进行亲身传播。而作为媒介的直接操控者的社会媒体,则可以在媒介的生产制造环节,加强信息的把关,拒绝暴力、低俗、色情的信息流入,增加科普、儿童的节目信息,为广大儿童打造一个绿色的传媒平台。

综上所述,新媒介的产生与出现,既是少年儿童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又给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危险和挑战。因此,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问题,是新媒介环境下的产物,也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本文旨在对新媒介与儿童社会化关系上做出的初探,但愿拙作能够为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做出有益之举。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