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网络时代的新闻图片造假——新闻论文

作者:董兴生来源:《传播与版权》日期:2015-03-28人气:2656

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读图时代。网络新闻图片在信息传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读图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各大门户网站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都推出了图片新闻频道,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图片更是铺天盖地。然而,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布者,“记者”门槛降低的今天,网络新闻图片造假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图片在网络新闻报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新闻界有“一图值万言”的说法。网络新闻图片相较于文字更有动感和冲击力,可以逼真地展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省去文字表述的繁琐。但网络新闻图片一旦涉及造假,便只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对网络新闻图片造假进行梳理,以及分析其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甄别和发现网络新闻图片造假,有效减少不良影响。

一、 网络新闻图片

顾名思义,网络新闻图片是指在网络中传播又具有新闻性的图片。但网络新闻图片与传统媒体新闻图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网络新闻图片会登上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而传统媒体的新闻图片也最终会流向网络继续传播。

(一)网络新闻图片的特点

网络新闻图片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图片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因为网络新闻图片生存的土壤是带有一定虚拟性和更具开放包容性的网络,所以网络新闻图片具有先天的随意性和更大的可变性。

另外,随着Photoshop等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图片发布者都可以将图片进行后期的处理之后再进行传播。而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新闻图片也就脱离了真实,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归结起来,与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图片相比,网络新闻图片的特点有: 第一、依托数字技术,信息保真度高,不会因为传播次数的增加而出现信息丢失。但同时也为图片造假提供了便利‚;第二、数量多,由于网络空间不受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所以网络新闻图片报道没有数量和空间限制;第三、网络新闻图片具有匿名的特点,随意性更强。

(二)网络新闻图片的传播优势

与文字相比,图片在表现新闻人物反应上更加生动,而且更具动感和冲击力。同时,新闻照片上拍出的人物、事件、场景,给受众细心观察、揣摩每一细部提供了可能。而网络新闻图片的传播与普通新闻图片的传播相比有巨大的优势:

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性更强,发布者发布的每一张新闻图片都可能得到网友的反馈,也会得到其他网站的响应。相较传统媒体,新闻图片在网络上传播,效果会更好。

网络新闻图片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只要具备发布条件,一张新闻图片可以瞬间传遍全球,而网友也可以看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新闻图片。

另外,网络新闻图片的传播更快捷。比如手机云相册,用手机拍照后,照片可以同步传到云相册中。而微博、微信、QQ等的应用,也使得图片几秒内即可上传到网上,传播给受众。

二、 网络新闻图片造假的方式

造假是网络新闻图片存在的首要问题。从摄影技术诞生的那天起,图片造假就已经随之产生了。早期的新闻图片造假方式主要有摆拍、暗箱加工等,网络兴起之后,新闻图片造假的形式开始呈现多样化。不管哪种造假方式,都违背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给新闻事业抹黑。

最常见的网络新闻图片造假方式有张冠李戴即图文不符、技术处理、摆拍等。单就图文不符来说,又可分为:真事实假图片、真图片假事实、假事实假图片。

(一)图文不符

1.真事实假图片

所谓的真事实假图片指的是新闻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新闻图片对新闻事实的描述是夸张的,或无中生有的。

2011年夏,北京突降暴雨,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抢发暴雨和积水图片,于是出现了“陶然碧波”、“大望垂钓”、“机场观澜”等新燕京七景。随后,有专业人士对几张“海景图”提出质疑,认为是“移花接木”之作。 后被证实,其中“大望垂钓”实际上是新华社记者于 2004年7月10号拍摄的莲花桥被淹的场景,而“机场波澜”实际的拍摄地点是海南机场ƒ。

“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强调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落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实处,就是指每一具体的新闻报道与其报道对象的符合性,一定“全体”报道与相应时空范围内整体事实对象的符合性。④”这些事件虽然是真实的,但是配上虚假的新闻图片,人为夸大或捏造事实,最终导致新闻的不真实。这些夸大的或“移花接木”的图片常常让受众产生恐慌情绪,严重的还会激化社会矛盾。

2.真图片假事实

真新闻图片假新闻事实指的是新闻图片是对新闻事实的精确描述,但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说明却是编造的。

2013年12月2日12时许,网上发布一则图片新闻,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位中年妇女摊坐在地上满脸痛苦,旁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外国小伙,周围多人围观,该图片附带的文字为“真给中国人丢脸!东北大妈假摔讹诈外国小伙”。然而当天晚上这起事件的视频在网上公布,视频清楚地显示外国小伙撞人在先,不仅置瘫倒在地的东北大妈于不顾,还用一口流利的“京骂”对东北大妈恶言相向,事情真相一出现一时舆论哗然,而之前的假新闻对东北大妈造成的名誉和精神上的伤害已难以挽回。

新闻的本质表现于执笔者的思想、立场和依据真实所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与否。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实际采访,了解真正事实。在这些事件中图片虽然是绝对真实无误的,但是附带的文字却是作者主观臆断,没有实际深入采访调查,任意编造的。图像和视频不同,只能截取事情发生的某一个瞬间的景象,而且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相同的图片经过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描述给受众的认识和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经调查随意编造的不实新闻也因为有现场照片更容易让受众误信,这类假新闻给媒体公信力也带来不小的影响。

3.假图片假新闻

假图片假新闻指的是新闻事实与新闻图片都是不是真实的,是信息发布者凭空臆造的。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有些媒体或者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故意制造出一些能够惊爆读者眼球的假新闻。这些假新闻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实性,于是就会用假照片作为证据。 

2012年6月11日,武汉上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有网友发布微博,称此次雾霾天气系“武汉青山白云山氯气管道破裂,大量氯气外泄”所致。这条没有经过证实而且十分骇人听闻的微博发出后,立刻在华声论坛、武汉贴吧和各大微博社区疯传,这引起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不安。

但随后有网友指出,“微博所用图片是一张今年1月初的旧照,并非所谓氯气泄漏的现场图”。与此同时,“武汉市青山区有关部门出面澄清,称该区域化工厂未发生事故”。当日下午,武汉市安监、环保部门均证实,“武汉市未发生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事故,也未发生大面积燃烧秸秆现象”,这场风波才慢慢平息。

这种假新闻图片配上假文字的信息是有绝对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假图片假新闻结合在一起,凭空捏造出来的信息,有些具有煽动性和危害性,经由网络广泛传播,会给社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二)技术处理

   现在的新闻图片的技术处理通常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实现,最常见的图片处理技术有专业的Photoshop系列和Adobe等,另外还有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非专业的处理软件。对于一般用途的图片,如广告、宣传等,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是必要的,有些图片甚至是完全用软件制作出来的。但是,对于新闻图片尤其是网络新闻图片来说,技术处理无疑会改变图片原来的面貌,造成图片失真。

最典型也是近年来最常见的通过技术处理造假的网络新闻图片就是层出不穷的“悬浮照”。2012年6月,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曾爆出官员悬浮照事件,三位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检查新建成的公路。2013年10月29日,网上一则“宁国市重阳节慰问百岁老人照片疑似PS”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随后媒体证实PS照片属实,宁国市委、市政府责令当事人书面检查。

(三)摆拍

严格来讲,摆拍并非一定是新闻图片造假行为,摆拍适当,能够为新闻图片增色,更好地解释说明新闻事件,达到报道形式创新的目的。但所有摆拍行为都应该严格遵循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规律,一旦违背此规律,就很有可能导致造假。

例如,2013年7月,一组树蛙在雨中抱着一片叶子躲雨的照片在网上热传。网友惊呼图片画面唯美、树蛙聪明之极的同时,有摄影师从专业角度指出该组图片为摆拍而成。继而,又爆出为了摆拍这组图片,树蛙被折腾30分钟之久,甚至被虐待至死。这种摆拍行为不止违背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规律,更涉及到职业伦理道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失当的摆拍都会造成网络新闻图片真实性的丧失。

三、网络新闻图片造假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真实性一直是新闻不可动摇的价值基点,图片报道也必须遵守真实性原则。新闻图片记录了新闻现场的各种新闻要素,是对真实事物的影像记录和再现。“真实客观性是图片这种传播符号区别于其他传播符号的最本质特征,同时也是它比语言文字更具有说服力的原因之一。”

但图片报道也有自己的不足,单独使用图片进行报道,事件未免不够完整清楚,使得读者的解读和认识不够全面,此时文字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是一种有力的补充和完善。但是有些新闻信息是由真实的图片加上不符合实情的文字,或真实的文字报道配上与之无关的图像,甚至用在其他地方找来的图像和虚假的文字信息搭配。申农说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而这些新闻信息这会给受众带来错误认识,有些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虚假新闻,再吸引眼球也是假新闻,是绝对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

另一方面,受众习惯“眼见为实”,他们心里已经建立起图片与事物的固有关系:所有图片一定是与事实相一致的。正因为新闻图片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超强的真实性,才使得一些媒体不惜配上假图片,导致新闻造假风潮的流行。当一系列的新闻假照片被揭穿后,公众对图片的真实性及媒体的公信力提出了质疑。受众开始不相信媒体,甚至是权威的媒体,媒体的公信力遭到严重的冲击,一座数百年建立起来的诚信楼塔变得岌岌可危。

四、结语

网络新闻图片的传播是介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一项研究课题,既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很深的理论研究。网络与新闻图片的结合促进了网络新闻图片的兴盛,但是在兴盛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定的危机。网络新闻图片的造假给新闻真实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的会给社会造成动乱,造成媒体公信力的缺失。因此,每一个媒体人都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杜绝网络新闻图片造假。

参考文献

1.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6

2.徐岳芳.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新闻图片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3.《京华时报》.三张北京暴雨“海景图”系移花接木.2011.7.9:

4.鲁迪.浅析新闻的真实性.《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三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