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作者:冯菊香来源:《传播与版权》日期:2015-03-30人气:748

一、调查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印刷刊物逐步没落,电视如日中天,网络蒸蒸日上,手机寸不离手。中学生的“童年”是否会逐渐“消逝”?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多数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很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和媒介,缺乏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缺乏责任感,现行的教育体系对此缺少正确有力的疏导。这种教育现状给我国初高中生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次研究以媒介为突破口,以德育教育的五大内容(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研究点,探究媒介对初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多向性影响与反馈,提醒人们更加注重媒介的双重性。

二、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选择Y中学的初高中学生,他们多生活在城区,经济条件较好,平时有较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媒介。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总共发放121份问卷,初中51份,回收了51份,有1份是无效问卷,50份问卷有效;高中70份,回收了68份,68份全为有效问卷。最后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问卷前三个问题:您平时接触最多的媒介是什么?教育学习时,您最喜欢借助哪种媒介?休闲娱乐时,您最喜欢借助哪种媒介?初中组三个问题都选择互联网的,分别占46%,32%,52%;高中组都选择互联网的分别占26.5%,42.6%,57.4%。说明互联网已占据了初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高中组接触最多媒介是手机外,其它各项选择互联网的都是第一。对此,笔者采访了Y中学高中部的相关老师,得知该校多数高中生都是寄宿制,不具备电脑上网条件,手机占据了他们的主要课余时间。调查也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广播在学生群体中的没落。前三个问题中,初中组无一人选择广播,高中组也只有3、4人选择。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思。

在初高中生的生活中,互联网和手机已远远超越其他传统媒介,初高中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但在“相对而言,你最信任从哪里提供的信息?”中,初中组依旧有34%的人选择了互联网,选择书籍、电视的分别占28%、20%;高中组选择最多的是书籍,占比32.4%。书籍作为最传统的媒介,在识别度较高的高中生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初中生还不太能分辨网络信息,说明初中生的媒介使用更需要引导。

结合当下热点新闻事件,针对德育教育的五大块内容设计。民族精神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比较敏感的“钓鱼岛事件”,绝大多数都选择“钓鱼岛是中国的”,可以说我们在爱国教育上十分成功。媒介对“钓鱼岛事件”的分析解读,初高中生更倾向专家学者,初中生有82%、高中生有94.1%的人选择了专家学者。初高中生并没有被媒介绑架,他们更愿意相信睿智的专家学者分析。对于其他选项,初高中生选择老师的比例也达到了13.2%,可见老师在初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很关键的角色。

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问卷选取一档热门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调查媒介是否会对初高中生的理想和信念的确立产生影响?从调查数据看,大多数的初高中生都选择了C:成为歌星不是我的理想,我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其次选择了B:他们表现很棒,但是我现在还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选择不关心的人只占少数,但也有一部分人深受其影响,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榜样。说明媒介在对初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方面,选取2013感动中国恪守孝道的陈斌强的感人事迹来提问,结果显示初高中生们都表示深受其感染,初中组有78%、高中组中有79.4%的人选择了日后会帮助、照顾自己的父母。这让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媒介作为宣传工具,对初高中生美好品德的宣扬教育十分成功。百事孝为先类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媒介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十分重要。

在遵纪守法教育方面媒介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这里用反证法提出问题:您怎么看那些模仿电视中行为和言语,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违法犯罪的同学?选择B(生活中这类人毕竟是少数,电视内容大多和谐)和C(个人品行问题,跟电视等媒介没多大关系)几乎均等,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明辨意识,媒介传播的内容没有过多误导学生,媒介对于这类事件的处理影响着初高中生的判断。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酿成恶果;处理得好,转负面为正面,让学生引以为戒,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分析力。尽管有部分同学认为媒介对这类负面新闻报道不够全面,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媒介,能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

教师在传授这些专业知识时,可适当引入媒介相关节目提高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在“如果政治课上,老师能结合《法治在线》等节目案例教学,您会不会觉得学得更轻松、更易理解?”,绝大多数同学填了是,相信这种视听结合、有效案例的教学对学校教育起到促进的效果。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媒介的影响力十分明显,大多数初高中生选择的都是媒介。在:您通常由哪些渠道获得像“喝适量牛奶可安睡”等科普小知识?初中组中有60%的人选择了电视科普类节目;22%的人选择了报纸。高中组中有47.1%选择了电视,有51.5%的人选择了报纸。

媒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初高中生获取此类知识以及其它课外知识主要途径。在“媒介最能影响您对哪个方面的看法?”,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娱乐活动选项,但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对比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如娱乐活动的选择率在下降,初中组为40%,高中组为36.8%。在政治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都呈上升比例,以情感心理为例,初中组为10%,高中组为23.5%,上升趋势较明显。

在“您觉得自己最缺乏哪种优良品质?”,初高中生选择最多的是自信心,但初高中生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初中组,最缺乏自信心占比26%,其他诸如合作精神、承受挫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别占有22%、22%、24%。而在高中组自信心的比例却陡增到45.6%,自信心呈下降趋势,对情感方面的兴趣呈上升趋势。这跟高中生自信心的缺失、处于青春逆反期和生理需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的影响

初高中生使用媒介多体现媒介的教育和娱乐功能。在教育大众方面,媒介已成为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在提供娱乐方面,很多人已在潜移默化的“教养”过程中,养成选择媒介作为娱乐主要工具的习惯,以娱乐身心和提高艺术鉴赏为目的。

大多数初高中生喜欢在空闲时间上网查询信息,这是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初高中生在媒介提供的大量信息中,大多能比较理性对待。媒介开放的环境为初高中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媒介的繁荣使初高中生的生活方式具有时代特色。这些对他们成长至关重要。随着知识层次提高,媒介为了取得更好的说服效果,除了使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外,初中生更适合“一面提示”高中生更适合“两面提示”的传播方式。书籍是高中生最信任的媒介,我们需严把质量关,尽量为学生提供健康优秀的读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目前电视媒体过于注重娱乐效果而忽略其教育功能。

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学生接受着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手机等媒介方方面面的信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本身也受到媒介这个信息漩涡的影响。老师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和判断,会有意无意地传递学生“二次信息”,学生将信息反馈给老师,由于媒介的关系师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媒介的直接作用。根据麦克姆斯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所以媒介提供给老师和初高中生讨论的议程,老师在此群体中充当“意见领袖”作用。有了媒介,老师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笔者制作了一个结构图帮助大家理解。这并不是否定媒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相反正是有了媒介的介入,老师对学生进行二次教育,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而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现行的教育体系缺乏一个完整、有序、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环境,导致从业的教育者缺乏相关的德育教育专业意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隐忧,教育者也可能受到媒介的负面影响从而误导学生。笔者认为教育者完全可以引入新闻的“把关人理论”,做信息的“二次把关人”。这里的把关不单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更应是加入符合德育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产物。学校不需要刻意开设一门德育课程,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并不愿向精神层面发展,更多的是对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完全可将德育知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将经过筛选的经典案例传递学生“二次信息”,更好地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媒介给初高中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如:媒介的商业化运行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导致中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媒介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对世俗文化的宣传使初高中生的审美情趣走向低俗化。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初高中生对信息冷漠行或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与现实社会疏远陌生,沦为“电视人”、“容器人”等。一些地方台或网站低俗剧情充斥画面,处于“三观”形成最佳期的初高中生,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媒介应负起责任,抵制毒素,避免商业化运行中丢掉自己的职业操守,对于虚假、夸大事实、黄色、暴力、低俗的节目内容,应杜绝传播。这也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秉着教育者的良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媒介,增强他们筛选和辨别多种媒介信息的能力。对此也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家长要分析孩子的信息源,与学校保持联系;发挥自己丰富社会经验的优势,指导孩子正确接受信息,健康发展身心。

结语

本次调查结果佐证了我们提出的几个假设,其一,童年逝去的过程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信息和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文字、印刷、电视等都在“童年”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国内学生的成长伴随媒介的变迁:电视——互联网——手机,广播已十分遗憾地渐渐淡出了青少年视野。其二,关于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两种观点,一种是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指出,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电视等媒介的娱乐至死精神持批判态度。然而,另一些人却认为娱乐是电视的基本功能。娱乐至死被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高频率地使用,也同样被用来攻击大众的文化选择。这种做法完全篡改了波兹曼的本意。“娱乐至死”变成了“娱乐致死”,似乎娱乐本身就是致命的,致人于死地。调查结果显示,现实情况如第二观点所言,大众更喜欢娱乐类节目,电视节目也越来越娱乐,但这种娱乐至死精神还没有影响到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娱乐仅是电视的一项基本功能。

德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在初级社会化阶段,构建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龙头、主流学生群体为引导、健康的媒介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尤为重要和迫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