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试析草根网络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地位

作者:赵伦来源:《传播与版权》日期:2015-04-01人气:1170

一、草根的力量: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

    (一)草根:被网络文化形塑的群体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之下,经历了网络初始传播、新旧媒体互动和外界力量介入三个阶段,草根群体作为一个被网络文化形塑的群体,正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按照以往的研究,“草根指和主流的、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活动力量。草根具备三个特点:顽强的生命力,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大众性,遍布每一个角落:通俗性,广大群众容易消化接受。”[4]

由此可见草根群体作为网络社会中独特的一大群体,拥有自身独特的存在特征。

(二)“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草根群体的属性

更确切地说,草根群体是与精英群体相对应,暂居弱势,自身素质却在底层大众中占优的群体,只是缺乏茁壮成长的土壤。因此,草根群体的存量之大异乎寻常,可显露出来的却为数不多。

草根作为由基层弱势群众构成的相对于精英阶层的群体,几乎覆盖了中国版图的每一个角落。而其从事领域之多,活动范围之广更是仅次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除此外,草根并不同于一般的大众,因为其拥有更为出色的素质、眼界或技能。因此,草根文化自来拥有脚踏实地,却一直前行的思想信念。

与此同时,草根之间的土壤共性极大,联系密切,占据的社会空间更是广阔,既拥有或可以很快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不至于因为社会地位而疏于与他人的联系,这也是草根群体的一大属性。

二、草根堆砌楼宇:建设文化强国的作用及对策

 网络文化的特征繁多。其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个性化的特征为多数学者所共识。而草根文化恰能在网络文化环境的四个特征领域给予文化强国极大的助益。

(一)接收阳光:开放性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广泛的资源共享和打破时空限制上,也体现在阶层模糊、标签简略等抽象层面上。草根群体乐于使用社交媒体来填补现实,而非如同所谓的成功人士那样本身就拥有充实的现实生活。而在社交媒体热度依旧的当代网络环境,这一批喜爱并擅长利用社交媒体的网民完全可以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创新事业,从而实现文化强国。

除此外,文化强国也意味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社交媒体的使用成本极低,覆盖面广,方式喜闻乐见,可谓进行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一大利器。而草根文化自身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观幽默的自嘲习惯,能够拉近文化间的距离,从而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因此,妥善地对待草根文化,改变其使用社交媒体的观念及主体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要手段。

(二)关系紧密:互动性

网络社会的另显著特征,或是说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便是足够的互动,而互动便决定知识传播与共享的效率,与此同时加大社会成员粘度,促进社会和谐。相比精英阶层,草根群体更容易与彼此产生频繁而深入的互动。

继续草根的模型,草与草之间距离微乎其微,乃至于根系生于同一片土壤,血脉相连。而类似树木的精英阶层和其所承载的文化则注重独立和尊严,互动程度有限。

建设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而若充分利用草根群体大多以围绕话题为主的良好互动,则不难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级传播机制,从而为文化强国提供道德领域的智力支持。若草根群体话题重话题而多思考,固然可以增加传播内容的深度;而若其重互动而轻内容,也可扩大传播的范围,对文化强国均有助益。

(三)标签式的个性:虚拟化中的个性化

网络社会当中,无论传者受众,个性都十分鲜明。而网络相对现实世界简略的拟态环境也提供了许多标签供网民寻找并认证,从而达到某种少量共性的个性。例如微博会在用户注册之处要求其选择喜欢的标签,以便标签相近的用户联系,并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

从个人发展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带有明显共性和贴标签性质的个性并不是真正的个性。可作为拥有中国梦的中国人,民众需要一定的身份认同,从而发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草根能够作为接受身份认同的先锋队,承上启下,带动大众与精英群体共同进行身份的进一步认同,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

(四)敏感的风向仪:对议程的关注

以草根模型的视角来看,作为柔弱低矮的青草,对风十分敏感;同理,作为社会中暂时无法占据大量物质精神资源的群体,草根阶层对媒体所设置的属性议程十分敏感,而按照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中的说法,实质性属性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情感属性,即新闻报道引起受众情绪反应的方面,探讨公众对实质性属性所持的态度是正面,中立亦是反面。这与草根阶层的年轻与情绪化息息相关。同时,导向需求理论显示,个体通过媒介搜寻信息的积极性越高,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也越高,而熟知网络媒体的草根阶层更易受到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一特性自然拥有两面的影响。草根阶层容易被舆论影响煽动,同时也更加容易接收和理解主流价值观议程的合理传输。就理解力而言,草根阶层足够出类拔萃,这使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大幅度增强。

三、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强国:未来的预测

(一)草根型技术人才:网络强国的需求  

网络社会的初步构成便是以相对完善的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在未来,网络强国必然是文化强国的前提。而精英阶层一向偏爱商业和政治领域,最底层的大众群体又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只有获得足够土壤阳光的草根才会投身技术领域,完成民众向技术人员转型的过程,为国家发展网络技术贡献力量。

事实上,草根文化中坚韧顽强、乐于互助的部分恰巧符合我国需要开拓式发展的技术国情。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文化强国发展战略中,社会资源需要向草根群体倾斜,扶持出坚韧向上的一批高素质的具备草根文化的网络建设队伍,使其为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二)草根的茁壮成长:阶层的模糊

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草根群体的贡献,与此同时,草根群体也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确立自身定位,宣传草根文化,最终在二元的精英与大众阶层中间开辟出独特的文化阶层。

新的草根阶层并非被动地接受定义,而是成为基层大众心中更为接近的标杆,扮演着上世纪美国中产阶级对于工人的角色。换而言之,社会阶层更加模糊。与阶层模糊同时发生的,是知识鸿沟的缩小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矛盾内耗的降低而得以实现的跨越式增强。

在未来,文化强国的楼宇并非依靠传统工业的钢筋混凝土筑成,而需依靠方兴未艾,渐渐站稳脚跟的草根群体和草根文化堆砌。网络与其群体所承载的文化应当会作为社会舆论、公民活动、政治参与等多个领域的焦点存在,而文化强国的主体、方式甚至直接目的都会与网络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重要性决定了其应当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共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王琳,杨永志.论网络文化的现实维度[J]学术论坛.,2011,(35):4

2.王富强.网络视角表达下“草根文化”发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1)

3.李炳毅,齐春梅.重视网络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

4.彭毅力.网络文化:在生存论的视阈中一种对网络文化本质的探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5.[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周凯译,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