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电视新闻观众的收视需求浅析——新闻论文

作者:安晓宇来源:《传播与版权》日期:2015-04-02人气:905

一、观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的共性心理表现为:

(一)求新心理

 和报纸新闻读者相比,电视新闻观众的求新愿望更强烈,对电视新闻节目时新性的要求更高。特别是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电视新闻报道是普通观众第一时间获取柑关新闻资讯的首选媒体。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火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5:00播发了滚动字幕新闻,15:10播出电话连线,15:20中断正常节日,率先推出现场直播《关注汶川地震》,满足了观众的需要。

(二)求同心理

 观众总是希望从新闻中发现自己,或者是发现和自己相关的内容,这足其求川心删的反映。民生新闻尤其容易被普通市民所喜爱,原因之一是普通市民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处境,在求同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得到了心理的满足。

(三)求知心理

 无论是儿童还老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希望从电视中获得新的知识,尤其是鄢些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间或者不用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获得的知识。在资讯社会.不仅是成人,即便是儿童都会为“这事你怎么还不知道?”而感到恐慌。中央电视台的《小崔说事》栏目曾经说过《怎样选牛奶,怎样喝牛奶》的话题,节目中访问了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让他来教观众喝牛奶,节目播出后获得了良好的收视和评价,原因在于不少观众和节目中发现自己喝了许多年牛奶却至今不会喝牛奶。其内容满足了观众的求知心理。

(四)求伴心理

 观察一些家庭的电视节目收视现状则不难发现:许多时候大家在科学地晚餐,或者是在聊天,甚至是在睡觉,总之根本没有谁在专心地看电视,但是电视机却必须开着。我们把这种收视情形称作餐饮式收视,或者叫无意义收视。这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形式,表明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情感陪伴功能的需求正在增大。一些电视媒体开发“第二黄金时段”获得成功,一些晚间软新闻受到好评,这和观众求伴心理得到了满足可能有直接关系。

为了满足观众不同的心理需求,在编制一条电视新闻前一定要清楚这条电视新闻是给哪些人看的,观众通常是在什么时间看,观众看这条新闻的时候更乐意接收哪种符号,怎样才能让大多数收看新闻的观众真的能看懂。在此基础上,再本着照顾多数观众接受能力的原则设计节目、取舍内容和确定表达的方式方法。

二、观众的资讯需求

一些调研数据显示,天气预报节目能够稳居观众喜欢收看的节目前列,表明获得新闻资讯是电视观众的第一需求。观众最希望通过电视节目获得的主要是那些能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咨询服务,能够为他们的安全提供指引的资讯。主要包括:

(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资讯

 主要是关于交通出行的资讯、气象环境信息、旅游资讯、物价变动情况、证券交易情况的报道以及关于文艺和体育活动的资讯,等等。

(二)与自身安全密切相关的资讯

 包括流行性疾病的资讯、自然灾害的动态消息、交通安全恶性事故报道、食品安全方面新发现的隐患、关于本地社会治安情况的最新信息、政府对违法犯罪现象采取的措施、其他危害安全的突发性故障、事件等等。

(三)与自身和家族的成功密切相关的资讯

 例如关于各级升学、留学的资讯,关于公务员招考、任用的资讯,关于各类评选表彰的信息,以及有关违规、违章的处罚措施等。

(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资讯

 例如世界杯足球赛的赛事安排报道,广州亚运会的赛场秩序报道等。

因此,减少和改进会议报道,增加新闻节目中对观众有用的信息,应该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只有在传播有效和有用信息的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所追求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才有实际意义。

三、观众的话语表达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日益临近,当代电视观众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一方面要求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信息,另一方面希望媒体能够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的窗口和平台。电视观众所希望的“交流”是与广大观众之间的交流,“参与”是指让观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最理想的是直接交流和参与——传受双方处在同一时空、同一过程之中,互相间的感知、应对都是即时的、平等的。

电视和报纸、杂志之所以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体,就是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一对众”的传播,与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传播有很大的区别。“一对众”的传播,主动权掌握在传播者而不是观众手里,观众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个‘乐园’里只有问、没有答,只有荧光屏上的人说话,没有观众的反应。因此,电视并没有百分之百恢复人的面对面的传的经验。”一般情况下,观众只能选择接收不接收,而不能决定接收什么;传播旨则按照自己的判断处理传播内容和形式,由于没有即时的反馈,也不可能在传播过程中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或改善。正是由于意识到这种缺陷,所以电视界呼吁要扩大观众参与向,多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享受到交流和参与的权利。

我国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展开了一些“互动”实践:在栏目中开辟互动内容,让观众自己“做”节目,就是对“互动”的生动阐释。凤凰卫视曾经有一档节目,叫做《媒体犬拂盘》。串编各地新闻。其中有一‘个小板块叫做“我来评新闻”,就是每天请一位异地的观众做评论员,通过电话对当天的一则新闻进行评点。曾经有一期节目,先是报了一条内象古交警为解决堵车问题当街下跪的新闻,接着就请厦门的一个中学生来评论。中学生明确表示。交警的做法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应该从管理上寻找解决途径。虽然中学生的“高见“未免稚嫩,甚至还带有许多个人色彩,但他有板有眼的“点评”,却使整个节目都变得生动起来。

电视新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实现与观众的间接交流和参与:

(1)选择观众最关心的、最有兴趣的话题加以报道,满足观众边看电视边向周围的人发表自身见解的需要。

(2)努力办好新闻评论节目,满足观众寻求知音、和专家学者的观点形成共鸣的需要。

(3)办好访谈类节目。在访谈中主持人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而不是主持人或媒体的立场上与被访人交谈,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4)主持人代表观众与嘉宾交谈。主持人代表观众与应邀嘉宾交谈交流,能收到“对众”的传播效果。

(5)开通微博,并设置现场热线电话,邀请观众参加与媒体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让观众通过媒体平台来满足自身的话语表达需求。

(6)邀请观众参与节目策划及制作。

四、观众的消闲需求

娱乐是人的天性,电视新闻中适当地增加娱乐元素是电视观众的期盼。大众文化的繁荣带来了世俗文化心理的觉醒,在新闻中添加些娱乐性,如果处理得当更能贴近人的本能需要,进而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繁荣拓展新的空间。一些媒体就如何增强新闻的娱乐性做了积极探索,并从收视效果方面对观众的娱乐需求作了梳理。

为了让观众以休闲的心态去看电视,电视人可以在以上各方面加以努力。电视不仪是大众艺术,而且是平民艺术。电视新闻提倡以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和平视生活的视角米观察和思考问题,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新闻的内容。脱离生活,一味强调学术品位,拔高求深,那就可能“曲高和寡”,但是在强调贴近实际热点问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时候,要切记不琐碎、不表象、不低俗.在强调深人生活的时候,还要能够超越生活、超越观众,和生活之问还应该保留适度的距离,以便对其加以审视和批判。如果一味追求平民化,导致了庸俗化,则又走向了反而。平俗而不平庸是电视新闻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志红.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反思[J].新闻知识,2006,(8):69.

2.孙利军.西方新闻自由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J].2007,(2):8.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