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许卓艺来源:《芒种》日期:2015-08-06人气:9769

    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l819-1891)一生郁郁不得志,著有《皮埃尔》和《伊斯雷尔·波特》等。但在麦尔维尔生前,它们都没引起太大的反响。而事实上,麦尔维尔是一个走在了时代前面的作家。在他死后约二三十年后,他的作品才为人们所注意,这在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是十分少见的。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白鲸》(Moby Dick,1851)。小说以水手以实玛利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出海冒险故事。以实玛利因为厌倦了陆地生活而登上了“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因为被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咬断了大腿而立志复仇,罔顾全船人的生命安全环球航行寻找白鲸,与白鲸相遇后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三天后,整艘“裴廓德号”船覆人亡,亚哈也和白鲸同归于尽,唯一幸存下来的人只有以实玛利。与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始终屹立不倒不同,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中期而在二十世纪没落,这其中与浪漫主义在反映时代特征上的缺陷有关。然而赫尔曼·麦尔维尔和霍桑、爱伦·坡等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家一起(相对于库珀和斯托夫人等),至今作品的艺术性依然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很大程度上就与他们的叙述策略和人物塑造有关。《白鲸》除了在生态批评上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以外,其人物塑造的指导思想和手法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一、宗教原型的运用

    “对麦尔维尔来说,能够在19世纪的美国保持对美好生活坚定而甜蜜的信仰需要无限的博爱和沃尔特·惠特曼式的信念。但不幸的是,尽管他试图在柏拉图学说中寻求思想的平静,但他毕竟不是希腊人,确切说他是《传道书》中的希伯来人,是所罗门和耶稣。”①麦尔维尔在提及《白鲸》时曾经说过,这是他献给霍桑的一部作品。而在霍桑的小说如《红字》等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白鲸》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有着十分清晰的,对《圣经》故事的借用。

    亚哈船长是一个被“异化”了的角色,他的原型是《旧约·列王纪上》中的以色列国王亚哈。在《圣经》中,亚哈王机智勇敢,用武力和商业头脑统治着自己的帝国,然而他在娶了腓尼基的公主耶洗别之后,放弃了犹太教的信仰开始崇拜异教的巴力神,纵容妻子迫害上帝的诸位先知,最终的战死可以视作是对他不敬上帝,倒行逆施的一种报应。而大副斯达巴克对应的则是敬畏上帝的,亚哈的家宰俄巴底,俄巴底反对亚哈对先知的迫害,曾经偷偷营救过一百个先知,但是俄巴底的命运已经是和亚哈捆绑在一起的了,尽管他是一个好人,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斯达巴克也一再地劝阻船长的疯狂行为,甚至想过囚禁他,但毕竟船长才是船上的最高统治者,斯达巴克的反抗最终还是失败了。年轻的水手以实玛利则有着朴素的环保理念,他是代表着被上帝拯救的人物,他的原型出自于《圣经·创世纪》,以实玛利这个名字的原意就是“上帝听见”。在《圣经》中,使女之子以实玛利被生父的正妻赶出家门流浪荒野,在口渴将死的时候上帝赐予他们母子一口井,以实玛利因此而得救。对应了小说中,整艘“裴廓德号”葬身大海时,只有以实玛利找到了一个救生圈脱离险境的情节。这种对宗教原型的借用无疑增加了小说的内涵。

二、双面人物的刻画

    《白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它更接近一个寓言。在麦尔维尔创作这部小说的十九世纪中叶,人类的历史恰好处于一个分水岭上,一边是曾经敬畏自然的旧时代,另一边则是强调科技和理性,彰显人类力量的工业时代,对此麦尔维尔是有着深切的认识的。而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及浪漫主义阵营,它的产生是与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息息相关的。

    在浪漫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占据西方人自然观统治地位的是新古典主义的机械论,换言之,浪漫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是探寻人作为世界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的,与后来出现的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有着某种联系。因此在《白鲸》中,剥开繁复的捕鲸知识的表层,内核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人对于世界/命运的不屈抗争,另一个则是对人与自然力量关系的反思,对应到今天的语境中来,前者与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有关,后者则有着生态批评的内蕴,这也是为什么《白鲸》的魅力至今不衰的原因之一,与创作手法无关,这两个话题在文学中是永恒的。小说中的捕鲸活动实际上就是人征服自然的缩影,而最后的同归于尽结局,也表明了麦尔维尔的态度,他既不支持人对自然的盲目膜拜,也不赞同人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但是对于麦尔维尔来说,他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直白地吐露出来,对于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的人来说,麦尔维尔的观点太过保守,因此他需要借用一种寓言的形式,“在这个充斥着谎言的世界上,真理被迫像一只在林中受到惊吓的白色母鹿那样飞奔而去;人们只有通过机警的一瞥才能窥见她那若隐若现的身影,就如同在莎士比亚以及其他揭示真理的伟大作家的作品中一样——即便它是遮遮掩掩的,也是一闪而过。”②而亚哈船长这一双面人物的塑造,就体现了麦尔维尔的这种折衷思想。

    亚哈船长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加“魔鬼”的形象,他部分象征了那些妄图征服自然的人(但是这样的解读还是不透彻的,在当时的美国,捕鲸确实是为了获取庞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亚哈船长明知会全船覆没也要对白鲸复仇,这已经不再是为了获取鲸油等任何物质,而是一种对生存困境的挑战,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举动)。从对白鲸的战斗来看,他称得上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硬汉”形象的先声,但从他的一意孤行来看,他已经把和大自然的斗争当成了自己唯一活下去的动力,就像他自称的一样,他已经把良心、灵魂和身体都交给白鲸了。这样一个假公济私,放弃良心和灵魂,不仅自己一步步走向毁灭,还要视他人生命为草芥的人,是否能算得上是一个“悲剧英雄”,仍然是要留一个问号的。准确地说,亚哈船长更像是一个“暴君”和“复仇者”的角色。他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天晚上噩梦不断。但是抛开他的暴虐和偏执,他是一个对命运安排心有不甘的挑战者,能在几乎所有人都丧失了面对白鲸的勇气之时依然有决心和毅力向白鲸发起挑战,又是颇为难能可贵的,其发出的走遍好望角,走遍合恩角,上穷碧落下黄泉至死不渝的呐喊在今天依然是振聋发聩的。

三、单面人物的塑造

    在《白鲸》中,麦尔维尔还塑造了一些扁平的,或是说单面的人物,与双面人物一起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寓言意味。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两个带有异域色彩的人物,一个是神秘的费德拉,一个则是外表可怕,内心高贵的魁魁格。而正如《红楼梦》塑造人物时使用了“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笔法一样,这两个人既是独立的,又恰好分别是亚哈船长和以实玛利的陪衬。

    这两个人都是异教徒,代表了麦尔维尔对基督教世界之外的某种概括。从费德拉的发辫、中国式上衣和祆教信仰来看,很可能是一个有东方背景的人,而魁魁格则是美洲的土著王子,在其他“开化了的”人眼中是野蛮的食人生番,而在以实玛利看来则是乔治·华盛顿一般的人物。前者承担的是增添小说神秘性的作用,而后者则表达了麦尔维尔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费德拉有着神奇的预言能力,可是他却至死追随亚哈的自杀式行为,即使是在他人已经反对亚哈的时候。而魁魁格一开始是有着强烈的学习基督教文明的好奇心,然后在意识到船东比勒达等基督徒的虚伪后,依然虔诚地相信本民族的宗教,并在基督教主张的仁爱思想上做得比真正的基督徒还要好,因此成为了以实玛利的挚友,然而最后,这个天真善良的年轻人却成为了人类所谓“文明”的陪葬品,无疑是令人痛心的。《白鲸》的创作正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十年左右,国内的种族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大批的黑奴沦为美国种植园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因此他对魁魁格的塑造是极有时代意义的。

    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1912-1991)曾经在《醉舟》中将浪漫主义文学比作一叶“醉舟”。正如《白鲸》中的“裴廓德号”已经沉没一样,这叶醉舟在文学的海洋中亦是风雨飘摇,辉煌不再。但是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仍然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展现着它的艺术魅力,它所塑造出来的人物早已进入世界文学人物的不朽殿堂,并且在生态批评和对“美国梦”的探讨仍方兴未艾的今天还将继续彰显他们的经典性。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