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社科论文

作者:高丽萍来源:《湖南社会科学》日期:2012-02-18人气:851

一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

刘仁堂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几方面审视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 [5]

本文认为应从生产力、社会整体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几方面审视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和谐发展思想是对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发展构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以实践观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将发展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未来理想的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前提,他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6]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对于资本主义为人类生产力发展作出的巨大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7]马克思理性地认为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生产力是人类走向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环节和基础,而且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还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发展是又快又好的发展,“快”就是生产力总量的迅速增加,“好”就是生产力要摆脱私有制的束缚被人民所掌握,他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8]因此,马克思并没有将生产力的发展极端化、片面化,他不仅认识到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和谐发展的制度因素而且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社会整体发展中才能实现。

社会整体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逻辑出发点,在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尤其是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将社会看作是个人的机械相加,在他们看来个人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彼此之间根据机械原理相互吸引、相互排斥,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社会契约进行维持。19世纪,随着细胞学说的兴起,“有机体”成为当时欧洲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概念。因此出现了孔德、斯宾塞等人将社会当作一种有机体的思想,但是他们的思想都是为当时的资本主义辩护,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孔德等人思想的基础上,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确立了科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将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1847年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9]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不是个人的机械相加的结果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整体,人是在社会关系的整体中显示其本质力量的,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社会的独特特征就在于整体性,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就是在整体性中追寻和谐发展,这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内在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1]在强调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的同时,马克思追求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和谐统一。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冲突只是人类“史前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环节和手段,到真正人类时代和谐将代替冲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争取和谐发展的历史。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必然,其最终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将人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中,认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处于双向互动之中,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和最终目标,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社会是异化的,他认为人与社会异化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是在不断消除的,他将克服了社会异化和由真正自由的人组成的社会称为“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他把这种社会的运动同共产主义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才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由此看来,马克思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革命,革命只是手段和途径,片面地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思想当作冲突论是对马克思的极大误解和侮辱。

二、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当代价值的总结。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笔者以为丰子义在《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中提出的见解很有借鉴意义,他指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时代与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之中。 [13]在丰教授观点的启发下,笔者认为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凸现了马克思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愈来愈突出社会和谐发展的紧迫性,从而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发展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作为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加以对待。但是在谋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由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两极分化也由一国范围蔓延到全球,人的身心和谐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就连美国的忠实学者,布热津斯基也指出了美国有20个“基本难题”,反映了美国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各种社会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更体现了美国社会发展的致命所在,也说明世界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焦点和中心。现实的需要呼唤和谐发展思想,也彰显了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其次,当代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彰显了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时代魅力。二战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对发展的理解就是片面的,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从而陷入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境,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虽然又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发展观,而且这些理论都意识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的人类整体视野,尤其是在当代世界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自然和社会危机不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且人为地制造世界的动荡和不安,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非和谐发展的总根源,因此,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时代的性质没有变化,马克思的社会和谐发展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最后,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内在品质决定了其重大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社会和谐发展思想不是浪漫主义的虚幻,而是科学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的整体。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的本性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即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实现这样的发展又是基于现实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之上的运动,是遵循合规律与合目的统一的发展,这对于克服人类工业化以来的片面化、极端化行为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而且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精神也赋予了其不断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不断改良,也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马克思思想的自我批判精神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明确地将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标志,也预示着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61-162

[2]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2页。

[3]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2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5]刘仁堂:《以马克思的三个“有利于”思想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求索》2008年第期。

[6] [7][8] [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277、771、45、36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12]陈立中:《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流》,《求索》2007年第5期。

[13]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48页。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