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虚声在播音主持表达中的运用

作者:焦庆中来源:《视听》日期:2016-06-25人气:3661
 

虚声一直是不少同学学习播音过程中的一大心结。在发声中虚声过多会导致字音偏虚,让某些本该“实在”的字音失去原有的字音色彩;在创作表达中,用声偏虚会导致整体情绪偏弱;在新闻播报中,用声偏虚则导致信息的权威性、可信度下降。虚声过多有着诸多不利于表达的影响,但其同时也是表达中较为重要的因素。造成虚声偏多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只有解决了这些原因,即“根”上的问题,发挥虚声的实际作用,才能为播音主持的表达增光添彩。

首先,要明确其概念。虚声是有声语言运用的一种形式,张颂老师在《朗读学》中是这样阐述的:“虚声是指声轻气多的声音,而不是指完全的气音。”虚声,是和实在响亮的“实声”相对而言的,有声语言的表达讲究虚实结合,即以实声为主兼用虚声,虚声的运用是有讲究的,不可随意使用。在播音创作中恰当地运用虚声,有利于内容主题的揭示和思想感情的有效表达。

一、虚声偏多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用虚声?当一个人不自信或紧张时,在言语中的反映则是气提声虚,甚至是气停声凝;当一个人心态谦卑与人对话或表达内容不确定时,在言语中的反映则是虚声虚气,带有犹豫和疑问的色彩;当一个人受到巨大的惊喜或惊吓时,常常会用虚声表达“哇”或“啊”……这些都是日常语言中人们自然的表达,也是最舒服、最合适的。同样的状态和语言运用到播音创作当中,在不少执念于专业技巧的同学身上则会发生变形,变成“机械式的吐字归音、气息吐纳”。一旦语句的气息状态不对,就能听得出来是心态不对、意思没有理解、感情没有到位,更有甚者只有单个字的形状,而没有整句话、整篇文章的情感与逻辑。

综上所述,我们需调整自我心态,要有强烈的职业感、专业感,即专业信念。比如,在表达一篇文学稿件时,要有那种艺术表达的自我身份定位;播读新闻时,是真正的信息传播、态度表达、社会关切;另外,要明确专业技巧与真情实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专业性不是技巧突出,而是将技巧不露痕迹地融于真情实感之中,用技巧帮助内心真情实感的充分发挥。

(二)用声习惯   

     虚声偏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常的用声习惯,南北方之间的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进而带来日常用声的差异。南方人相较北方人在用声上更偏虚,因为南方人性格较为温婉、细腻,北方人性格较为豪爽、大气。从各地方言中便可窥一二:南方人说“吃饭了吗?”或其他问候时,一般都是句尾语势上扬,声音虚化,显谦逊、热心、礼貌;北方人说“吃了嘛”或其他问候,一般句尾语势下坠,声音偏实,显真诚、实在。不少南方的同学,处在这样的集体语言环境下,不免养成用声偏虚的习惯,短时间内无法调整。其实这也是由于用声心理造成的用声习惯,但这种心理往往是集体意识下个人无意识状态而养成的习惯。因此,只有注意到这种用声习惯的差别后,才能进行再调整。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调整交流心态,其次通过一定的技巧性训练破除这种习惯。音域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扩大自己的用声区间,尝试用偏实的音色进行日常表达,不过要依表达内容选择用声,练习中充分开发自己的低音区、实声音色。

二、发挥虚声的作用

虚声偏多虽不好,但也不能完全没有,不可矫枉过正。用好虚声除调整自己的心态之外,更要练好气息。针对练好气息这个概念,并非指大气量,关键在于对气息吐纳的控制。只有掌握好气息的控制,才能在虚实之间自由转换,实现整体的虚实结合,语流自然,流畅表达。

下面来说一说,虚声在播音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一)表达情感情绪

前面已分析虚声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虽然从一方面看,不良心态造成虚声过多,但日常表达中,有些虚声用法是自然恰当的,我们要正确运用日常表达的状态,激发进行播音创作的表达,不能脱离于生活。如生活中我们跟别人说“好啊”,表示应允的时候,一般较为轻松、自然,甚至“随意的脱口而出”,用声表现为虚实结合更偏虚。但不少人在播音表达中,过分追求字音的字正腔圆、归音到位,于是矫揉造作地说“好啊”,且发音整体过实。试想,一旦用声过实,往往会带来噎嗓子、甚至压喉色彩,会给对方造成“不是真心愿意或赞同”的感受。当然,所有的语言表达应看具体语境,这里的分析只做一般的情况解释。

只有掌握气息控制,才能用好虚声,在表达极端情绪情感时,做到虚实的自如转换。我们往往在极高兴或极悲伤时,在句头或句尾采用虚化处理,如《红岩》的最后一句“听,炮声,解放军的炮声!”,为表现激动心情、拳头紧攥的身体状态,“解放军的炮声”是由实转虚的。如果用不好这里的虚声,过实或过虚,都没办法表达当时那种感受和心情,同时,身体的“筋肉感”(表达当中的身体、生理感知觉)也是没有的。

(二)促进语流     

虚声可以促进语流,即语言的流动感。不少人在播读新闻时,常常会出现蹦字、说不清意思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从吐字、表达上看,是字尾归音不到位,对文章逻辑理解不准确等;从用声角度说,则是忽视了虚声的运用导致丧失基本语流。日常说话都有起承转合、高低变化,如“喂,你是谁呀?”,简单的一个问句,放在任何语境下,都是有高低起伏的语气变化,会有虚声的运用。不少人在播音创作中,显得“板”“死”,就是因为没有虚声,只用实声,沉溺于“小实声”不用虚声的错误理解中。

所以,我们要明确语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虚实转换所带来声音色彩的变化,这种变化促成语言的流动感,让语言充满情绪色彩而非一成不变。在练习中,可以用日常说话的语流状态或虚实声状态,帮助确定播音表达中用声虚实度的问题,或者用唱歌的方式,寻找自然语流的感觉,这里选用的歌曲应该是对气息量和气息控制要求比较高的民族歌曲。

(三)对比实声     

在新闻播报的学习中,重音一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说对重音、说清重音,才能将一篇新闻真正的意思直接送到听众的耳边。重音,不少人直接理解为是加大音量或者说加重用嗓用喉的力度,使本该正常表达的一段内容变成声音的纸面文字。日常表达中,重音除了加大音量(表达极端情绪时),更多是用虚实对比或结合快慢的虚实对比进行表现,一般是整体偏实,在需要给重音的地方放慢语速、用声稍虚。其实这种用声不是纯技巧的,在表达态度的关键字词上用虚声表达是符合语境要求的。比如,“习近平强调”,无论在语境要求下,重音给到“习近平”上或是“强调”上,往往是一虚一实。另外在一些长句子当中,更需要通过虚实对比,形成逻辑意义上的转折。

因此,在新闻播报或有些文艺稿件表达中,要先明晰意义,确定重音,形成虚实的变化后再进行表达,切不可见字读字,遇“大”就大,遇“重”就重。

(四)帮助补气     

遇到句子较长或者需要较大气量的稿件表达时,不少人会气促声急,用声从轻松状态立刻进入紧张的实声甚至是假音、破音。我们日常表达中的气量是足以支撑我们的交流,尤其是遇到长句子时(特别语境可能会造成气量不够破音等情况),我们可以自然停顿或连接,既不会造成一口气不够用,也不会让句意产生断裂。这归功于自然的虚声运用,往往在句中产生意思转换,或凸显重音时,通过虚声的运用进行补气,这种补气非常自然,不会造成其他表达上的影响。如:“你无情你无耻你无理取闹……”,其实在每一个“你”字处,都是一个补气的气口,“你”都是偏虚的用声;再如,不少五言或七言律诗中,根据句意或内容,虚实结合,才能保证两句一换气,或在虚声借气表达的同时,还能进气补气。

所以,无论在新闻播报还是文艺稿件表达中,我们都应该要学会正确地运用虚声,发挥虚声的用处,实现虚实自如转换。这样的话,也解决了简单的气息不够的问题。而且,虚声能用得好,其实也是气息控制得好,气息控制得好,其实是解决气息问题最为关键的。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