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肯定性反问应答衔接语的话语功能

作者:郭娟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0-22人气:1129

一 引言

反问句中一些虚化程度非常高的小句,如“哪里/儿呀”、“可不是”、“谁说的”等都可以看作是主观语法化的结果。它们已经约定俗成为固化的应答衔接语,成为主观性的表达成分,主要起到衔接连贯作用。这些反问结构具有整体格式意义,可以看作是话语——语用标记,主要用来表达人际意义。本文主要讨论比较常见的“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和“那还用说”这三种肯定性反问应答衔接语。周利芳(2005)在讨论表达肯定的衔接成分时指出:“肯定中带有理所当然的口气,并引出进一步的申说,既可用‘当然啦、那当然’等陈述的方式,更常用‘那还用说、谁说不是呢、可不、可不是嘛’等反问的方式。”

二 肯定性反问应答衔接语的话语功能分析

“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和“那还用说”在会话中只能充当应答语,或者说具有话语应答功能,承上启下两个话轮。它们都发生了语义泛化,意思大致相当于“是”、“是啊”,但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或语用功能,具体说来可以表示赞同、确认、话语反馈以及接受应允。

1 表示赞同

当这些应答衔接语表示赞同时,引发语往往表示说话者的主观看法、观点、推断或评价,而说话者通过“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或“那还用说”表示赞同或认可,并且认同程度比较高,有时甚至蕴含“理所当然”的意义,渗透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是主观性较强的应答衔接语,相当于“那当然”或“是啊”等。一般情况下,这种明确、肯定性的主观态度标记语表明了说话人对会话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对会话另一方的尊重。同时帮助确立自己积极的形象身份(李成团,2008)。例如:

(1)牛大娘说:“你爸这老家伙,还沉不住气了。”

牛继红说:“可不是,我刚才也故意跟他装糊涂,看我爸急赤白脸的,像小孩儿似的。”(《东北一家人》)

(2)“这么教育孩子不见得对她好,总有捂不住的那一天。”

“谁说不是?我也为难,让她老在梦里吧,她老长不大,……”(《我是你爸爸》)

(3)“谁要是能把小混蛋收拾了,谁就名声大噪,份儿算是拔到家了。”

    “这还用说?明摆着的嘛。”(《血色浪漫》)

上面例子中的引发语都是说话者的一些主观看法、观点,而反问应答衔接语均表示赞成、认可。它们体现了说话者对会话积极的回应,是语气强烈的认同,体现了应答者与发问者之间的互动。

2 表示确认

当这些应答衔接语表示确认时,引发语一般都是疑问句,主要是是非问句。一般说来,是非问要求听话者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朱晓亚,1995)。根据语料,我们发现这些应答衔接语的引发语大多数是弱发问或者是猜测问,信息探询功能弱化,说话人发问只是为了证实、认定、补足(许小纯、徐盛桓,1999),因此“可不是吗”等并非简单表示肯定判断或者答复,而更多是主观上表示确认和认同。例如:

(4)李冬宝:哎呀,谢谢。谢谢您的支持。……

戈玲:唉,是咱们那篇文章吗?

李冬宝:那还用说。(《编辑部的故事》)

(5)甲:您脸色不太好,是贫血吧?

乙:谁说不是呢?最近正想补补呢!

(6)甲:你说我们应该团结同事,对不对?

乙:可不是嘛!

以上三例的引发语分别为“吗”问句、“吧”问句和附加问。刘月华(1988)指出“吗”字是非问可以对答案有一定的倾向。胡明扬(1981)指出以语气词“吧”结尾的是非问句多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推测,一般对事、对人、对物都有所了解才会用“吧”问句进行提问。就附加问来说,当一方说出了自己个人的主张和看法,并且希望能够当即得到对方的认同时,往往就会在话语表述完毕时,附加问句,以期获得对方的当即认同(冉永平、莫爱屏、王寅,2006)。总而言之,根据上述观点,这些是非问都是带有一定倾向的猜测问,询问是希望听话者予以确认或证实。而作为应答衔接语的“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和“那还用说”则表示确认或认同。例(4)中戈玲猜测可能是他们的文章,但不太确定,于是向李冬宝求证,李东宝通过“那还用说”表示确认、肯定。例(5)中甲猜测乙脸色不好的原因是贫血,询问并期待得到乙的证实,乙通过“谁说不是呢”进行了确认。例(6)中甲说出了自己的主张或看法,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蕴含了主观倾向和期望,“可不是嘛”体现了说话者对会话积极的回应,是语气较为强烈的确认或认同。

3 表示反馈

当反问应答衔接语表示赞同和确认时都是对引发语积极的应答或者应对。但当它们充当反馈语,发挥言语反馈功能时则不同。对话中的反馈项目一般是向对话方表示“我在听呢”、“你继续说吧”、“我同意你的观点”、“原来这样”等意义(刘虹,2004)。于天昱(2007)指出“可不是”、“那可不”、“谁说不是呢”、“那还用说”等可以做反馈语,表现出对话语的顺应,可以帮助话题沿着说话人预想的方向发展。在会话过程中穿插进这样的应对句,是对对方的话语表示关注,起到鼓励对方保持说话权,附和对方言谈的作用。

我们认为,如果听话方仅表示对信息的接收,则会选择“嗯”、“啊”等来反馈,认同程度高的“可不是吗”等主要是表态度反应,即对对方的话语表示赞同或者支持的态度,体现了应答者对会话的积极参与,属于支持性言语反馈。另外,根据黄衍(1987)的分类,“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和“那还用说”等属于习语性反馈项目。例如:

(7)甲:哟!今晚可来了不少人。

乙:可不是吗! 

甲:人来的不少,我很欣慰。

乙:瞧这领导慈祥的。(相声《我要成名》)

(8)甲:昨晚可把我累坏了。

乙:怎么啦?

甲:背台词啊,我悬梁刺股去。

乙:得来个狠段子。

甲:可是说相声对咱们这种正面人物来说还真困难。

乙:可不是嘛。

甲:刚才他们唱歌多热闹,轮到咱俩往这儿一站,大伙就“嗡”一声,闪了,掌声也没有。

乙:真没面子。(相声《我要成名》)

    上面例子中的“可不是吗”也可以换为“谁说不是呢”或者“那还用说”。作为反馈语,“可不是吗”表示同意对方的话,标示对会话的参与,传达了“我同意你的观点,你继续说吧”的意思,从而支持或帮助对方将会话延续。它不以取得话轮为目的,客观上不打断说话者的话轮,内容上也没有提供新信息,符合反馈语的特征。

4 表示接受/应允

与“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不同的是,“那还用说”(或者“这还用说”)还可以表示对某一指令表示赞同,我们可以称之为接受或者应允功能。这时引发语往往是一些指示、要求或者请求、邀请等。“那还用说”则表示接受、应允甚至承诺。例如:

(9)甲:以后这种事别让我再帮你问了。

乙:那还用说?绝对不会了。

(10)米莱:“我要那两居的,能洗澡能睡觉就成。”

何翠凤接口道:“那还用说,没问题……”(《奋斗》)

(11)甲:我们想请您来参加我们的讨论会,不知道您有时间吗?

乙:这还用说?没问题!

例(9)中,甲的话语是一种祈使的语气,向乙提出了要求,乙通过“那还用说”表示接受和应允,并传递了甲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自己完全接受这层含义。例(10)中米莱对想要租的房子提出了条件要求,何翠凤通过“那还用说”爽快地接受了这些条件。例(11)中甲提出了邀请,而“这还用说”表示乙接受邀请,甚至是一种承诺。值得注意的是,当“那还用说”表示对要求、邀请等的接受时,因为体现的接受程度高,更倾向是一种承诺,往往表达了让对方“放心”的意思。陈莹莹(2006)指出“那还用说”这样的简练句式体现了应答的“心理活动瞬间完成,回击速度快的特点”。

三  结语

我们讨论了一些常见的意义泛化,仅起到衔接连贯作用、充当应答衔接语的固化反问结构及其话语功能。“可不是吗”、“谁说不是呢”、“那还用说”可以表示赞同、确认、话语反馈以及接受应允,与“嗯、啊、是”等更为虚化的应答词相比,它们的认同程度较高,承载一定的信息量,主观性较强。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