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慢慢教,欣赏啊!---语文美感教学规律探析之一

作者:束辉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2-05人气:641

语文美感教学要摆脱知识技能培养的单一,突破思想价值评判的局限,让学生在涵咏体味课文的过程中,纯净情感,培养一种“追远”的精神。

所以,语文教学不应该只进行冷冰冰的理性分析,而是要整体把握感受。在这样教学过程中,欣赏是基础,共鸣是关键,慢慢教才是策略和方法。

 

一、语文审美教学的基础-----欣赏

朱自清说过,欣赏就是乐于接受。乐于接受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迁移到作品中去,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把握作品单整的文学形象。

例如庄子看见鱼出游从容,便觉得鱼很快乐,因为庄子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鱼的从容出游的运动形态由于与人的情感运动态度有同构照应关系,产生移情现象,故觉的鱼乐。这不是认识论的逻辑问题,而是无功利的审美问题。①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激发起学生出游从容的类似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欣赏过程,欣赏是个体的,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可以掌握。

实例剖析

郁达夫《古都的秋》感情充沛,文笔细腻。文中是这样写牵牛花的: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对于这一段文字的教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欣赏过程是相同的,学生想象出文字描述的图画。上面是紫红色的牵牛花,向着碧绿的天空,下面是尖细且长的秋草,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感情的注意力集中在这样的几句话上,或者说集中在这样的一幅画上,就是欣赏的过程。

在这个迁想妙得的欣赏过程中,学生类似的秋的体验被唤醒,感情对象化,文字感情化,师生同时感受的古都的秋的美丽,体验它的魅力。

所以,美感教学是情感的激发过程。它摆脱了字词教学的功利性,让学生和老师的情感诗意的栖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二、语文美感教学的关键-----共鸣

共鸣是语文审美教学的关键,共鸣的过程也是一种整体感知的过程,需要感性的直观再现。

叶圣陶先生曾经描述过语文课堂“一个教室,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了一起,忘记了旁边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这种心融化在一起,同读同讲同融化的过程就是共鸣。

共鸣古已有之,中国的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中所讲的“整体感知”的过程就是共鸣的过程。在文学欣赏中,要能体味和涵咏作品意境的美好。在这种体味和涵咏的过程中,读者进行审美再理解和再创造,感情和想象充分的介入,想象力的驰骋,情感的移入,达到了“物我同一”,也就是共鸣。

实例剖析

《再别康桥》是一篇离别的诗歌,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课文第六节是这样写的: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一节是全文的共鸣点。但是满载一船星辉的共鸣是在“云彩” “金柳”“新娘”“艳影”“荡漾”欣赏基础上实现的。涵咏一下“艳影”“荡漾”的感觉。让感情慢慢的悄悄的和金柳艳影融合在一起。这是诗歌欣赏。

从欣赏到共鸣的过程,就是情感融入的过程。离别的淡淡的忧愁已经溶解到“榆阴下的一潭”。这就是共鸣。

思想的理解可以千差万别,审美的欣赏却是共同的,共同的体会“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美妙。

 

三、语文审美教学的保障----慢慢教

慢慢教就是在“体味”“涵咏”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在填补文章空白的基础上,在欣赏的基础上融入感情,达到共鸣。这才是语文的审美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培养美好的深广的情感,而不是在道德的同情和伦理的说教中进行训化

但是怎么样做到这一切呢?

1、 诵读

诵读是语文审美教学的翅膀,有了强有力的翅膀,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遨游于语文的天空。诵读是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也是欣赏的基础。黑格尔说过,诗的欣赏是欣赏其单整的形象。那么,诵读的过程要慢,要有足够的时间诵读,就是保证欣赏其单整形象的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细细的咀嚼和品味语言。吟哦一下,听听学生语感触及的精微程度,语言的学习就会更饱满。不进行诵读和吟哦,文章情味是不容易感受到的。②

2、 填白

诵读过后,要细读,要填白,要咀嚼语言的魅力。细读,也就是分析的咀嚼。欣赏存在于透明的理解之中。语文欣赏并不是给课文加上“好”“美”“雅”“豪放”“ 婉约”等一类抽象的多义的评语,就算数的,得从词汇和比喻的选择,章句和全篇的组织,以及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些创新的或者变古的独特的东西,去体会,去领略,才是切实的受用。③

细读使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处,让教学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要能自觉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填补作品里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这样读作品,就能更加深入的发现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凸显了读者的创造意识。例如在《守财奴》中,先从课文里寻找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语句,作为借鉴,然后为那些没有类似描述的人物对话“填补”上这个“空白”。这是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也是在咀嚼语言啊。

3、 仿写

仿写的过程就是涵咏体味的过程,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过程,又是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就是理解鉴赏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生不但应该学会探究赏析文本,还要能够用语言来恰切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提高语言表达的关键在于仿写,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仿写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咀嚼字词的含义,而且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诗经的教学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理解四言诗的妙处,而四言诗学生平时接触较少,仿写是一个好方法。在《诗经.采薇》教学中,糜室糜家,玁狁之故等等。把玁狁之故空下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空。效果就好一些。

在阅读欣赏的基础上,涵咏语言特点,在涵咏体味的过程中,获得共鸣。在与作品的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三步慢慢走到最后,语文审美教学的过程也就完成,但是怎么慢,中间的节奏怎么把握,还要看具体的课文,不同的讲课风格。

 

小结

总而言之,美感教学赋予语文教学“过程”以深刻而丰富的意蕴,即在“过程”中涵养情感,完善人性,最终走向重“过程”少功利审美人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们要肯定,他受伤的灵魂在审美现实中的自我拯救与解放也是我们所要肯定的。

所以,语文审美教学就是要突破过去功利性的知识技能教学的桎梏,思想价值评判的局限,让学生在在情感的交流、历练和涵养中,在多数人参与的情感体验描述的“描述场”中互相激发、感染、走向纯净或者崇高,真正的实行德育智育美育的和谐发展。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