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宅”类新词的新义新用法

作者:余哲来源:原创日期:2012-07-03人气:1467
通过分析以上例句可知,“宅”在“宅x”搭配中处于定语的位置上,作定语是形容词的典型功能,而且“宅”还可以受“很”“太”等副词的修饰,因此“宅”渐渐获得了形容词的功能,词义引申为“形容爱呆在屋子里的一类人”。
(二)“宅”字作为动词,可以作谓语带宾语,其词义趋向于指“呆在家里不出门”,这种词义是由“宅”的本义“住所:住宅”引申而来的。
例如:
(10)五一假期缩短,林先生和太太在家宅了几天。(《汕头日报网络版》2008年5月5日)
(11)我宅我有理,不宅不入流,不是我们懒才要宅,我们宅着生活才更惬意,更有品质。(宅男宅女论坛)
通过分析以上例句可知,本是名词词性的“宅”逐渐获得了动词的词性,并且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宅”用的已不是原义,而是由原来“住所:住宅”的意思变为“呆在家里不出门”的意思。
二、“宅”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的感情色彩指由词体现出来的反映说话人多所指对象或有关的主观态度及各种感情。”“宅”在解释为“住所;住宅”时,它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它既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但随着近年来衍生的一批与“宅”有关的新词这种语言现象的出现,“宅”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汉语里“宅”一直有“住所;住宅”的意思,因此现在大部分人在使用“宅”的字眼时,一般指不善社交,整天呆家里,厌恶上班或上学,依赖网络的这类人,这些特点带有人们的主观感情,并且这种主观感情是含有贬义的,因此“宅”的感情色彩已由中性转变为贬义。
例如:
(12)大学录取率高,毕业失业率也高,一堆宅男懒毙了,我们下一代该怎么办?(台湾中天综合台《全民大闷锅》节目主题2007年7月19日)
(13)“80后”群体中就有数量庞大的“宅男宅女”,曾有人担忧“80后”越来越“宅”,并导致孤僻、过分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等症状。(《钱江晚报》2008年1月21日)
(14)好长时间没在这里写文字了,因为生活没有规律,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混沌,污浊,能见度低,一个字“宅”。(宅男宅女论坛)
(15)醒醒吧,宅男!你这个宅男!(同上)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现在的“宅”已经和“生活没规律、不善社交、整天呆家里,厌恶上班或上学,依赖网络”这些含有贬义色彩的词句联系在一起了,“宅”已成为贬义词。不过在此特别强调,“宅”在作本义“住所;住宅”讲时还是中性词,这里说的贬义词仅限于“宅”的两个引申义“形容爱呆在屋子里的一类人”和“呆在家里不出门”。
三、“宅”类新词出现及广泛使用的原因
从日本的“御宅男”流行到台湾的“宅男”,再到中国大陆的“宅女”、“宅人”、“很宅”、“宅”的蹿红,“宅”类新词出现的速度之快、使用之广泛,令人惊讶,那么它们出现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社会原因。人们利用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语言要很好地发挥其交际工具作用,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给人们提供了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激增的社会环境下。选择一种可以逃避外界竞争与压力的生活方式,呆在家里用网络交流,这种社会需要促使了“宅”字新义的产生。
(二)心理原因。新词的出现是人们心理上的表达和反映。正如之前“晒x”类词的出现,它反映了人们“炫耀、展示自我”的心态,于是网上各色各类的人“晒”成一片。“宅”类新词受到追捧也是因为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需要。“宅人族”一般都是独身子女,他们怕孤独又不善交际,追求自由又不肯打开房门,他们宁愿呆在家里在网络或电视上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宅”的生活方式契合了他们的内心。因此“宅”在年轻人中一呼百应,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三)语言自身原因。语言是稳固的,又是渐变的。语言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生变化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的发挥交际作用。当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需要一个更贴切的字词去表达的时候,语言系统便会自然顺应这种需要,从系统自身原有的字词上产生新的用法,既迎合了人们的需要,又不增加语言系统的负担。于是在原有“宅”字上引申出新的意义和用法。
除此之外,网络、电视媒体的推波助澜也与“宅”字的新义有直接关系。
总之,“宅”类新词的出现是随电视、网络而产生的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近些年出现很多类似的词,现在它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太稳定,以后它是否可以稳固地进入语言系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检验,笔者希望大众在使用时能尽量的保持规范,保持汉语的语言美。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