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不隔”与“妙悟”——文学审美

作者:彭维芬来源:《作家》日期:2012-07-06人气:685
寄情山水是唐宋士大夫的山水诗、山水画发展成“禅意美”的内在动因。中国士人总会有隐逸情怀,“青山绿水共为邻”,亲近、融入真山真水,清远静美的大自然,可一扫身心疲惫,荡涤心性,超然尘外,这正与禅所说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净心明性”圆融互通。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语),山水如诗如画如禅,使仕途颠沛、劳顿的士大夫的身心得到慰藉,化去身处红尘世俗里的焦虑、冲动与挣扎,,禅的魅力既是宗教的终极救渡,又是审美的愉悦。

如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得老山间”,山水常有,但啸傲山林的隐逸之行不常有,“终日看山”、“买山”不可行,凭借画卷弥补无法亲近山水的缺憾,于是,山水画变成了满足士大夫隐逸情怀的替代品,士大夫的“澄怀观道,卧游以理”情怀,“借咫尺之图,尽千里之观”,使山水画超越山水本身,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诗人、画家对山水自然所采取的审美观照方式与禅悟相似:即“天人合一”,“以物观物”。禅不是让我们向外觅求,而是向内观照。它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神性、回归真如。“澄怀观道”的起点是“观”,观之时,心冥空无,澈如寒潭,洁如月华;而随机触缘,凝然于眼前一物,在当下体悟无限,于瞬间领略永恒——明心见性。由观—照—寂,这是禅悟的历程。唐宋禅诗画中山水与禅不二相融,将佛理融入清涧溪潭、林野山岚。慧远大师在山水之美中感受到佛理与自然的“不隔”——“感至理弗隔”。在自然中体悟“道”,于心悟理:“忽见幽人,如见道心……妙不自寻,遇之于天”,悟道通透之心,因为不执著,境自天机来。“青山不碍白云飞”,人间种种不平在静绝尘氛中归于无,如苏轼所说:“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山水即我,我即山水,山水是禅,山水是画境、诗境是禅境,之间交融和合。王安石晚年那些虚涵静美的诗,沉浸在一种淡极的平和、静穆的禅境中      

月入千江体不分,道人非复世间人。

钟山南北安禅地,香火他日供两身。

  《记梦》

晚年的半山老人王安石以最平淡、无惊的心凝视宇宙、自然,宇宙的运行、生命的起灭都是无心任运的,以纯粹的诗境画境之语,代替禅语,将心悟之理淡淡化入眼前之景: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屡一痕,这样的心境、画境,是诗人对景无心、直觉观照中获取的,是对“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的自然真谛悠然心会。

而苏轼“我心空无物,斯文何足关。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返。”的禅悟之心,是他经历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风大雨后,以无动无静、无惊无喜、无得无失之心,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安然,以空前平淡之心,悟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趣,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凝然观照,正是“直觉体悟、宁静观照”的观物方式,径直照出禅的本质。

绘画、作诗与参禅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妙悟”二字[8]。“妙悟”:是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觉悟、悟性。禅宗分“南北宗”:神秀一派主渐悟,慧能一系主顿悟,而南宗的“顿悟”禅学成为主流。南宋文学家严羽的《沧浪诗话》将这一禅学感念引入诗论,认为“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只有“悟”才是“当行”、“本色”。所谓“妙悟”,照字面讲,它是心神领会、彻头彻尾的理解的意思。严羽倡说以禅入诗,苏轼等人又倡说以诗入画、以书入画。古人云:“诗不要苦想,苦想则丧失于天真”,绘画亦然,董其昌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9]。体现在画作中的禅,只能是与艺术圆融的禅,这个禅不是禅理,而是情趣,贴切地说,是“禅趣”、“禅境”或“禅味”,并且,它往往是融合了儒、道等因素的“禅趣”, 因禅僧注重电光火石般的顿悟式的思维方式,绘画,最妙的状态就如同参禅,“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学艺如学禅,于是佛祖拈花,迦叶只能回报一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落言语,即非真意。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