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

作者:黄建文来源:原创日期:2012-07-24人气:65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基于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力倡导文化教育,强调人们应当特别重视那些培养人的灵魂、意识、情感和信念的知识。根据上述对人文教育内涵的探讨,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正是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涵养人文精神,是“教人做人”的教育。那么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呢,又或者我们为何一定要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呢?这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一)就宏观的角度而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人只关注各种经济指标。事实上,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价值信仰危机等。这种发展观没有关注什么才是人的真正的幸福。这样,人生的全部意义会淹没在对物欲的片面追求中,人性的丰富内容会消融在物性的纯粹释放中。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而人文精神缺失会导致人性的畸形发展,最终会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就微观的角度而言,个人需要构建自己的人文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修养、情感状态和心理品质的总和,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但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家园(home)、家庭(family)与居所(house)已经发生了分离。一个人若失去了物质意义上的的居所(house),生活会变得落魄而艰难。但是,如果失去了精神的家园(home),将陷入空虚麻木、迷惘焦灼的状态,生活得痛苦而扭曲。现代社会按照马尔库塞的观点,人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以后,往往忽视了对精神家园的建构,其结果是心灵的空虚和对生命的漠视。这既是因,也是果。
(三)就教育目的而言,这是受教育者成才的需要。
根据罗伟先生的研究,人文素质应该具有以下四点内涵:1、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人是在不断认识客观世界中发展的,在人类进程中不断地积累文化,“文饰”自身,摆脱原始与粗俗,走向文明知识文化在人文内涵中作为最基本的一个要素,一定的文化知识是人自身素质得以形成的必备条件和基础。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道德品质在人的人文素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保证。3、正确的价值取向,保证人类文明持续发展。重新审视道德品质,也必将重新审视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的思想观的总和。价值观是人文素质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他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4、具有良好的情感与审美能力,是人文素质的具体表现。美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当人的情感处于审美状态时,心理机能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愉悦感,这样的心理体验是物质享受不能比拟的。所以,是否会审美、善于审美,是人文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综上,我们应该在初中生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渗透人文教育。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
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人文教育土壤深厚,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涉及到人文教育的资源。尤其是大量国学经典以及关于历史人物的篇章无一例外都蕴含着人文教育的内容,是开展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的篇章,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初中生青春期英雄崇拜的心理需求,是人文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例如孔孟儒家学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表现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高尚品行和爱国精神;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超然物外的洒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一身傲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他主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岳飞“还我山河”的爱国赤诚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之感、执著精神;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诚;《谭嗣同》中谭嗣同的勇于改革、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鲁迅《(呐喊)自序》中弃医从文、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体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凌云壮志;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体现的横眉怒对、不愿屈服的正义感;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冰心《小桔灯》中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除了上述的历史人物之外,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大量作品也描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展现着中国的大国风度。在中国走上复兴之路、和平崛起之路的过程,这些作品无疑可以激发初中生的人生激情、爱国情怀。例如《敕勒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除了上述仅仅是描述风景之外,还有借景抒怀,展现作者抱负的。例如,《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又如《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同时,《岳阳楼记》还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新课程条件下,中学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健全他们的人格。
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一)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所谓“统一”,就是不要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应和谐地整合起来。要做到和谐统一的整合,就应该全面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片面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或句式上下工夫,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却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
(二)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运用
叶圣陶在《读书和受教育》里说:“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贯彻人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应该紧扣教材,将人文性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遵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坚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做到在情景欣赏中渗透、在相机提示中渗透、在词语品析中渗透、在情理探究中渗透、在任务评价中渗透。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