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翻拍电影的文化解读-艺术论文

作者:赵蕾来源:《电影文学》日期:2012-08-16人气:2242

 对中国电影而言,2011年无疑又是一个丰收之年,五彩纷呈的影音盛宴带给观众几多期待与欣喜,然而我们在欣慰、振奋于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这繁荣背后的一些缺陷和遗憾。2011年的中国影坛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便是翻拍类题材作品扎堆出现,从《关云长》《战国》《倩女幽魂》到《白蛇传说》《画壁》《龙门飞甲》,每部影片都不乏明星、金牌制作人与不菲的资金投入。当然,大众反响与票房收益自是各相径庭。近些年来,翻拍类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翻拍经典(经典的文学、影视作品)、翻拍历史题材等不一而足,对大众而言也早已见怪不怪。透过众多翻拍作品的繁华和光芒,反思它们所际遇的一些问题,恰恰能够更集中、更突出地感受今日中国电影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短板与焦虑。

  翻拍作品的大量出现,事实上能够深层次地反映出中国电影创作领域的乏力与疲软,至少是活力与创造力不足,制作人在创作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好挖空心思从既有题材中“推陈出新”、来旧瓶装新酒,并树以重塑经典、纪念传奇等旗号,但无论多么堂皇的说辞和理由,其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不能像经典原创时那样开拓出更新的视野、创作出突破性的作品,或拿到其他更好或更有市场收益预期的本子。而且,初出茅庐的新锐导演似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反而是那些成名成腕的大导演更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对这些人而言,突破自我的艺术高原区似乎成为他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当然,如果这仅仅是某个或某些电影制作人个人艺术生命曲线的波动倒还无所谓,但不幸的是,这同时透射出了当下中国电影发展遭遇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原创力不足。这一问题是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发展过程中足以致命的内伤,事实上这种贫弱在中国影视创作领域一直较为突出:曾经的一部经典影视剧被多次翻拍,一部故事剧(片)火起来,大量同类型的跟风作品便纷纷涌现。甚至出现一个故事电影拍完电视拍的情况,这是影视创作市场化的典型表现与结果,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影视创作资源的匮乏。而近来出现的剧本荒与影视编剧们的集体涨薪则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明确反映出这一点。在2011年中国版权年会上,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语出惊人,称目前国内许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问题原因何在呢?找答案还要放眼到中国文学、文化的大背景,事实上这个问题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影视创作领域。

  在大众文化当道的今天,大众迷醉于速食、娱乐的作品,少了对深刻作品、精英作品追寻的兴趣和梦想,文艺成为娱乐的全职工具,文艺的“创造者”们淡去了传作于后世的追求和动力,而溺于名利场的圈子,将经济的收益作为衡量作品与自我价值的首要标准,这实际上是文化价值观的问题,这种看似自由、轻松的文化态度,在推进大众娱乐文化丰富、繁荣的同时,也使文艺与文化陷入浮躁、浅薄、创造力匮乏的窘境,文艺工作者们不能够安心、潜心于探索性、创造性的创作,而为畅销、热播、大众口味的商业利益所左右,在这种盲目性的大众需求刺激下进行的文艺生产,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重复、浅薄甚至模仿抄袭的泥沼。所以,每年问世的各类文艺作品数量众多,但好的有创造性的精品却少之又少。文化的价值在不知不觉中被物化与消解,文学及影视创作在大众疲乏的娱乐趣味中奔波,相较而言,今日中国的文化态度远远不及20世纪80年代,这使得今日中国文化在多元繁华的背后潜藏着“缺钙”的危机,影视圈是大众文化的前沿,是与大众趣味与经济利益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地带,受大众趣味与名利刺激的影响最大,娱乐圈俨然成了名利场。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每年有近百部电影来争票房,原创力不足自然也不可避免。其直接结果和表现便是作品的匮乏,好本子稀缺,电影人为创作资源犯愁。而市场的鞭子似乎不给电影人任何喘息、反思的机会,不上新片、不打票房战,大众和市场就会渐渐疏远你、淡忘你,电影人也只能拖着疲乏、空虚而焦虑的步伐亦步亦趋,追赶着大众文化变化不定的潮流,而选择经典作品或历史题材进行翻拍,就成为一种聪明、讨巧的办法。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电影题材选择翻拍来重塑经典,对电影人有三大好处。首先,这有效解决了大众电影生产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曾经的经典和尘烟中的历史故事为电影事业的“经营者”们提供了很不错的题材资源,当他们自感创造力匮乏、有江郎才尽之虞时,当他们面对消费市场疲软无力时,他们可以从这块宝贵的“自留地”中寻找灵感和启发,或者对之改编演绎。反正有经典这块金字招牌在那撑着,就算是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仁”,因知名度带动的市场票房相对有保障。高保障推进高效率与高产出,这间接提高了电影作品的生产速度,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繁荣。第二,通过翻拍经典,为自己的电影创作和作品贴上文化与品味的标签。大家对电影的第一认定和看电影第一目无疑是——娱乐(我想这也是“娱乐圈”称谓之由来吧),这个定位显然不够高雅和漂亮。在拥有众多的粉丝与不菲的收入后,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当然也是影视圈不可错过的追求。这种追求的结果,有可能真的提升了自身的内涵与品味,也有可能是伪提升,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人气与关注度的必然提升。第三,通过翻拍,电影人能够有机会重新演绎和塑造一些已经固定化或经典化的东西,他们借此贴近、讨好大众的同时,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众的观念认知,甚至在潜移默化中模糊、取代原有的经典,重新演绎经典,毕竟尘世的人与尘世的心都是善变的,那样的话,电影人便有了重塑经典而突破经典、再造经典的机会。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上、下)应该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还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今天的文化市场里,有的是小说先火而去跟拍电影,而有的是影视作品火了原作才跟着火,因为,电影作为一门集视听于一体的艺术,自有其独特的表达和演绎能力。所以说,翻拍带给影视的不仅是题材资源,也是一种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然而,对于多元又多变的大众文化趣味而言,希冀通过重新演绎经典或历史题材改编来讨好大众也绝非易事。这一点,从那些被大众批得狗血淋头的影视作品和导演那里可以得到明证。出于尊重名誉权的考虑,笔者在此不好指名道姓地说具体是哪些作品或导演,但上网找相关条目检索,所见甚多,甚至出现过影迷谩骂或嘲笑着从电影院出来的情形。好在,中国影迷很宽厚,不记仇,这次看了骂,下次还看,再骂再看,乐此不疲。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电影观众,在刺激、推动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之所以出现观众不买账的情况,除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电影人胡编乱改与粗制滥造外,一些客观的文化背景上的原因也不能不说。

  首先,翻拍类电影在取巧获益的同时,在成功的路上也面临着天生的阻碍。因为,既成的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的经典情节、人物形象或历史史实,已经在大众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的文化记忆与文化选择,该种记忆与选择所形成的力量是强大而不易动摇的,其间隐含着国人长期的文化传统与价值选择。譬如,《三国演义》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人物定位(诸葛亮的谋、关羽的义、刘备的仁、曹操的奸等)及相关事件已经为人所熟悉接受,而若改编成电影作品后发生过分的偏离,处理不好则有可能引发观众的不满和反感,或者失之过度的油滑,这是失败。而若原版不变地以影视方式重现经典,则又失之僵化,缺乏创新精神和时代气息,肯定难以有突破,照样不落好。例如,近年来取材三国电影作品不少,从《见龙卸甲》《赤壁》(上、下)到2011年的《关云长》,都是众说纷纭,好在都还有耀耀星光和宏大的特技场面来撑腰。在这个传统与现代胶着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对自己的取舍没有统一的选择,在现代、创新的文化脚步里,还背负着传统的行囊。因此,电影人选择经典翻拍,在获得光耀和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选择、面临着争议,很难成就《让子弹飞》那样成功的电影作品。

  第二,大众缺乏开放、吸纳的文化胸襟及富于甄别的文化眼光,这对翻拍电影发掘创经典题材也会产生相当的阻力。这一点,可能许多人都难以认同,会说今天的中国还不够开放,大家过洋节、吃西餐、全民学外语,电影嘛,也钟爱国外大片。但这与我所说的开放、吸纳的文化胸襟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两个层次。我觉得真正的开放、吸纳的文化胸襟应该是基于自身文化传统,自信而眼光明确地进行吸收、借鉴来发展自己的东西,既不是一味守住自己原有的成就不放不变,也不是一味地、不加辨别地崇尚所谓西方的、现代的东西。开放、吸收是一种自信,而发展进步是理想与目的。譬如,珍视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遗俗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这不意味着就不能享受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的快乐和甜蜜。而且,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做法,比方可以借鉴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增加中国传统节日的欢乐和气氛,如把西方节日的快乐因素融进传统节日,将中国的七夕乞巧节发展为我们的爱情节日,让今天的年轻人在现代化爱情乐章中感怀那古老浪漫的爱情传说,不也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对待电影也是如此,如果大众能够放下对翻拍作品原型的预设标准,能以一种开放的视野来欣赏翻拍电影中故事框架和人物设定,那么看待《关云长》中的性情曹操及关二爷的爱情,也就会轻松很多,而翻拍电影制作者们的压力也就会小一些。

  由于翻拍电影先天要面对大众文化记忆与文化习惯的诘难,许多导演本是抱着讨巧的心理选择翻拍类题材,但最后却吃到不少苦头。相信,现在的导演们在选择翻拍类题材,特别是选择翻拍经典题材时,已经做了很充足的权衡比较,这么说来,对某些导演而言,翻拍经典也成了一件富于挑战意义的任务。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与文化环境下,中国电影在繁华中蕴藏着焦虑与危机。每年都产出大量的电影作品,也有着很惊人的票房数字,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众多的电影作品里,真正叫好又叫座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还是太少了,许多大投入、大制作、大宣传的作品却未能给观众大震撼,绚丽繁华的特效场面掩盖不住影片内容与思想的苍白。近年来,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的低迷就很值得反思,个人觉得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创造和突破。翻拍类题材电影是电影业这种内在危机的表现和结果,但不是说翻拍电影就比原创型作品价值低、质量差,恰恰相反,如果能从翻拍电影入手,反思中国电影发展的问题并拓展思路投入心力把翻拍类电影做好,做出特色和精神,创造出一批新的经典传奇,那么这未必不是中国电影发展前行的一条新出路。20世纪60年代“新好莱坞”电影的复兴与90年代香港“新武侠片”浪潮,都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