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略论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电影论文

作者:廖华来源:《电影文学》日期:2012-08-25人气:1815
  影视欣赏的心理机制

  任何一种艺术欣赏活动都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这当中自然也就包含了并非简单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镜像文化愈发发展的今天,我们会问电影电视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来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要解开这一谜团,首先要了解欣赏过程中的若干因素,了解影视欣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彭吉象先生在《艺术学概论》中曾把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活动分为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我们这里暂且来讨论注意与想象这两个占有特别重要位置的要素。
  (一)注意

  关于“注意”这一因素,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这些因素的基础,如果没有“注意”的开始,那么后面的因素也自然成了空话,它是影视欣赏活动的最初阶段和基本阶段。

  “注意”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关注一个人、一件事,而更应该从审美的层面上去理解,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者说是审美期待状态,是要把主体对象从实用中脱离出来,转为审美的。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曾提出“距离说”,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距离”,具体到观赏影视作品上来讲,就是首先要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触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就举过一个例子:一位英国老太婆观赏《哈姆雷特》最后一幕时,就大声警告“王子”当心毒剑。这就是距离太近,让局部的幻象将荧屏中的世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而有的人在观赏影片时距离又过远,导致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可见,“注意”在影视欣赏中尤为重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更能够有助于我们观赏影片,从而得到审美愉悦。

  (二)想象

  我们刚才谈到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那么审美主体也就是欣赏主体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想象去对影视艺术形象进一步再加工再创造。由此可见,想象在这欣赏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是非同一般的。清代画家沈宗骞说过,“学画者必须临摹旧迹,犹学文之必揣摩传作,能于精神意象之间,如我意之欲出,方为学之有获。”虽然沈先生讲的是画,但其意味仍可通影视艺术。然而,要进入这创作主体之中,就必须先得借助想象,并且将这想象与自己的生活、情感、知识修养等结合,从而去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蕴,可以说,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对影视的真正层面上的欣赏。

  前苏联著名导演罗姆的影片《十三人》中,描写主人公疲惫不堪地在大沙漠中去寻找援军的镜头,就不是硬生生地通过主人公的脸部来表现,而是在镜头里展现了一组画面,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一排马蹄印,随后变为人的脚印,再之后人的脚印变得愈来愈零乱,路上丢弃的诸如背包、水壶之类的随身必备物品愈来愈多……这样的镜头展现完全可以使观众想象得到主人公这一路上的艰辛,这就比直接去捕捉主人公疲惫的面部表情来得更加深刻,更容易抓住人的心弦。

  另外,在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中,我们常常见到表现残缺不全的语言空白点和绘画空白点,这些空白并非作者无意留下,而是有意为之,似乎就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具体体现,这些空白之处具有浓郁的美学意味,比如老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短短几句,却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任读者发挥。那么,在我们的电影作品中是否也有这样空白的悬念?答案是肯定的,空白是艺术作品共有的一种特性,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就认为没有这种简化的空白,那么就不再存在艺术家们倾力创造的“有意味的形式”,具体到我们的电影艺术中,空白看似一种“缺失”,实则为观赏者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作品的意蕴留给观赏者自己去挖掘,同时作品本身的意蕴的天地也将大大拓宽,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有话好好说》中当张秋生追砍欺侮他的厨房师傅时,脸色发青,眼睛暴出如牛铃,右手高举的菜刀马上就要向劝阻他的赵小帅砍下去的时候,镜头突然是停留约15秒的全黑画面,正在紧张的关键时刻,观赏者注意力全集中在那把刀上面,突然的黑色画面,让观赏者一时不适应,但紧张情绪仍在,究竟那把刀是否砍下,砍伤到什么程度,剧情该如何收场等疑问全留在了那15秒的全黑画面中,同时也为影片后半场不断积累起来的张力提供缓解。

  影视欣赏的过程

  任何艺术的欣赏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过程,影视欣赏也不例外,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我们这里暂且借用彭吉象先生对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一个分析,他把这个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

  (一) 审美直觉

  在《红楼梦》中,黛玉初见宝玉,便觉之前所听关于宝玉“呆傻”“疯癫”等传言纯属子虚乌有,只此一面,她便觉得是似曾相识的知己,这就是一种直觉,在我们对影视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首先便是一眼看去,就在那一瞬间,这部作品是否能吸引你,是否能被你所感染,这些都有了答案,尽管我们还没来得及去了解它的内容甚至所要表达的意蕴,在这第一感觉中,欣赏者不必经过严密的推理、思维的抽象,都可以直接领会了超感性的内在意义。

  然而,怎样才能够产生审美直觉,我们如果把审美观照分为“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的话,那么,在影视欣赏的过程中,也就要以“以物观物”为首要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忘我”,具体来讲,我们在欣赏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们要不受现实因素的束缚,甚至不受常识中的是否判断、善恶标准的束缚,单一地、纯粹地去感受影视艺术作品本身,另外,欣赏影视作品应首先重视“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画面、色彩等的直接的视觉刺激,影视艺术本身就是视听艺术,有形、有色、有声,无需任何媒介中转,欣赏者就能直接地感觉到画面所呈现的艺术形象,比如《黄土地》中就以黄色来显示农民的淳厚,而《红高粱》却恰恰以极其鲜艳的红色来展现生命力的顽强,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那场戏中,大火燃烧战船、交响乐曲、战马嘶鸣的声响等构筑成了一个完整的火烧场面,给人强烈的观场感。

  (二)审美体验

  在我们对影视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作为第二个阶段的审美体验尤为主要,它是从外在形式进入到内在形式,是对影视作品的把握和理解,是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己生命的存在。《红楼梦》中有一段是描述黛玉听《牡丹亭》时那种难以自拔的强烈感觉,就是因为听时产生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而不得”的忧伤情感,达到了感同身受的强烈共鸣。

  影视欣赏中的审美体验这个阶段是与影视作品相对应的,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它需要欣赏者一个镜头一个镜头逐步去欣赏,配合作品内容、画面色彩以及声音等各种拍摄手法去进一步体会影视作品本身深层次的意蕴从而达到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相对审美直觉这个阶段,审美体验更能够体现出审美再创造的特点,审美主体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以及知识储备来体会影视形象,从而获得相比直接感受更为丰富的审美享受和快感。

  在《有话好好说》中,镜头一开始就带领观众跟在主角身边,与他们一同在都市里拥挤地生活,随后二人骑单车奔驰在街头,镜头也跟着他们摇摇晃晃地“奔驰”着,似乎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男女主人公从一开始便不对劲,让人晕眩。

  《红高粱》中更多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空旷的黄土高原,在整个画面中,有颠轿的狂舞,有高粱地的野合,有粗犷的民歌,也有奔放的乐曲,这些画面虽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却是叫人难以忘记的片段。问其原因,就是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蓬勃旺盛的人的生命力。

  (三)审美升华

  如果你认为在审美体验中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影视作品的灵魂,已经完成了对作品的欣赏,那么你将大错特错,真正的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审美再创造的活动,在影视作品和影视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宗白华先生认为,只有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才能“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是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邃”。审美升华的阶段是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更高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审美创造。

  总之,影视欣赏活动可以让欣赏者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它陶冶了人的心灵,提高了人的道德情操。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进而激发了欣赏者更高的人文追求,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