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巴洛克音乐的精彩诠释-音乐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人民音乐》周敏 王晏日期:2012-09-23人气:1344

  2012年2月22日晚,英国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与他的5位音乐伙伴一起在国家大剧院为中国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优雅别致、曼妙无比的巴洛克“空中旅行”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中演奏的曲目经过精心的编选,包括9位作曲家的作品。其中,除了巴赫、亨德尔、勒克莱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外,其余作品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极为陌生。这些曲目短小而富有表情,具有鲜明的巴洛克音乐特点。为了更好地让观众理解作品的特色,在音乐家们演奏的间歇,霍普以他那幽默睿智的语言为观众上起了“大师课”,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解作品,向观众传递他对巴洛克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

  音乐会开场曲目是西班牙作曲家迭戈·奥尔蒂斯的《里切卡特》。确切地说,这是一首文艺复兴晚期的作品,创作于西班牙菲利普二世掌权期间。霍普选取奥尔蒂斯的作品作为巴洛克风格音乐会的开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位西班牙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理论学家,他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出版《即兴创作的规则和一般观点》。这部著作第一次介绍如何用弦乐器进行即兴创作和将一段旋律进行加花。而在此后紧接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实践中,即兴演奏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那时的音乐家不能用“手指思想”,那么数字低音就不可能实现了。作为开场曲的《里切卡特》巧妙地使用鼓来作为引子。被称为“魔指”的迈克尔·梅茨勒独自一人由舞台一端缓步走来,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鼓声由远至近,由慢至快,充满生命活力。随着鼓点越来越激昂,弦乐器逐渐加入,音乐另人兴奋惊奇。全曲节奏欢快,三拍子舞曲,充满民谣特点,引领观众穿越时空,进入异彩纷呈的巴洛克时代。

  音乐会的第二首曲目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萨拉班德舞曲》。正如霍普所说,这首作品与《里切卡特》的音乐风格大为不同,是一首慢而优美的舞曲。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家漫游欧洲,寻求艺术灵感,亨德尔也不例外。亨德尔的贡献是发展了小提琴的旋律性和歌唱性。《萨拉班德舞曲》里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悲伤,但感受上是悲而不伤,同时让人感觉到其高贵和隽永,并夹杂着坚定的信仰和浪漫情怀。三拍子节奏,以强调第二拍为特点气氛庄重。霍普深信,演奏这些作品时“应该把古乐器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手上”。演奏中,大提琴一直没有使用支架而是由演奏家乔纳森·科恩用双腿夹住琴的侧板来完成演奏。音乐家们尝试从传统出发,让巴洛克音乐在现代乐器上获得更丰厚宽广的音响效果。乐曲声音通透深沉,富有磁性,主题旋律在第一小提琴,第二提琴以及大提琴上轮流呈现,旋律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再加上羽管键琴的衬托,虽结构简单,却使观众在视听及心灵上都得到了享受。

  接下来霍普们选取了三首由意大利作曲家兼琉特琴演奏家安德列亚·法尔科涅里的作品:《美妙旋律》、《帕萨卡里亚》和《恰空舞曲》。这些作品均展现了他的节奏天赋和运用不同音乐形式的兴趣。在提到这位大师时,霍普是这样介绍的:“安德列亚·法尔科涅里不仅仅是声名显赫的音乐家、琉特琴演奏高手,同时还是一位调情高手。他游遍欧洲,与众多女性坠入爱河,同时向她们借债无数。最终,这件事被这些女性的丈夫所知,并开始在欧洲范围内对他展开搜寻。法尔科涅里不得不从一国辗转到另一国,在旅途中他谱写了无数动听悠扬的曲子。《美妙旋律》创作于1610年,是法尔科涅里早期的杰作之一,或许他的灵感便来源于这些美丽的女性。”《帕萨卡里亚》舞曲里器乐声渗透出来的那份高贵与从容,给人们带来美好、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与其相比,《恰空舞曲》的结构与《帕萨卡里亚》舞曲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是在保留其和声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对和声的织体进行变奏。通过三首作品现场演奏的效果来看,《美妙旋律》感觉像是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来代替人声说话,强调了歌曲悲伤的感情,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帕萨卡里亚》是小提琴在羽管键琴和大提琴的低音声部上进行变奏,在庄严的重复和完整连贯的结构中蕴含着种种奇妙的变化。《恰空舞曲》中全曲复杂的声部、大量的装饰音使作品充满了音乐层次感。有时两个声部,有时三个声部甚至四个声部同时进行或交替出现。在这些声部进行中,横向的声部清晰、连贯,纵向的声部在不协和与协和之间对比解决。

  在欣赏完三首法尔科涅里风格各异的曲子之后,霍普又一次引领观众转向德国,欣赏德国作曲家约翰·保罗·冯·韦斯特霍夫的四首曲子。如今,韦斯特霍夫几乎已被人们遗忘在记忆深处,然而在18世纪,他作为鼎鼎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风靡整个欧洲,并曾作为宫廷教师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演奏。音乐会演出的四首作品各有特点,堪称佳作。其中,《钟》和《琉特琴》是两首模仿曲。《钟》是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来完成。大提琴以不变的速度演奏单音来模仿钟表的摆动,而小提琴则以8∶1的速度快速地在四条弦上穿梭,不断变化着的和声色彩,仿佛在描述这样一幅景象:虽然时钟的摆动一成不变,然而生命的进程及生活的色彩却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和变化中。《琉特琴》是用小提琴与大琉特琴来共同完成的。演奏家弗尼手持外形与吉他相似的琉特琴演奏,而霍普也模仿琉特琴的演奏方式,站在弗尼身后横抱小提琴拨奏,两人一唱一和,配合巧妙。作品尽管创作于300年前,现在听起来依旧悠扬动听。但这四首曲子中,我更喜欢的还是《威严之战》和传统民谣《绿袖子》。说来也有意思,这两首作品虽风格迥异,但都与国王有着某种联系,这是否是霍普将两首作品前后贯穿演奏的原因之一呢?《威严之战》讲的是作者游历到法国,被路易十四国王召进皇宫,做起了宫廷小提琴师。路易十四不仅热爱音乐舞蹈,同时还是伟大的战士。他希望歌曲能表现出他在战争中的英勇无畏精神,于是韦斯特霍夫作了一首名为“忠于战争”的曲子献给了国王。鼓声响起,乐曲开始,在鼓进行曲似的节奏Solo(独奏)后,小提琴以下半弓的快速跳弓演奏旋律进行配合,用以传递渲染危险的战争前线作战的紧张气氛。此曲短小精悍,不足两分钟,但很有气势,精彩无比。另一首《绿袖子》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曲子主题是一首感伤的英国民谣,旋律古典优雅。曲调缠绵低沉,魂牵梦绕,在小提琴与羽管键琴的配合下,旋律进行了多次变奏后交由大提琴演奏。霍普对音色的处理极为讲就,运弓弓段非常靠近弓尖,弓速非常快,声音若隐若现追求通透空灵的感觉,充满了思念回忆的意境。

  上半场最后一首作品《d小调双小提琴奏鸣曲》来自于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安东尼奥·维瓦尔迪,这是一首以“疯狂”为主旋律的乐曲。霍普幽默地讲解说,安东尼奥首次将这一曲目搬上舞台演出时,演奏技艺精湛,给人无限遐想以及美感,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令无数乐迷为之倾倒,甚至一些女性在欣赏完这首曲子时晕厥过去。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中,无数作曲家也仿照安东尼奥的这首曲子自己创作,即便是20世纪的音乐人亦是如此,但随后的仿作均无法超越安东尼奥的高度。维瓦尔迪在科莱里《福利亚舞曲》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了20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被赋予了明显的提示。与此同时,在每段的连接上,也借鉴了科莱里《福利亚舞曲》的特点,小节线延长记号、速度的转快或转慢。两把小提琴高妙的处理手法,大提琴和琉特琴的巧妙配合使曲目听起来壮丽灿烂。全曲有很强的三拍子律动,听起来简洁却又优美,六位演奏家对节奏、速度连续的由慢到快都把握得非常准确,声音十分辉煌,速度快速强劲,长短时值的结合使音乐充满生机,仿佛在传达着胜利的情绪。伴奏的羽管键琴和大提琴则一点都没让观众感觉到画蛇添足,实属不易。最后穿插出来的鼓手也让观众更加感受到了乐曲的律动,主奏和伴奏乐器之间的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

  整场音乐会最具有即兴演奏特点的曲目当属让-玛里·勒克莱尔的《铃鼓》。勒克莱尔被认为是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也是法国三大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勒克莱尔吸收了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技术,并结合法国音乐高雅华丽的风格,创作出许多成功的巴洛克风格小提琴曲。《铃鼓》是首超越“疯狂”更为狂野的舞曲,也为打击乐手最大限度展现自己“魔指”的才能提供了机会。演出中,首先是鼓手节奏感极强,华丽出彩的即兴演奏。迈克尔·梅茨勒手持铃鼓,时而单手时而双手,时而敲击时而摇摆鼓上的铃儿,甚至在高潮段点结束时,不仅大力敲击鼓面,更配合大力跺脚来增加气氛。在主题进来前,迈克尔·梅茨勒将铃鼓抛在地上快速旋转,身体配合铃鼓旋转的速度上下起伏,就在铃鼓越转越快即将停止的刹那间,主题闯入,观众沸腾鼓掌。六位演奏家开始了载歌载舞、极富动感主题的演奏。不仅如此,在两段主题出现的中间,即兴演奏再次出现,小提琴运用弓毛贴近琴码的方法制造出特殊的金属音色彩,而这次“魔指”却是用手配合旋律吹出长短不同风声。最后,作品在大幅度的渐快中戛然而止,观众顿时欢呼雀跃。这时,我不禁想起了霍普畅销世界的名著《我该几时鼓掌?》中所说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会鲜活而富有感情,观众都是想在哪儿鼓掌就鼓掌,尽情地表达当时的感觉。“在诠释与传递伟大作曲家乐思的过程中,与聆听者间产生互动,岂不美哉。”演出前,霍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期望国家大剧院的观众反应可以像巴洛克时期的听众一样——活力四射,他们做到了。

  音乐会中,还演奏了意大利作曲家马尔科·乌切利尼的《贝加莫》中的咏叹调和英国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尼古拉·马泰斯的《苏格兰幽默园》等曲目,这些作品动听悦耳,令人有美不胜收之感。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咏叹调》是德国作曲家J.S.巴赫的经典作品,也是本场“巴洛克之旅”音乐会的主标题。值得注意的是本场音乐会里巴赫的名字仅仅出现过一次,留在收尾压轴处也充分体现出演奏家们对大师的敬意。这首咏叹调选自4首组曲中的第3首,当这首不朽名作深情奏响时,音乐厅中所有的观众都沉浸在这片天籁之声中,整个音乐会现场呈现一片透明的静寂。

  丹尼尔·霍普的“空中旅行”音乐会带来许多的惊喜,让我对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音乐会中,霍普对作品的演绎非常率真、投入,把自己的感情充分渗透到演奏里。他的演奏技术扎实,在演绎中掌握乐曲细微的情绪变化,对音色加以合理的把握和运用,乐句处理细腻。此外,与一般演奏家对巴洛克音乐作品强调严谨、规整的演奏、精准苛刻的节奏的理解不同,霍普的演奏除了技巧圆润熟练之外,表演幽默风趣而又充满朝气,富有诗意、抒情、温暖而有生活气息,对于诠释巴洛克时期“激进且有革新的意味”这一音乐精髓,还原典雅、精致、唯美的巴洛克音乐精神非常到位。演出无论在节奏、乐句、音乐的对比、装饰音技法、音乐意境的塑造等方面都表现出霍普极高的领悟和感情。本场音乐会从选曲到编排,从解说到演绎都堪称精良,对于中国观众认识欧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非常有益,毕竟众所熟知的巴赫的风格也仅是这个时代末期的转向标。

文章来源于《人民音乐》杂志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