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古典元素的化用:甄嬛传台词古典意蕴的形成-电影文学

作者: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王卫波来源:《电影文学》日期:2013-03-15人气:2471
古典元素的化用:甄嬛传台词古典意蕴的形成

(一)化用古典诗词歌赋

笔者在对《甄嬛传》台词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发现,全剧出现的古诗词竟然多达60多首,所涉及的范围则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令人目不暇接。这不能不说是《甄嬛传》台词的一大特点。也是其迅速走红,为观众所喜欢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甄嬛传》台词的古朴意境、典雅词句,很好地服务了剧中人物的塑造和后宫题材的历史感,而这一成功来自剧作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本人即对古诗词颇有研究,在其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中即大量地引用古典诗词。而作为电视剧《甄嬛传》的编剧,流潋紫也非常注重人物台词的古典韵味。

首先,《甄嬛传》的台词大量化用古典诗词来进行人物形象气质的塑造。剧中主要人物甄嬛的刻画尤为突出。甄嬛无论是自解名字,自道心愿还是面对险恶环境对爱情理想的坚持,都呈现出典雅的诗意美。如第一集甄嬛出场时,自解名字蕴意“嬛嬛一袅楚宫腰”,即取自宋代词人蔡伸《一剪梅》:“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皇帝回应甄嬛并称赞她时则称:“柔桡嬛嬛,妩媚姌嫋。你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 ”这两句则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写给汉武帝的一篇天子游猎赋中的一段:“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姣冶娴都,靓庄刻饬,便嬛绰约,柔桡嬛嬛,妩媚姌嫋……”[3]。这些词句凸显了甄嬛体态轻盈、苗条柔弱的美好形象,同时也给人无限的遐想,远比直白的对白更有诗意和令人回味。剧中第五集甄嬛初入宫中惨遭冷落,除夕夜一人前往倚梅园,在梅花枝头挂自己剪纸小像祈福,并说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句诗原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意思是寒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思,就不会再用寒冷摧残它了。剧中由甄嬛说出,不仅展现其清雅之本性与气节,更借诗句表达了甄嬛的心愿:初入皇宫的她只是单纯的希望在能充满争斗暗藏杀机的后宫里,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此时甄嬛的话语配上淡雅而精致的服饰以及满园红梅映雪的背景都呈现出一种空灵澄明的诗性精神和审美趣味,让观众经历了一次唯美诗意的审美感受。再如第四十五集中,甄嬛获知自己于皇帝只是纯元皇后的替代品,又加父亲遭人陷害,心灰意泠毅然决定准备出宫修行。临行前与皇帝诀别说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这首词原本出自于卓文君的《诀别诗》,甄嬛借此诗句表达了内心的失望、苦痛、决绝,更在艺术效果上平添了几分诗意的苦楚,远比直接表达更能触动人。另外《甄嬛传》在其他人物的塑造上也莫不如此。比如为了凸显沈眉庄的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性格特点,剧中第四集沈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即吟出“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郑思肖的《画菊》,此诗名为画菊,实为借颂赞斗霜凌寒、于百花凋零后傲然独开的菊花表明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孤傲绝俗的志向和操守。人如其诗,剧中的沈眉庄正是有着菊花的气节,所以遭到华妃陷害假孕事件后她不是不知道皇帝权利比天大,但偏偏对皇帝的薄情心灰意冷。明明知道后宫中的女人,没有皇帝的宠爱在后宫很难生存,仍然坚持自己的傲骨,不愿低头乞怜。不趋炎附势、孤傲绝俗的性格气质,在眉庄初吟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时就已经奠定了。而观众对这个人物的接受与喜欢也势必和菊花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古典诗词的魅力。其他如:果郡王对情感执着和专一就让他说出《牡丹亭》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的词句;安陵容总是利用美貌、歌声、身段等等一些色相或才艺类的方式打动皇帝,所以由她口中唱出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也是言由心生,颇合她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歌妓、舞娘的身份与地位。《甄嬛传》中诸如此类密切结合人物性格身份化用古典诗词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此不再赘言。

其次,《甄嬛传》台词善于用古典诗词营造出清雅唯美的诗意,于后宫残酷的现实争斗中更好地凸显人物对真善性情的坚守。例如,甄嬛的初恋情怀在姜夔《杏花天影》中开启,又借宋代女诗人张玉娘的《山之高》寄托自己的纯情理想。她与果郡王之间举步维艰而又真挚纯美的真爱更是通过《诗经·郑风》中的《出其东门》、晋曲和李后主的《子夜歌》、李商隐的《代赠》等诗篇委婉缠绵地加以表达。“诗词意境的空灵隽美与周遭生存环境的阴冷残酷,构成了人物情感脉络的复杂张力”[4]。同时也给观众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富有韵味的审美感受。

(二)化用历史典故

所谓历史典故,目前认为其含义有二:一是典制和掌故;二是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此处所论典故,乃就第二义而言,主要指《甄嬛传》台词娴熟地改造和化用历史积淀下来的词语典故,不仅增强了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更提升了该剧的文化品位,同时对于观众来讲,在得到审美快感的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语言修养和表达技巧的提升。通观76集的《甄嬛传》,犹如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的海洋里,名人雅事,成语谣谚,历史典故等等,俯拾皆有。兹举例如下:

第六集抱病多日的甄嬛在春天来临之际决定到御花园吹笛消解情怀,不料偶遇身穿常服的皇帝,皇帝却故意隐瞒身份自称果郡王品评甄嬛的笛艺,甄嬛应答如下:

曲有误,周郎顾,王爷耳力堪比周公瑾。

“曲有误,周郎顾”,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由此可知“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又唐代诗人李端有《听筝》一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此诗刻画了一位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琴弦拨错的弹筝女形象。所以“曲有误,周郎顾”也早已不仅指对音乐的鉴赏,更暗喻男女间的思慕。甄嬛用此典故可谓一语双关,一方面不漏声色地赞扬了皇帝对音乐的鉴赏力,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甄嬛内心中对知音之交的纯真情感的追求和向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甄嬛传》的台词不仅直接引用历史典故,而且能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塑造进行翻新改造。最典型的是第十九集:甄嬛夜探被禁足的眉庄在回去的路上得果郡王相助,二人同乘一舟,遂借此机会互探心曲,对白如下:

果郡王:今日与美同舟才是真正的乐事,竟让小王有与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甄嬛:范蠡是西施的爱侣,却亲手将西施送去吴国为妃,何等薄情,纵然后来西施摒弃前嫌,与之泛舟太湖,想来也不复当年初见的少女情怀了吧。

果郡王:世人或叹西施,或骂吴王,却从无人责范蠡,贵人妙思,小王自叹不如。

这一段对话典出范蠡西施的历史传说。众所周知,该传说的基本情节围绕吴越之战中西施被范蠡选中作为美人计送给吴王夫差以打败吴国展开,以范蠡功成名就之后和西施泛舟同游江湖为结局。范蠡在这一故事中历来都是作为“忠以事君,智以保身”的光辉正面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阅读和接受视野中。而《甄嬛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一传说,站在西施的立场上指责范蠡的薄情和自私,这种对历史原有典故的翻新改造通过甄嬛的口中说出,一方面进一步展示了甄嬛的才情和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也暗含甄嬛可能如同西施一样也会成为权利斗争下牺牲品的命运,很好地服务了人物塑造和剧情需要。

其他如第二十二集甄嬛为开悟皇帝所引用的欧阳修的《朋党论》,为挽回皇后的面子打击华妃的嚣张气焰而引用《南柯记》警醒其现在显赫权势不过是南柯一梦;第三十六集劝皇为彻底扳倒年羹尧首先要忍辱负重,引用了“汉景帝为平七国之乱,不得不杀了晁错”、“光武帝刘秀为了复兴汉室,连自己兄长被杀也要忍耐”等历史典故。凡此种种,足可见出《甄嬛传》的台词极富文学修养,其化用历史典故或语出有据,或借题发挥,或翻新改造……貌似信手拈来,实为苦心营造。最值得肯定的是,典故化用恰到好处,无不与全剧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相合。

(三)模仿《红楼梦》的语言风格

古装戏的语言如何符合历史时代特征一直是困扰创作者的难题。《甄嬛传》的原著作者流潋紫本人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及自己苦读红楼十几遍,作品文风潜移默化受《红楼梦》的影响很深。针对这一点,流潋紫曾直言说:“电视剧的语言风格是以《红楼梦》为学习样本”[5]。正如作者所言,《甄嬛传》语言半文半白,从《红楼梦》的语言中得到不少借鉴。比如“你仔细着”、“你这小蹄子”、“你好生着”、“主雅客来勤”、“登高必跌重”等,读过《红楼梦》的观众看到此处,都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试举几例以飨读者:

如对《红楼梦》语言的直接套用:第五集甄嬛刚刚入宫入住碎玉轩就领略到了宫中险恶,害怕自己得宠后遭他人谋害,便假称受惊染上风寒不便侍寝。原本趋炎附势的太监宫女们纷纷另谋出路。其中服侍甄嬛的小太监小允子被甄嬛真心对待下人的举动所感动,决定死心塌地服侍甄嬛,然后说出了下面一番话:

奴才兄弟受常在这等恩惠,一定尽心侍奉。今生报不完的,将来死了变个大青牛,驮着小主成菩萨去。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共读《西厢记》,宝玉借曲辞“多愁多病身”和“倾国倾城貌”暗比他和林黛玉的爱情关系,没想到唐突到黛玉,宝玉慌忙向黛玉赔不是,说了下面的话: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6]

两相比较,小允子的这句台词明显脱胎于《红楼梦》,只是变换了几个词汇,具体意思的表达却是如出一辙。

另外该剧在语言上还不仅仅简单引用《红楼梦》,更是深入挖掘《红楼梦》语言韵味的精髓,在很多地方透露出典雅哀婉的色彩,有一种格调美的魅力。比如,第六集甄嬛初遇皇帝时,两人讨论起花。甄嬛赞杏花“不似桃花艳丽,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温润和婉”。可谓对白雅致,用词考究,格调不一般。后甄嬛又说“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悲悯哀婉之中渗透着对生命的达观和彻悟,也给观众别样的审美感受。

通过上述这些途径,《甄嬛传》在台词和意境上很好地吸收了古典诗词、历史掌故及《红楼梦》语言的营养,从而在内容上和情感上避免了空洞无物之弊,在意蕴上增加了婉转悠扬、缠绵含蓄之美,因此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得以广泛传播。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