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教育公平-教育论文发表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松安来源:原创日期:2011-11-16人气:6371
一、教育公平的涵义解析
《教育大辞典丨教育哲学卷》对“教育公平”一词的解析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以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①“教育权利均等”与“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教育公平是指对教育机会进行分配时的合情合理。所谓合“情”,是指符合民众的意愿。所谓合“理”,是指符合教育的目的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民意,决定教育公平的实施是否具有稳定的精神价值;是否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决定教育公平的实施是否具有发展的价值。
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包括三个方面③:教育公平首先关注的不是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人如何对待或是享有何种待遇,而是由不同划分标准所形成的特定受教育群体在教育利益和负担中所占的份额;只有在确认“份额”在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前提下,群体中个体教育权利分配的公平性才有可能和有意义;教育公平除了要求一种分配以外,还特别强调相应的救济或制度保障。
“有教无类”即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从社会学的角度④来说教育机会均等至少包含四点内容:一是起点上的均等,指每个人都不受任何歧视的享有接受教育、学习的机会。二是教育过程上的均等,指以平等为基础原则对待具有不同社会出身背景的人。三是教育结果上的均等,是促使学业成就的机会平等。四是教育影响生活前景的机会均等,在就业、社会关系的建立、财产收人等方面拥有与个人才能相当的成就机会。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均等并不是绝对的平等,只能是有条件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均等。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科尔曼曾指出:教育机会的均等,“只可能是一种接近,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
二、教育公平的必要性
人类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目标。从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到亚里士多德率先提出要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以及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也致力于追求教育公平。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生产力的永恒发展推动社会的永恒发展、以及人类永恒发展,因此人类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也必然是永恒发展的。
罗尔斯提出的公平三原则指出:平等自由的原则、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三个原则有先后的优先顺次,依次优先。其重点强调要关注相关弱势群体。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拔人才的功能。人们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整个社会公平。
此外,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而教育公平有利于实现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如同社会上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必须要公平的分配与配置。
纵观受教育权的发展脉络: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
综上所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分布的不均衡,教育人口的变化等是教育公平要面对的紧迫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相关规定就是保障性的硬性规定。教育机会均等,顾名思义,就是“你拥有的教育机会,我或他人也应当拥有”,教育机会是不设限制的面向所有适合接受教育的人的。如果一方拥有不同于另一方的教育机会,那么另一方应该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相应的机会或相应的补偿。由此可见,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影响到民生领域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公平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依旧大量存在,维护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例如在高等教育方面,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之一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公布的结果显示: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中,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此外,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影响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这五大因素也是目前影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宏观因素。
除上述五大因素外,影响教育不公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①在学校归类方面:重点学校制度先把学校和学生强制性的分成三六九等,之后又衍生出择校制度、收费制度等一系列引起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或措施,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巨大落差,使得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教育不公。②在高考招生考试方面:我国髙考实行配额制度产生倾斜的分数线,招生名额配置偏向大城市,“城市取向”、地区录取分数线的差异,以及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各级别运动员加分政策等各项不合理政策措施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③在课堂教学方面:尤以基础教育阶段最为突出,以学习成绩优异度、社会地位高低,学生听不听话程度从前往后依次安排座位,相比于中等生和差等生,优等生得到了更多锻炼及表现自已的机会;课堂交流上老师更多倾向于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肯定、期望和偏爱。这些都蕴含着明显的歧视与不公平的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措施建议。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将促进教育公平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百年大计,系于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并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合理的措施,引导教育公平的发展。
第二,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在资金上对教育予以支持。增加教育资源的数量,同时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从而在质量上双管齐下,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总量的提高会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再捉襟见肘;质量的提高会使得教育资源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第三,将教育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切实执行到位。在法律制度层面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我们所要建设的法治社会,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唯有如此,才会树立制度的权威。使教育公平进程得到有力保障。
第四,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致力于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结合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⑥
第六,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⑦
确保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教育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保证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教育公平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九年义生会,非官方的学生组织。各方对教材循环使用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但由于职能分工等原因,以及教材循环使用并没有被纳人有关部门应有的职能,能够组织教材循环的协调机构缺失,而缺少协调机构的教材循环使用机制很难建立起来。五.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对策思考
1.建立有利于髙校教材循环使用的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其得到持续较快发展。建立相应的适合本校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以确保有条不紊地开展循环使用。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教材被视为“经典”。教师拿着教材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重要的地方划段落、做记号,宁可多背一点,也不让一个知识点漏网,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加深、拓宽、补充。学生在教材的空白处记得密密麻麻,唯有这样,学生才是认真的学生。教师要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在教学中不被教材束缚,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教材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把循环经济理念融人课堂中,提倡课堂做笔记的习惯。一方面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书本的整洁,为下一届的循环使用工作带来了方便操作性。
毛创新利益主体。通过思想发动和多种激励方式使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教材的循环使用与自已的切身利益相关,从而让所有相关人员都成为利益主体。如团委、学生会在学生中都有较强的凝聚力,他们能够成为教材循环使用的重要组织力量。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广泛参与,有了公信度较高的组织做媒介,就可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全员参与机制。
5’构建多元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组织等力量的作用,可采取有偿交易和无偿发放的形式,可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保证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教育不公现象,资源配置、教育条件以及教育结果的差异问题越来越严重,教育不公平恶化,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就业不公平,甚至一个人一辈子的不公平;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引发社会危机。因此,必须时刻注意和改进,确保教育公平事业“更加阳光”,更加接近我们共同的目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