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导学案境况下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作者:刘秀平来源:原创日期:2013-11-13人气:653
经常碰到学生老师反映语文课越来越没兴趣,特别是当导学案实施以后,如何在继续保持语文的灵活和机智的同时做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发现和探索,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不能否认:三基仍是重点,生动性有所降低,基础得以体现
一直以来不论学生老师家长社会都有这样一种误解:语文谁都可以教,可以评判。殊不知这样的误解让学生不再重视语文的基础扎实,每天都是带着耳朵听课,很少动手去做题,导致能力不高。现在又走到了另个极端,一味目标习题化、能力知识化。难道会做几道题就是有了语文的能力?就有了语文的素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语文很难定义,所以《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把文体明显的教材变成阅读能力的训练,把人文性和工具性都强的有所侧重更好一点,把导学案变成人文性工具性两者的有机统一的载体更好一点。
例如《师说》就可以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很好地融合,特别是导学案已经将本课的所有知识点全部列出,学生碰到疑难完全可以通过参考书工具书得到大半以上的落实,课上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将学生在文句上的困惑解决掉,很高效。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将文章思路理出来并通过多种诵读来强化记忆,附带几个小测试也是可以的。虽然生动性不是很强,但很实用高效,学生的兴趣从语句的诵读转到了文言字词的辨析理解上,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不能回避:情感价值观方面容易受缚,生成性体现不明显
学生原本高兴的读书变成了作业题的重复叠加,特别是古诗文阅读更成了知识点的罗列,虽然看上去学生会了很多东西,却失去了学生进一步领略古典文化的兴趣,比如像《赤壁赋》《阿房宫赋》等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读起来很有感觉,变成文言字词句式的预习势必影响学生的感悟力和理解想象力的发挥。
我就前后两次处理过《赤壁赋》一文。第一次是课改前的传统教学。先是诵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配上相应的音乐诵读出来,把感受表现出来,不用多长的语句感言,学生兴趣很高。我则通过加入背景和名家朗诵解读来深化学生的那种感觉。一节课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标。并当堂完成作业:如果换成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挫折,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有怎样的抒怀方式呢?接着在第二节课上用细读法,通过抓住情感态度鲜明的词将全文线索明晰了,在理思路的过程中深化背诵,落实重点词句。最后再配套一个拓展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后赤壁赋》。第二次,我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大概设计是这样的:先是将疑难字词和重点句子列出,附加两个小问题,一是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心情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是自己将读后的感觉用声音表现出来,其间可以小组交流补充,做好推举和疑难反馈工作。第二课时我先是让选学生代表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短的控制在5分钟之内,长的段落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其间小组间补充质疑,我则点拨字词或语句,时间略紧但基本知识点得到了落实。第三课时则拓展阅读练习,或背诵比赛,或课外阅读对比。我就反思这篇课文的两次处理各有侧重,效果不同。如果学生的基础稍显不足,两种设计都可能失败。但就这篇文章而言,我倒觉得侧重人文性更好一点,不论是从教材编排上还是学生基础考虑,高一新生如果一下子都是文言知识的落实,兴趣从何培养,更何况整个专题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我想这个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语文学科在导学案实行的今天存在的困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将二者有机融合,而不是割裂开来或顾此失彼。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