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舞蹈作品中的女性表达

作者:罗钢来源:《尚舞》日期:2023-03-18人气:432

舞蹈起源于舞蹈家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很多舞蹈作品都以女性的视角为出发点,赋予女性以鲜活的形象,尽情的表达了女性对于世界的思考。自“美即自然”理念的诞生问世以来,一度被古典芭蕾所束缚的女性身体彻底向世界开放,也由此揭示了舞蹈由美洲蔓延到欧洲的序幕,开启了舞蹈发展的路程。在舞蹈蓬勃发展的今天,舞蹈的创作不断突破传统艺术的桎梏,打破了情感表达的瓶颈,为舞蹈的发展不断寻求新的可能。女性作为有别于男性视角的一种全新视角,对舞蹈艺术进行另一个视角的审视,舞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女性独特的文化视角、柔软的肢体表现、细腻的情感表达与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用另一种视角观察舞蹈的发展历程,更有利于舞蹈打破发展僵局,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引导人们积极发现舞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埋伏的隐患,倡导编导、演员、导演以各自的行业视角提出解决方向和解决措施,提高问题解决办法的可操作性。


1.女性对于舞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影响力

舞蹈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所谓,艺术本就源自生活,通过社会时下热点的总结和对生活场景的真实呈现,通过身体的韵律之间表达出舞者对于这个社会的态度和情感。舞蹈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被世人称为“艺术之母”,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流派,与时俱进,表现时代精神,特别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女性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从事舞蹈艺术的“优势”群体,不论是自古便有的宫廷乐师队伍,亦或是青史留名的女舞蹈家,女性所占有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不过,这些却不能表示女性在舞蹈这项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就承担着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女性在舞蹈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长时间扮演着的均附属的“客体”角色,当伊莎多拉·邓肯披着轻纱罗裳扣开舞蹈的大门,就意味着舞蹈蕴含了独立解放的意义。舞蹈之母--邓肯运用着她舞动的身体向世人昭告,属于女性舞蹈表达主体性回归的时代已经到来。80年代至今,属于中国舞蹈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优秀的舞蹈女性舞蹈家、女性编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中国的舞蹈发展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力量,逐渐在国际舞台中拥有一席之地。在舞蹈发展的悠长历史中,不断有优秀的女性舞蹈家为舞蹈的女性发展献出自己的微末力量,例如让我们记忆尤深的就有露丝·圣丹尼斯、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莉、皮娜·鲍什等。她们是女性视角下的舞蹈发展的先行者,为我们后来者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她们通过自己的舞蹈作品宣扬着女性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如何利用身体语言传递个人的、母亲的、享乐的等强调私人经验及独特情感。这些舞蹈家们以小见大,用自己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表达着自己对婚姻、家庭、爱情的理解与感悟,向世人宣告身为女性的自己的切身感受。作为先行者的舞蹈家们,一系列的舞蹈实践在后世的我们看来无疑是激进的,她们不但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向当时的男权世界直面宣战,并且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于舞蹈语言进行了重新构建。将舞蹈摆脱性别的桎梏,更改了为纯粹为了表达人的欲望和冲动而存在的身体语言的定义。


2.当代中国舞蹈剧目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不管是何种艺术形式,只要涉及到人的表演,都会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舞蹈剧目作为由人创作和演绎的美学艺术自然更是将人物形象的刻画作为创作的核心要点。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展现更多的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实现。人的肢体动作相较于面部表情更加容易被观众所捕捉且更具张力。在舞蹈表演创作中,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可以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进行通感,外化为可视的信息。舞蹈剧目演出的人物形象塑造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既要有人物外形的刻画也要有人物内心深度描绘。这就对舞蹈编导的艺术剖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舞蹈的基调、人物的背景故事、心路历程、所处的时代以及环境都是在舞蹈动作设计以及人物造型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纵观中国舞蹈剧目的发展史,许许多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舞台女性舞蹈者形象无不兼具整体舞蹈形象的契合主题以及细节舞蹈动作的感染人心。女性形象在中国舞蹈剧目中是十分丰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充满艺术张力并且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舞蹈创作手法进行更细腻的表现。肢体动作的控制以及面部表情的管理都是舞蹈剧目展现女性优美形象的重要手段。

女性是舞蹈剧目创作的重要形象之一,女性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特征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下的舞蹈剧目表演的风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女性舞台角色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性,但是在这些特性中有共通的部分。社会环境、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女性舞台表演形象。在舞蹈剧目的编排创作过程中,编导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结合女性舞蹈编者自身的特性,从女性的角度找到曲目创作的灵感以及切口。在此基础上,编导人员可进一步通过舞蹈动作的设计放大舞蹈表演者的女性魅力,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管理以及表演服装的搭配等赋予女性角色更多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而表达出当下女性时代精神价值。现代的舞蹈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题材的选取往往是最能够体现女性时代特征并丰富人物形象饱满程度的因素。通过合适的题材以及与之呼应的舞蹈动作的设计与展现,女性舞蹈表演者的人物魅力以及内心世界得以更加真实地通过舞姿、舞种、舞蹈形式进行流露与展现。除此之外,现代舞蹈剧目要想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女性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形象特点、不同心理特点对于女性舞蹈表演者形象的影响。


3.女性精神在舞蹈中的具体表现

女性精神在舞蹈中的发展无疑是道阻且长的,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舞蹈家用她们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向世人强调女性的自我解放。波伏娃的《第二性》解开了女性理论完善的序幕,对父权社会开始提出第一声质疑。中国的舞蹈舞蹈家也正身体力行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女性精神。


3.1少女形象的塑造

少女形象在当下的中国舞蹈剧目表演中是出现频率是极高的,其活泼、灵动、质朴、天真烂漫的形象以及气质深得广大舞蹈剧目演出观赏者的青睐。编导人员可有针对性地以少女形象作为舞蹈曲目编排的切入点,在保证舞蹈曲目能够展现当下群众生活状态以及名族特色的同时也不失舞蹈曲目本身的艺术性。在当代舞蹈剧目的创作以及表演过程中,少女个性的展现往往搭配舞台道具、背景音乐以及表演服饰的搭配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女子独舞舞台剧《水乡童谣》为例,剧目中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灵动地展现女主角的少女气质,表演过程中特意选用划船的长竹竿作为演员表演时候的道具。通过年轻舞蹈演员对细长竹竿的轻柔划动,水乡少女的气质便呼之欲出。随着演员肩扛竹竿并伴有跳跃动作的舞蹈部分开始,整体的表演氛围就由缓慢端庄转向轻快活泼,少女的形象也随之得到了跟进一步的丰富。除了舞蹈动作的设计,在道具的选用上编排人员也是别出心裁。为了更进一步突出本次舞蹈剧目水乡少女的主题,舞台选用的竹竿道具不仅细长而且在手握处点缀有红色的绸带,少女温润可爱的形象便更加凸显。这样抓住细节的舞台少女形象塑造能够勾起观众的遐想以及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回忆,是彰显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艺术手段。


3.2女性英雄形象的塑造

如在我国著名的舞台剧《花木兰》,以《木兰辞》为舞态原型,将原著中花木兰的女性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女性精神,在具体的《花木兰》舞台剧中,编剧为了充分理解原著中的经典桥段,根据古典原著构造女性美学定义,寻求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精神,将原著中的留白中进行细节描写和刻画,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力,用舞蹈语言的形式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更加精准,使故事内容的传播更加丰富,也为后续木兰替父从军的情节埋下伏笔。在舞台剧的编撰过程中,编剧对原著《木兰辞》和花木兰所属的时代以及时代特点、创作环境有了深入理解,才能将花木兰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在舞台剧中,为花木兰树立一个伟大的女性形象,虽然《花木兰》中将花木兰以男性化的形式塑造,但对女表演者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以女性的身姿和形象表现出立下赫赫战功的男英雄形象,还要将木兰替父从军的心态体现出来,再到得胜归来女性情景的再现,都对女演员的演技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把握每一个剧中的细节,完成女性到替父从军刚性的转变,再有刚性到得胜归来女子心态的柔性转变,由此可见舞蹈并不是紧紧表述出索要描述的形象,还需要通过缜密的艺术构思将形象特点和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舞台剧《花木兰》的完美呈现不仅需要通过艺术手段重构木兰形象,还需要通过贴切的音乐渲染气氛,这种视觉上的感触和听觉上的共鸣缺一不可。如当我们谈到柴克夫斯基的舞曲《天鹅湖》时,仅听到舞曲的音乐就能想象到这个是一个经典的交响乐曲,能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体会到天鹅湖的美好和宁静,但对具体的画面想象可能不够清晰,再加上《天鹅湖》舞蹈的呈现,舞者们仿若一个个小天鹅飞舞在天鹅湖上,在音乐的基础上将画面感呈现的更加清晰,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两者的重要作用,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将音乐独特的声韵和舞蹈优美的美感和所烘托得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达到视觉和听觉盛宴。

《红色娘子军》是为了纪念战争时期我国女性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大无畏精神,时我国芭蕾舞台剧中被人们广为流传的一部优秀舞台剧,改编自同名的电影,是我国民族化舞台剧中的经典著作,不仅将战争时期中国底层人民悲惨命运和不屈服悲惨命运和黑暗势力作斗争得场面呈现出来,还将女性刚正不阿、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跃然纸上。《白毛女》则是在《红色娘子军》之后的另外一部大型民族化舞台剧,也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的经典的舞蹈作品,是由歌剧《白毛女》改编而来,作品奖北方农民在当时背景下的悲惨生活和不屈服黑暗旧势力,勇敢的同黑暗旧势力作斗争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完美的诠释出来,同时讴歌新社会人们获得人权、自由形象,更加深刻的诠释了民族化舞台剧的特点和特色,作品中借助女主角喜儿和吴清华这两个女性,代表旧中国下被恶势力压迫、凌辱的劳动妇女不幸的形象,这些不幸的妇女虽身处逆境仍奋力拼搏、顽强抵抗,成功的从地主家里逃离,再向命运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熬过艰难的三年山洞生活后被中国共产党所救赎,过上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而吴清华则从逆境中奋勇出身,最终加入红军,在此过程中思想觉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并在自己的不断抗争中成为一名无产阶级英雄,这两个女主都将中华女性坚毅、甘于奉献、敢于抗争的优秀形象展现出来,讴歌中国女性和中国共产党。

《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这两个舞台剧将中国民间作为选材和选题基础,选取旧时代下中国女性优秀案例为舞台剧原型,运用民间服饰和道具将中国女性的形象烘托出来,并运用丰富的民主化舞蹈语言如“小蹦子”、“点步翻身”等中国古典舞步塑造女性形象,完美的将芭蕾舞蹈和民族化舞台剧融合,创造出芭蕾民族化艺术成果。


3.3舞蹈剧目中的女性参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角色在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包括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实践学等在内都有了更加特殊以及突出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角色对于文化传承和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认可。女性在非遗文化传承中担任的角色往往更加重要,因为女性角色拥有对生活更加细心的观察,且女性的记忆特征更加符合文化传承的需要。但是,部分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这对于女性角色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极大限制的。以男性为主导的非遗舞蹈文化往往具有更强的神圣性和复杂性,而女性化的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则更加日常化和包容化,这也是女性参与舞蹈剧目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鼓励女性加入舞蹈剧目演出尤其是非遗类舞蹈剧目,是解决当下经济发展背景下大量男性外出工作,非遗文化传承遇到瓶颈的重要解决方案。部分地区仍存在着所谓“传男不传女”的限制性思想,这对于非遗文化的流传是致命性的打击。一旦家族中的男性为了谋求生计外出工作,家族特色文化就面临着严重的失传问题。此时就需要人们打破固有的思想枷锁,促进男女平等思想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弘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此从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女性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话语权已经较过去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女性话语权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为女性角色在非遗文化以及舞蹈剧目的传承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女性更加乐意产于媒体社交并且更擅长了解信息、沟通信息,这对于舞蹈剧目艺术的传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女性参与舞蹈艺术创作的一大特殊作用。


4.结语

在舞蹈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这些女性舞蹈家,她们切实用自己的舞蹈、用自己的独有的肢体语言和情感感知颠覆改变了男性视角下的舞蹈表达方式,和对女性的定位。她们用自己的舞姿像固有的性别观念说不,用实际行动打破传统性别观念对自己的束缚。女性舞蹈家们用着自己的舞蹈动作、舞蹈神态、舞蹈表情像社会展现出独属于女性的美,表达了现代女性的骄傲和自由,唤醒这个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发展。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