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水彩画《惊鸿》创作实践

作者:徐路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2-20人气:97

水彩画《惊鸿》选取了结合国风元素的舞女作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在以舞女作为主体的基础上把舞女抽象化,同时把整体分割成了局部,提取了她们的面部、身体、手部几个元素分别创作了四幅作品。作品背景从敦煌壁画和中国传统纹饰中提取了一部分符号,使其与主体和谐统一地结合在一起。整体色彩学习了中国传统物件的几种配色,使其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韵味。整个系列运用了水彩、彩色铅笔、色粉等综合材料进行了创作。用水彩传统的湿画法做底,用综合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营造一种绚烂的感觉。

一、水彩画《惊鸿》的观念

创作这次的作品是想展现中国传统女性的美。现当代对女性的审美逐渐变得追求更瘦、更白,逐渐被西方的审美同化。作者想要展现中国古时候对女性的“传统”审美,比如唐朝对女性的审美是“以肥为美”,身材丰满的女性在他们的眼中是美的。中国古时候其他的朝代对女性的审美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有一句话叫‘楚王好细腰’,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只要腰身和整个身材配合得宜,宽与窄都无所谓,粗腰美其名曰‘小蛮腰’,细腰美其名曰‘杨柳腰’。不过,腰无论粗细,一定要轻盈灵活,走动时才能摇曳生姿,具有‘曲线玲珑’之美[1]。”所以女性的美不能局限于白的瘦的或者所谓的直角肩和蜂腰,女性无论高矮胖瘦都可以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于是创作的主体选择了跳舞的女性,用圆润的抽象图案去展现女性的柔美和美感。同时借用了中国传统元素和绚烂丰富的色彩等多个元素来丰富女性美的展现,赋予原先的元素不一样的内涵和展现方式。从多个角度来表达作者对女性美的理解,用多种创作方式来赋予画面新的活力。

二、水彩画《惊鸿》的创作构思

(一)灵感来源

一开始的创作灵感是来自一支国风舞蹈,一位女士在舞台上舞动,她的舞姿扣人心弦,柔美动人。这支舞蹈吸引了笔者,于是在创作中以这个灵感为蓝本,尝试创作有关舞女的带有一些中国古典韵味的作品。同时从古诗词《洛神赋》中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中选取了惊鸿两个字作为创作的名字。

《洛神赋》是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篇诗文,以描绘洛神的美丽和仙姿为主题。在这篇作品中,洛神被描绘成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她的容貌如同仙女般动人,舞姿优雅动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洛神赋》对笔者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启发。首先,它让笔者意识到艺术创作可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洛神作为一个自然之灵,在作品中展现了她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在创作中可以从自然元素中寻找灵感,将这些元素再创作之后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生动和有趣的作品。其次,洛神的美丽带来了对美的思考。她的容貌和舞姿被描绘得如此动人,让笔者深感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美的追求,使笔者更加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视觉效果。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情感的流露。曹操在《洛神赋》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的构建,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在创作中注重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创作形式

在这次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笔者选择了舞女作为画面的核心元素,这是因为舞女的形象不仅具有优雅的外在形象,同时也富含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舞女的动态和静态之间的转变,以及她们身体语言所传达出的情感,都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想要深入探索和表现的。为了增添画面的中国传统韵味,在创作这幅作品的画面中结合了鸟形图案以及仙鹤、松树、浪涛、花卉等中国传统纹饰。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赋予了画面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仙鹤和松树,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别象征着长寿和坚韧,这与笔者想要通过舞女形象表达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相吻合。

在色彩搭配上,笔者吸收学习了中国传统色彩的构成,使画面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韵味。尝试用色彩来表达画面的情感氛围,通过对比和调和不同的色彩,旨在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又富有层次的视觉效果。在尺幅上,采用了类似长卷轴的四张横向长尺幅,这是因为笔者想通过这种形式来模拟中国传统的长卷画。同时,四幅画采用相同的构图形式来展示,这是为了保持画面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在构图上,这次作品创作采取了横构图,从左到右,由疏变密,这样可以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松紧有致。希望通过这种构图方式,让观众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流动的动态感。在表现技法上,首先用湿画法作底,然后运用综合材料对画面进行更深一步的具体刻画。湿画法能够使颜料在纸面上自由流动,形成自然而生动的效果,在塑造底色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水的特性营造出不一样的质地。而综合材料的运用,则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成熟的画面效果和质感。在材料的选择上,笔者选用了水彩颜料、色粉、彩色铅笔等综合性材料共同创作。不同的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水彩颜料可以创造出透明和流动的效果,利用水彩的特点绘制轻薄透气的基底,色粉则可以产生丰富和饱满的色彩,同时色粉揉搓开而形成的薄雾一样的效果可以使最后的画面成果更进一步,而彩色铅笔则可以用来描绘细节,完善画面内容。通过这些不同的材料和笔触,制造出特殊的肌理效果,进一步丰富艺术创作作品,为画面营造出更具有层次感的特殊的画面效果。

水彩画《惊鸿》的创作过程

(一)构图和配色

在本次创作中,创作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进行了多次的改动。在确定了大致的构图,决定把人物抽象化后,如何具有美感地概括女性人体以及画面色彩搭配的和谐与否是当时的首要目的。首先确定的是长条状的横构图,在确定构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构思人物的具体构成。人物一开始的设计还是有具体的形象,能看见人物的大致细节和衣服的具体设计(如图1)。但是因为效果没有到达想要的效果因此之后选择了另一种形式来绘制人物。最后在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构思小稿,正式确定下来的表现方式是使用抽象的图案和圆滑的线条来展现女性的身形和体态。使用抽象的图案和平面的画法更容易与背景的元素进行融合,并且可以主观夸张放大一些特点。这样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提取出来,转换变形经过笔者主观的改造变成独特的艺术创作,取其精华融入到作品当中。



在构思背景图案时借鉴了敦煌壁画和中国传统纹饰中鸟的元素,在进一步抽象图案时使其平面化,与平面化的人物进行呼应。同时丰富背景构成,与相对简单的人物主体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氛围,同时也突出画面中的主体。

作品的整体配色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为了使画面看起来和谐统一尝试了多个配色,(如图2),最终在阅读了《五色氤氲:中国文化的色彩构成》这本书后,笔者选择了其中中国古时候传统物件上古人使用的配色,运用了桃红色、浅粉色和蓝绿色来绘制主体。一部分背景运用重色和暖色,另一部分背景则是和暖色形成对比的冷色和重色绘制,以此来形成对照组,用重色背景和浅色边缘突出人物,使画面不单调,借用丰富的颜色变化增添画面的层次感。



(二)绘画技法

最初的创作构思是将人物的动作分解为一帧一帧的画面,再把分解后的画面在画纸上重新组织。在经过多次的调整画面人物从具体变得平面,人物用色块进行了分割和重组。画面背景采用了图案画,用色绚丽。从书中学习了中国传统色彩的搭配,从中选择了一组色彩搭配作为创作作品的配色。人物从相对具体变得抽象,同时把人物裁剪重组,把整体变成了局部,从中选取了四个身体元素进行了深入。背景从比较单一的重颜色搭配鸟形图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从敦煌壁画和一些中国传统纹饰中挑选了一部分图案变形组成画面中背景运用的元素。

最后完成的是四幅以人物为主的作品,加入了鸟纹、仙鹤、植物、波纹等古典传统元素与人物相互呼应,丰富画面内容。为了达到心目中构思的整体的大效果,笔者首先运用水彩中的湿画法进行大面积的铺色,并进行层层叠叠的罩染,通过这种方法使画面颜色变化微妙且丰富,呈现出朦胧的美感。在铺设底色的时候利用水彩的特点,在半干不干的时候制造出颜色的过度、特殊的水痕来制作基底,内容丰富完善的基底会使之后的创作更加容易进行,因为水彩轻薄透明的特点最先制造的水痕水迹在之后也能隐约可见,因此底色的效果对后期画面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仔细思考后慎重下笔。水彩在干燥后会褪色,为了保持画面颜色的鲜艳,笔者在湿画后使用彩色铅笔和色粉等综合材料进行了二次补色。将色粉均匀涂抹到纸上后,使用纸巾和棉签柔和彩色铅笔和色粉比较粗糙的笔触,使其与水彩衔接的地方更加自然流畅,水乳交融。同时保留了一部分清晰的笔迹,使色粉和彩色铅笔粗糙、有颗粒的特性和水彩模糊顺滑的底色形成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丰富了整幅作品的层次和色彩。在主体绘画初步完成后,笔者运用水彩颜料和勾线笔对背景图案和人物衣物上的纹饰和细节进行了进一步刻画。利用大部分水彩颜料覆盖性差的特点,使用白色的颜料覆盖在纸上,从白色里能看到底下最先覆盖的浅浅的黄色,形成了一种像在宣纸上作画的错觉。同时,使用遮盖力比较大、覆盖性比较强的水彩颜料和彩色铅笔对画面中的细微瑕疵进行修补和遮盖,修整人物主体与背景边缘线的衔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统一。笔者使用了水彩和色粉多次调整了画面的整体效果,使其达到最初心目中预期的模样。

这幅作品展现了笔者对绘画技法的运用和创造力的发挥。通过水彩透明轻薄的特点和特殊材料的运用,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呼应和衔接,使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笔者精心调整画面的色彩和层次,使其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通过这次的创作可以向观者展示水彩技法的魅力和多样性,以及水彩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四、结语

本次的创作,是对笔者大学四年以来学习生活的总结。在本次创作中,给笔者带来了很多绘画的心得体会,同时也加深了对水彩的理解,也给笔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在水彩绘画的路途上作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每次绘画都能使笔者感叹其对水彩的理解之浅,因为每次创作都能产生新的体悟。这次创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宽了眼界,也拓宽了创作思路,相信现在学习到的知识能对之后的创作中帮助很多。


本文来源:《新美域》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