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延河生态保护研究及对策

作者:邵昭 霍延军 郭军权 陈小军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2-10-20人气:1216

延河作为黄河的支流,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统领,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延河生态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更符合延河流域现状的方案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延河的绿色发展,为延河以及黄河中游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以延河生态保护研究及对策为主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梳理延河水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水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地分配水资源,推动流域协调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促进流域的绿色发展。

一、延河流域基础情况介绍

延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榆林市靖边县天赐湾镇周山,流经榆林、延安2市、4个县区,在延安市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注入黄河,干流全长286.9千米,流域面积7725平方千米。流域内支流、支沟交错,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共22条,入延河的一级支流15条,主要有坪桥川、杏子河、西川河、蟠龙川、南川河等;流域面积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19条,包括贺庄沟、马家沟、康岔沟、谢屯沟、新庄沟、任台沟等;10~50平方千米的河流159条,包括李家河、刘家河、火坝沟、谢渠、黑泉义沟、西沟等。

延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南部以黄土沟壑为主。北部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南部植被较好,有轻微水土流失;东南部还有少量残塬。

延河流域94.8%的面积为延安辖区,延河干流连接安塞区、延安中心城区、延长县城等12个重点城镇、重要产业园区,流域内人口众多,超过68.5万人,没有均衡的水资源分配,加之平均降水量不足,导致延河流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了生态环境,基于此,应重点关注延河的生态问题。

二、延河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延河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植被覆盖度,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的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发展的作用,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延河干流的生态环境基底脆弱,河流水质不稳定,部分月份的污净比超过1:1,造成枯水期水质难以达标;延安主城区的防洪压力仍然巨大,防洪能力不足,与规划所确定的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一旦发生大洪水会造成较大的灾害损失。这些问题成因复杂,需要多途径进行系统治理,很难通过一轮或几次集中治理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延河治理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的特点。

三、延河生态环境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水资源统一配置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延河流域的水资源经常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左右。加之近年来延河干流的天然径流在不断减少,加剧了河道内外的用水矛盾,河道内的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虽然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已实现向延安供水,但王瑶水库淤积严重,安塞区水源单一,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关系尚未建立,这些均已成为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水资源利用率低,同时水资源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缺乏对水资源风险的科学识别和有效判断,在遇到连续干旱年、工程事故、突发水污染等紧急状态时,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延河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压力较大

由于延河城区管网建设年代较久,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尚未全面完成,沿岸现仍存在部分雨污混排现象,雨天存在部分污水漫溢进入河道的现象。80%以上的村镇污水处理场(站)建成后无法稳定有效地运行,并且排放标准普遍较低。沿岸的一些村庄仍存在生活污水零星散排的现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亟待加强。同时延河两岸的耕地面积众多,大量农用地位于河道一二级阶地,化肥、农药投入量普遍过剩,随着雨水径流进入河流,雨季会大幅增加污染负荷、严重影响河流水质,寺滩、龙安等断面汇水范围农业面源作为第二大污染源占比均超过20%。同时沿线还存在一定的农村畜牧散养户,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河流生态基流保障能力差、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冬季枯水期延河干流污净比超过1∶1。主要污染物的水环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水质不稳定,2021年杨家湾、寺滩(闫家滩)断面,均在不同月份出现过水质不达标的现象。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质仍难以稳定地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三)延河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岸线建设率较低

根据延河水生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延河生境萎缩,水生生物多样性低。在河道、河滩、洪泛区及两岸的一定范围内分布有较多天然湿地,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水环境容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河川径流减少、沿线建设及耕种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天然湿地退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退化明显。在延河岸线前期工程建设时为减少占地修建,大部分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断面型式硬质防护,缺乏生态措施,生态岸线的建设率总体较低。

(四)水质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亟待强化

延安市延河干流水质监测断面还以手工为主,监测频率一月一次,断面仍未实现自动监测,同时在水污染预警预报以及水质信息在线查询和共享等方面还较为滞后。延河区域内的水质环境管理部门众多,即便如此依旧有监管不足,指导不专业,环境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导致延河生态保护的效果弱,无法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建设,延河的生态保护建设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中,因此应该加强流域的细致化管理,尽可能地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循环,保障环境执法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四、提高延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要想真正地提高延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到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承载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文化,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协调好延河流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高质量生态环境水平和深层次环境保护的长效互动,实现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谐,让延河真正地成为提高当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

(一)构建协同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在治理延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治理市场体系,结合不同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对于不同的河段,切实做到“一河一策”。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从整体入手,对延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努力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做好目前和未来的协调发展工作。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改革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研究,强化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育跨领域、跨学科的高端智库。延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在治理过程中,切不可急功近利,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二)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细化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科学制定水资源环境承载的要求,落实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和功能差异协调,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减少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干扰,逐步实现城乡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目前,延安市大部分地区的供水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供水总量仍然不足。对此,可以采用水系连通的方法,合理地配置水资源。还可以开设水权交易试点,通过水权交易让水资源流向利用效率高的地区,促进延河流域各地区构建完善的用水控制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从而对延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宣传保护教育工作,培养群众自觉支持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进行配置,全面系统地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

(三)深化水污染治理,加强管控修复

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治理,建立排水口基础数据库,建立长效普查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和老城区的雨污分流改造。落实污水接入服务和管理制度,规范工业企业的排水管理与监督执法,完善污水处理的收费政策。还要科学地管理城镇的生活垃圾,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有效地缓解垃圾填埋场的容量压力,并认真做好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作。

推进沿线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地对沿线村庄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小型治污设施充分地发挥效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多种种养模式有效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开展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延河流域建立水环境保护联动体系,加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打造生态环境治理的信息共享平台,落实异地开发补偿政策,在延河上下游地区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共同为延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做出贡献。

(四)修复延河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生态脆弱区域

要维护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最根本的措施是给水以自由。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是如何使水在某个区域内拥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以及是否有合适的地方就地滞蓄,自然积存、自然净化、自然渗透并补充地下水,以保持地下水的平衡,并保证湿地与溪流拥有足够的水来滋养与其共生的生物群落。我们首先要保障生态基流,确保不断流,再推进永宁水库与引洛济延工程的前期工作,研究从北洛河流域调水的可行性,结合王瑶水库扩容工程的建设,增加延河生态流量的调节能力。同时要加快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提高水生态系统的韧性,削减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危害,提高生态堤岸占比,使延河水生态系统蓝绿交织、清新明亮。

(五)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倡导共建绿色生活

加强执法能力和队伍建设、落实河流“清四乱”的常态化与规范化、推进智慧河湖建设。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技术,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智能硬件等先进技术,实现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动态监测河道和水域岸线,实现延河水利数据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将延河的监测、监控数据并入联通该管理平台,推进延河的智慧监管。另外,还要重点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技术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司法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并建立完善的移动监管执法平台,实现环境执法的透明、公正和公开。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监管问责机制,将延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延河作为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至关重要。保护延河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可以促进延河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进入黄河的河沙和污泥。具体策略:应坚持构建协同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深化水污染治理,加强管控修复;修复延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治理生态脆弱区域;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倡导共建绿色生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