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殷商时期筮占发展研究

作者:纪倩男 王林来源:《炎黄地理》日期:2024-01-19人气:194

殷商时期甲骨占卜与筮占二者兼用。占卜制度主要是以官方的甲骨占卜为核心,甲骨占卜是用龟甲兽骨为占卜工具,通过观察甲骨上的裂纹兆象来判断吉凶。甲骨占卜程序复杂,占卜材料、器具、贞人等都为商代上层所垄断,为王室贵族服务。除此之外,流行于殷商中下层社会的筮占法也逐渐发展起来。筮占不受时间、器具、卜者身份等条件限制,使用范围可能更加广泛。种种迹象表明,殷商时期筮占与甲骨占卜相补缀,互相参照联系。本文从殷墟考古发现来探讨殷商时期筮占法的发展。

一、殷商筮占的起源

筮占的本质是一种数占,用筹策类的计算工具进行占卜,占卜结果也是用数字符号形式表现。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先民们关于数的认识就已经很发达了。比如距今约7300年的安徽蚌埠淮上双墩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制器物底部,一共发现了630多个刻划符号,被称作“双墩遗址刻划符号”。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遗址也发现了一些刻划在陶器上的神秘符号,共有22种,113个标本。此外,考古工作者在贾湖遗址、姜寨遗址等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明显已具备计数的功能了。这些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广泛出现了许多刻划符号,特别是在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些不同地区都普遍使用着一些性质相近的计数符号。[]

商代人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根据考古发掘的甲骨卜辞记载可知,商人已经熟练使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同时也已经有奇数、偶数、倍数和十进制的概念。对甲骨卜辞的研究表明,商人已经会做自然数的加、减法和简单乘法了,遗憾的是不知其具体运算方法,因为甲骨卜辞中只有运算结果的记录,而没有运算过程。商人对数的认知和应用的突破性进展还有一重要表现就是六十循环的“天干地支”计数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历法,称为干支纪年法。天干有10个,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甲子起,以癸亥终,然后又是甲子,如此循环不断,中国农历至今仍在使用。

商人在其发达的数理认知基础上发明了筮占法,与程序复杂的甲骨占卜兼用,构成了商代的占卜文化的主体,最终为周人吸收融合,演进为后世流行的易卦。《帝王本纪》中写到“庖牺氏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皇帝、舜引而伸之,分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皇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谓之周易。”《周礼》中也记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周易》分别为夏商周的筮占经典用书,但是只有《周易》流传至今,前者早已失传。

古时还有巫咸创筮的说法,把商代筮占法的发明归于商代第九王太戊时期的巫咸,《世本·作篇》和《吕氏春秋·勿躬》中均记有“巫咸作筮”的说法。巫咸是商王太戊的巫师和大臣,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此种说法至今没有确切的考古资料证实。

二、殷商筮占的部分记载

前文提到筮占的本质是一种数占,占卜结果也是用数字符号形式表现。殷墟时期部分出土器物上明确刻有数字符号,张政烺先生对这些数字符号考释研究,认为其是《周易》卦象的前身,是比较原始的易卦符号,对殷商筮占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殷墟时期出土的刻有筮数的器物统计如下:

(一)青铜器类

1、出土于安阳殷墟西区M354的一个铜爵中刻有铭文“五五六”,此铜爵可能是产自祖甲时期,是迄今为止已知殷墟青铜器上最早的“易卦”;

2、出土于安阳殷墟戚家庄M269的“爰”铜戈正背面均刻有铭文“六六六六”。

(二)卜骨类

1、《殷墟文字外编》记载卜骨刻辞“上甲,六六六”;

2、《甲骨文合集》记载卜骨刻辞“六七七六”;

3、《小屯南地甲骨》记载卜骨刻辞“八七六五”;

4、出土于安阳殷墟四盘磨SP11的卜骨上有刻辞“七八七六七六,曰……”、“八六六五八七”、“七五七六六六,曰……”;

5、出土于安阳殷墟刘家庄的95T1J1:4卜骨上有刻辞“九一七”、“一一六六一五”、“六八八八六六”;

6、出土于安阳殷墟徐家桥北地的一块牛肩胛骨卜骨上有刻辞“六六六六八七”、“七七七八六七”、“八八六七六七”。

(三)卜甲类

1、《文史》二十辑中饶宗颐先生提到卜甲上有刻辞“弋,六一一六”;

2、出土于安阳殷墟小屯南地的卜甲(图一)上有刻辞“七七六七六六,贞吉(前左甲)”、“六七八九六八(前右甲)”、“六七一六七九(后右甲)”、“六九(中甲)”。



(图一:卜甲正面、背面及刻辞摹本,来源:肖楠《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考古》1989年第1期 )

(四)陶器类

1、出土于安阳殷墟小屯西地的陶簋残片上有刻辞“七八六六七一”、“六六七六六八”、“六六七六七五”;

2、出土于安阳殷墟孝民屯东南地的5个陶范上分别有刻辞“五八七”,“八六一六六六”,“□□七六七六”、“□□六六六七”,“一一六六一六”、“六一一六□□”,“一五一一六六”;

3、出土于安阳殷墟的陶爵范上有刻辞“一七六七八六”、“五七六八七七”;

4、出土于山东平阴县朱家桥M9的商代晚期陶罐肩部有刻辞“一八八六一一”;

5、出土于陕西长安县丰镐遗址的商代末年陶罐肩部有刻辞“五一八一六六”。

(五)石器类

出土于安阳殷墟苗圃北地M80的一件石器三面有六条刻辞“六六七六六八”、“七六六六六七”、“七六八七六七”、“六六五七六八”、“八一一一六六”、“八一一一一六”。这块刻数磨石时代经考古断定可溯至祖甲时期,可能是年代最早的筮卦文物。

从统计中不难看出,商代筮占卦中用数包括一、五、六、七、八、九。筮数形式有三爻一组、四爻一组、五爻一组、六爻一组四种。[]

三、殷商筮占的工具

大众所熟知的筮占工具是蓍草之茎。蓍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茎直立、结实而轻,且活的时间较长,为“草中多寿者”,古人以为能通神灵、知吉凶,所以常用来占卜。古代典籍中有许多蓍草占卜的记载,如春秋战国的《说卦传》、《左传》、《国语》,西晋的《博物志》等。《周易》中也详细记载了如何用蓍草占卜的大衍筮法。至今汤阴羑里城中还生长着大片茂盛的蓍草。西周承自殷商,以此可推殷商时期可能也用蓍草作为筮占工具使用。

近年来,在殷墟考古发掘中屡次发现有随葬小石子的墓葬。用小石子随葬,最早在河南的贾湖遗址中发现,且与龟甲一同出土。贾湖遗址处于距今7500年到8500年之间,考古发掘时在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经过整治、边缘圆钝光滑的龟甲,龟甲内往往装有许多不同数量、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小石子。有的龟甲、骨器或石器上有契刻符号。[]之后也在山东大汶口遗址、江苏刘林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类似现象。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些小石子(图二)就是筮占所用的工具。


(图二:殷墟出土小石子,来源:《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1982-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6页彩版2)

截至目前,殷墟遗址范围内的墓葬共计有21座出土有随葬小石子。按照区域划分统计如下:

(一)殷墟西区墓葬

1、M13中出土小石子1颗,颜色及位置不明;

2、M93中出土小石子28颗,颜色及位置不明;

3、M217中出土小石子1颗,颜色及位置不明;

4、M267中出土小石子3颗,颜色及位置不明;

5、M856中出土小石子3颗,颜色及位置不明;

6、M1713中出土小石子25颗,颜色有肉色、蛋青色、赭石色,位于墓主人头端。

(二)孝民屯南地墓葬

1、M21中出土小石子88颗,其中白色22颗、紫色22颗、青灰色17颗、黄褐色15颗、深绿色12颗,位于盗洞中;

2、M38中出土小石子1颗,黄色,位于墓主人胸部;

3、M425中出土小石子5颗,其中灰色3颗、黄色2颗,位于墓主人头部;

4、M584中出土小石子1颗,青灰色,位于墓室东北角二层台下;

5、M804中出土小石子1颗,青灰色,位于盗洞中。

(三)郭家庄墓葬

1、M50中出土小石子6颗,其中白色2颗、豆青色2颗、褐色和赭色各1颗,位于墓主人足端东北角二层台上;

2、M53中出土小石子38颗,其中赭色10颗、肉色10颗、白色9颗、豆青色9颗,位于墓主人足端东北角二层台上;

3、M97中出土小石子68颗,其中白色51颗、灰黑色14颗、赭色3颗,位于墓主人头端二层台上;

4、M118中出土小石子28颗,其中赭色10颗、白色8颗、肉色7颗、豆青色3颗,位于墓主人胸部;

5、M176中出土小石子11颗,其中肉色5颗、白色4颗、灰黑色2颗,位于墓主人足端棺室内;

6、M189中出土小石子11颗,其中豆青色6颗、肉色5颗,位于盗洞中;

7、M218中出土小石子1颗,灰黑色,位于墓主人头端二层台上。

(四)王裕口南墓葬

M94中出土小石子35颗,其中青灰色13颗、紫褐色11颗、白色6颗、灰色5颗,位于墓室椁盖上。

(五)高楼庄南墓葬

M1中出土小石子1颗,白色,位于棺内南端。

(六)戚家庄东墓葬

M104中出土小石子38颗,其中红色10颗、黄色10颗、白色9颗、绿色9颗,位置不明。

根据以上统计不难看出,随葬小石子数目较多的情况下,根据肉眼观察颜色可以分为四五种,主要为白色、黄色、红色、青色、灰色、黑色居多,每种颜色数目不等。根据出土位置可以断定,这些小石子相对集中,不是随填土混入墓葬内,而是有意随葬。而且随葬小石子的墓葬等级相对较高。21座考古发掘的墓葬中,有9座随葬有青铜礼器,这个比例远高于殷墟时期墓葬随葬青铜礼器的比例。[]其中M53、M94均出土有铜刻刀和磨石,推断墓主人可能是贞人。这些小石子可能是殷商筮占的工具之一,推测贞人筮占时就是根据不同小石子颜色的数目来判定吉凶。

四、殷商筮占的认识

殷商时期卜筮并用是非常明确的,前文提到的刻有筮数的卜骨卜甲就是考古发掘的可靠例证,特别是出土于安阳殷墟小屯南地的卜甲(图一),正面左上、右上、右下、中部均刻有筮数,而且这片龟甲背面还布满了完整的钻凿和灼烧痕迹。除考古发掘佐证外,殷墟甲骨文的许多卜辞中也有反应殷商卜筮并用的记录。“丙寅卜,□贞,翌丁卯王其爻,不遘雨?”(《甲骨文合集》12570)这条卜辞的意思大概是:丙寅日这天,某位贞人卜问,第二天丁卯日商王亲自筮占,不会下雨吧?类似的卜辞甲骨文中还有许多。文献《尚书·洪范》中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曾经向殷商末期贵族箕子请教,箕子的回答中曾提到“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这些足以证明殷商时期卜筮并用已盛行。

前文提到的殷墟时期出土的刻有筮数的器物,按照年代划分,明确处于殷墟二期的三件,三期的五件,四期的七件,可见筮数卦应产生于殷墟二期,越到殷墟后期,数量越多。同时统计出土小石子的殷墟墓葬发现,明确处于殷墟二期的有一座,三期的有三座,四期的有十七座,可见随葬用于筮卦的小石子的墓葬开始于殷墟二期,四期最多。如此,同刻筮数器物的年代规律基本一致。这说明筮占殷商时期后期越来越普遍。

周承商制,殷人的筮占在商代灭亡后也为周所继承,融入周人的文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文王拘而演周易”,筮占由数字卦演进为后来以阴阳爻为主体的易卦,成为中华占卜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


本文来源:《炎黄地理》https://www.zzqklm.com/w/xf/310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