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陈列创新探索

作者:李赛南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12人气:95

一、引言

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陈列方式及其内容的创新成为行业的焦点。伴随着公众审美和文化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博物馆重新思考其展示方法,更需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临清运河,作为我国古代的重要交通、经济和文化脉络,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契机。如何将其与现代博物馆工作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展览陈列方式,是当前博物馆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博物馆展览陈列创新的必要性

2.1 传统陈列方式的局限性

单一的展陈手法和创意受限的表达形式,在当今文化艺术交融,观众体验需求不断提升的语境下,早已无法达到预期的交流和教育效果。静态的展品、线性的叙述结构和权威的解说体系,某种程度上压抑了观众的互动参与性和主体性。博物馆在对文化符号的编码过程中,通常较为依赖权威叙述和学术话语,稍显高冷的学术倾向不仅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信息的多向流动和多元互动,也导致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受到挑战。同时,大量的物理展品和固定的展陈结构,使得展览空间在物理和感知上的可塑性大大降低。而技术应用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信息展示和环境营造上,缺乏深度融合和创新运用。在现代社会快速演变的背景下,这些局限性会对博物馆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带来不小的阻碍。

2.2 观众观展期望的改变

近年来,受众群体在审美取向、文化消费和学习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呈现在文化认知层面,更深入到互动体验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当代观众的观展期望已逐渐由被动感知转向主动参与,其中涵盖了对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性及知识性的综合要求。而这种需求背后,实则映射出社会文化消费格局的微妙变化:文化的体验式消费和知识的碎片化获取成为了主流。在博物馆这一特定的文化场所,传统的、线性的陈列方式,在新的受众期望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故此,在受众期望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探讨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创新之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必须具有充分的前瞻性和洞察力,方能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方向。

2.3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文旅融合注重的是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追求的是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而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模式常常局限于物件的展示,忽略了观众的情感体验。此外,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兼顾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又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博物馆在追求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旅游价值,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或者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文化传承的核心任务。这不仅违背了文旅融合的初衷,更可能导致博物馆失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地位。因此,对于博物馆而言,如何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既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又满足现代观众的体验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临清运河文化的相关概述

临清运河文化综述探究了千百年的文化渊源与精神脉络,它揭示了一个沟通南北、融汇中西的文化枢纽。临清,河流汇聚之地,因卫河与运河之(应改为:会通河在此)交汇,塑造了一座古老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这一重要节点在隋、元、明、清各个朝代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无论是隋炀帝南北联结的卫河,还是元世祖启用的会通河,或明成祖关注的河道疏浚,均可以在历史长河中发现临清的身影。

临清运河文化底蕴丰富,其涵盖仓粮文化、贡砖文化、商流文化、闸船文化、国粹文化与美食文化等多个维度,每一种文化背后均饱含深邃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体现了临清运河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仓粮文化突显出临清在元、明、清时期作为粮食中转中心的战略地位;贡砖文化透露出临清与国家政权、皇家建筑的紧密关联;商流文化揭示了临清运河对明清时代商业繁荣的推动作用;闸船文化展现了独特的水利工程与船运工艺;国粹文化让临清的艺术氛围饱满,成为京剧艺术的发源与传承之地;而美食文化则以临清清真八大碗、非遗什香面等为代表,凸显了临清美食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各自独立,而且互相交融,共同形成了底蕴丰富且内涵深厚的临清运河文化。

在时间的长河中,临清运河文化汲取、积累、传承、发展,成为中国千年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临清人民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多层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段历史、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故事,都成为了临清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织就了这一千年文明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四、临清运河文化与博物馆展览工作的相互关系

4.1 运河文化的潜在展览价值

运河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一系列独特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和社会制度,这些内容的纵深发展为博物馆提供了宝贵的展览素材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精心整理与呈现,不仅能够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提升其学术价值与观展体验,还能有力地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展览在呈现临清运河文化的过程中,也将拓宽观众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通过与当地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临清运河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这样不仅能为展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坚实的支持,还能更好地展现运河文化的魅力,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4.2 运河文化与博物馆的社会使命和教育职责

临清运河文化所拥有深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自然成为博物馆在进行文化展示和教育时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临清运河文化的历史变迁、文化特征、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博物馆有能力且有必要担起在社会公众中推广运河文化的社会责任。同时,博物馆将运河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探寻两者间的文化交融和创新点,丰富展览的内涵和形式的同时,也拓宽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路径,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行无阻。在此过程中,博物馆便成为运河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成为社会公众认识和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体现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4.3 运河文化的引入与博物馆发展的协同效应

博物馆应用临清运河文化为载体,不仅拓宽了展示的维度与深度,更加丰富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展示方面的功能实践。而当博物馆对运河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展示时,也为运河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建立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运河文化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一种双向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过程:临清运河文化通过博物馆这一特定的展示空间得到全面的解读与呈现,而博物馆通过对运河文化的细致刻画与科学阐释,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文化传播与教育实践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协同效应的显现,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博物馆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从而实现了运河文化与博物馆工作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提升。


五、利用临清运河文化优势,推动博物馆展览陈列创新的具体举措

5.1 创新陈列主题和展示方式

在注重原汁原味地呈现临清运河文化的同时,如何创新博物馆的陈列主题和展示方式成、如何研究临清运河文化中隐藏的、尚未充分挖掘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博物馆的展陈中,从而让参观者能够在更为丰富多彩的展览中体验到这一古老文化的魅力,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展示主题上,可以探究运河与当地社群关系的演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临清运河如何影响着当地社群的发展和变迁,进而将这一理论探讨巧妙融入到展陈设计中。同样,在展示方式上,可以借鉴传统的展陈方式,如物件展示、图文解读等,但也需要结合现代的展示技艺,注重情境的创造和故事性的增强,让观众能够在直观的展示中,感知到临清运河文化的深层内涵。例如通过利用灯光、声音、场景重建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将观众带入历史场景中的感觉,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历史事件或生活场景,实现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沉浸式体验。

而在故事化陈列方面,不仅可以采取传统的文物解说形式,还可引入剧场式的展示模式,如通过实景演绎等方式,展现运河文化中的特定事件或人物故事,以实现观众在视觉、听觉、思想上的多重震撼。通过上述方式,博物馆不仅可以在静态展示中展现了临清运河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也在动态体验中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深度,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临清运河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展览陈列工作的创新并非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尝试和突破,更是在内容的呈现和价值的传递上实现了升华,真正做到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进而实现了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在未来的探索中,博物馆应更加注重如何将临清运河文化的精髓和特色融入到每一个展陈的细节中,让其在静默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悄无声息地感染和改变着每一个参观者。

5.2 学校教育和社区参与项目

博物馆不仅作为文化和历史的传播者,同时也成为学习和社交的平台,尤其在与临清运河文化的结合中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和引导性。在学校教育部分,制定教育项目需精准对接课程设置及学科目标,紧密结合运河文化的多元面貌与博物馆陈列展览实际。例如设计特色课程,以实物展品和多媒体材料为教学资源,深化学生对临清运河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开展基于项目制学习(PBL)的教育活动,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深入的主题探究,如当地文化的沉淀、运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通过博物馆实地考察和研学,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吸纳和理解,同时培养其探究和研究能力。

在社区参与方面,博物馆在弘扬和传承临清运河文化的过程中,需高度关注本土文化的生命力,确保社区成员能够实际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来。策划举办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如专题讲座、工作坊以及文化沙龙,将博物馆真正转化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交流平台,增强其在地方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构建社区志愿者体系,对社区成员进行博物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成为博物馆与社区的纽带,激发社区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过程中,博物馆通过积极的社区参与,不仅有助于将临清运河文化更深入地传承和推广,同时也能够提高博物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5.3 打造文化创意产品

利用临清运河文化优势,可以设计并推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文创产品。从设计角度出发,需深入挖掘临清运河的历史、传说、符号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确保所设计的文创产品真实、独特且具有高度的文化代入感。例如,结合运河的特色元素,如船、桥、水等,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日用品和装饰品。在技术应用方面,可以考虑采用3D打印、激光雕刻等现代工艺技术,赋予传统元素新的生命力和创意。此外,与当地手工艺人的合作,不仅能够确保产品的精细化和地方特色,还能为当地手工业提供就发展的机会。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以推出一系列手工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定制纪念品,如绣品、陶瓷等。另外,在销售和推广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营销策略。例如可以开发博物馆的线上商店,结合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引导观众在参观结束后线上购买相关产品,同时也为不能亲自到访的观众提供购买的机会。最后,还可以考虑与电商平台合作,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同时结合大数据和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推广,确保产品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购买。只有真正做到深入挖掘、巧妙设计并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策略,才能确保文创产品既有文化价值又具有商业价值,从而为博物馆带来持续的效益。

5.4 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

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推进文化传播、提高公众对临清运河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临清运河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应当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定期举办临清运河主题的艺术展览和音乐会,不仅可以呈现临清运河的历史与文化,还能够搭建一个跨文化的交流平台,使得不同的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艺术角度体验临清运河的魅力。例如艺术展览可以展示临清运河沿岸历史上的重要文物、文献、绘画等,而音乐会则可以展示临清运河地区的传统音乐、民歌,以及与临清运河文化有关的现代创作。此外,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也是提高公众对临清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传统舞蹈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临清运河历史文化讲座等活动,都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临清运河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珍视。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传播和教育中的功能,同时也能够让临清运河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结束语

临清运河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资源库,为博物馆的创新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结合现代技术与教育方法,将为公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期望通过文章的探讨,为博物馆和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