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林荘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3-06-28人气:28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事业单位要积极地推进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在前进的道路上勇于探索财务管理新渠道,不断发掘自身的财务管理潜能,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心中树立起一种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更新传统、陈旧、落后的财务管理体系,开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局面。为了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效率及水平,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事业单位已逐步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变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关注自身的社会效益,在紧随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使财务管理模式与现代社会变革要求相适应,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财务管理的定义

财务管理是指在单位财务目标的指引下,对资产购置、资金使用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周转率,防止资金浪费,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要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科学地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

(二)财务管理的原则

财务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效率原则,时间原则,风险原则。这是因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事业单位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财务管理中最关键的就是资金的管理,因此要从成本效益角度出发,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避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资金会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贬值,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遵循时间价值最大化原则,在合理的时间范畴内统筹安排。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存在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因此对未来的发展和政策做出预测,并做好各项预算,以此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同时,在财务管理运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和战略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财务指标,并按照预先编制的预算进行调整和控制,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提高财务计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并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力,规避财务风险,为今后的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致使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中使用的方法混乱,直接影响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很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的闲置和缺乏,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绩效评价体系缺失,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不科学,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二)财政资金管理不科学

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人员专业性较低,将专项资金与财政拨款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在管理上模糊不清,很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管理形式上的不健全,也容易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混乱,进而出现财务资金滞留,贪污等不良情况。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到位,对财务管理岗位没有实行岗位分离制、岗位责任制,导致管理岗位工作责任混乱,工作随意性较强,没有相应的标准,无法进行有效的资金控制,致使单位的资金管理也不具有科学性。

(三)预算编制执行不严谨

许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对预算的编制不够细化,甚至擅自将部分预算漏报、瞒报,导致预算编制不真实、不精细、不科学。部分财务人员对单位的实际情况未加以全面考虑,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编制,使单位财务状况难以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完善,进而导致财务活动不能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财务人员素养比较低

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促进了财政管理的发展,财务管理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弱,无法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匹配,从而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执行,甚至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决策[1]。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预算管理方面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由于缺乏科学性,导致了总体预算与实际工作脱节。事业单位在实际的预算编制中,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认为编制预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申请财政拨款,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只想着尽可能的多填报指标来申请资金,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有部分财务人员对单位的实际情况未加以全面考虑,未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而是以上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为基础采用增量预算法对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脱离工作实际,丧失了预算管理的意义。

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中,没有严格按照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使用,甚至认为拥有安排财政资金使用的绝对控制权、自主权,在资金使用上毫无节制,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滋生腐化风气,使财务管理流于表面,降低了预算的执行力度,使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大增加,对事业单位将来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财政局作为预算审核部门,应按照“根据以往的数据,根据今年的业务需求,据实计算”的原则对各事业单位预算进行审核,但在实际审核的过程中,对于“今年的业务需要”的判断,往往更多靠的是财政局预算审核人员的主观判断,甚至掺杂有个人的情感因素,缺乏对预算的有效监督和评估。

(二)资金管理方面

事业单位人员配置不足,财务人员较少,部分从业人员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在其他管理岗位上兼职做一些财务核算工作,专业性不足,缺乏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出现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数据不健全、会计资料不完整等现象,导致资金管理出现混乱。

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认识不足,资金管理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单位没有及时根据相关财经法规、会计政策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资金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不规范,造成项目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互相挤占,现金、银行存款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甚至账实不符等情况。

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缺失,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及时效性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不利于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资金管理存在盲目性与片面性[2]。

(三)内部控制方面

首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流于表面。很多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并非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忽视了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制度本身需要根据单位业务要求与时俱进,相关资料并非真实记录,而是财务人员编撰甚至在网上照搬照抄。

其次,缺乏系统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缺乏制度保障,难以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导。很多事业单位虽然也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其设计过于简单,甚至许多内部控制措施,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出了问题后,采取的一系列的补救办法,难以形成系统性的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不强,导致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的作用大大降低。

最后,对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于岗位分离制、岗位责任制等没有落实到位,导致财务管理事项的范围与职责没有明确的界定,无法形成互相制约与监督。

(四)人员素质方面

领导对财务工作的专业化认知不足,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简单,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财务人员的任用上不够严谨,造成财务人员选用上随意性较强。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财务人员紧缺的现象,财务岗位由非财会人员甚至未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来担任,专业水平欠缺,无法高效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进入事业单位后工作状态较为散漫,自我提高意识不强,缺乏敬业精神。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渐深入,会计政策与财经法规不断变革,会计知识也不断更新。许多会计人员不能及时地学习专业知识,进而导致理论水平、职业技能无法提升,致使本职工作无法履行到位。例如,会计科目运用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完整、账面信息不真实。

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应该走出去同具有先进财务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学习、交流,尤其是向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学习。积极开展人才引进计划选拔高端人才,邀请财务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到单位做专题讲座,将优秀人才与先进理念引进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制度,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指导财务管理,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从而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最优的资源配置,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时,首先要梳理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行财务管理的各种条款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过时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相互矛盾的,以确定适合的条款,对陈旧、不适用的条款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其次在正式的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尽量扩大意见的覆盖面,特别是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通过相关利益者的反馈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可以让广大干部职工都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提供更好地服务。最后,对现行制度未覆盖或者陈旧落后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3]。 

在具体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时,要做好系统的贯彻与学习,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制度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防止由于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出现偏差而导致的错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并将其贯彻落实,引导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要不断地完善制度,使之不断更新,充满生机;在内部、外部环境的改变中,要审视现有制度的适用性,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但要注意,应从本单位的整体发展和全局考虑,避免盲目修改。           

(二)加强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一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资金的管理,绝不触碰法律红线。二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上级拨款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强化对专项资金、上级拨款的监管,对于账面数据不得有任何隐匿、修改,切实保证资金管理到位。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强资金管控。针对现金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日清月结的模式,并定期盘点现金库。三是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实行统一的账目管理、动态监控,保障财务资金的安全,加强账户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按规定用途使用银行账户;严格遵守财政票据管理规定,落实财政票据台账管理,专人保管财政票据及电子认证设备。

(三)重视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能力

财政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工作贯彻财务工作始终。预算编制时,应将预算的编制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相适应,同时要与各部门进行协调,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将单位各部门所需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时,要严格按照预算内容,合理安排资金、细化收支科目,重点的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岗专责、专款专用,避免无预算或超预算情况的出现,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对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评价,促进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把控资金的使用状况,降低财务管理风险[4]。

1.建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制度

设立财务管理委员会,由财务管理委员会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进行统一的部署。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审批年度财务计划、年度经济目标及财务管理体系。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目标和年度、中期、短期规划,再把目标和方案细化,进行整体预算编制,并对预算执行和财务风险进行监控,最终进行绩效评估。建立定期汇报制度,部门在完成预算指标时,要将绩效通过财务报表上报财务管理委员会,由其对部门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财务管理委员会应把财务报告进行整合、汇总,以便更好地了解各部门的业务特点、业绩情况,及时调整、解决问题,帮助单位领导掌握全局,做好下一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执行,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

2.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应规范使用零余额账户,由国库进行集中管理,不得私设小金库,设立账外账。财政直接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一种方式,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国库国库执行机构审核后开出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收款单位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另一种方式,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资金用途,根据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单位零余额账户或特设专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事业单位在实施资金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实际,实行统一的资金收付制度。如果事业单位存在非税收入,收入要全部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不能坐收坐支,避免影响单位的预算管理;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要把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的方法进行支付,确保预算的执行效力[5]。

3.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合法、科学、有序地运行。首先,事业单位要提升财务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意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定期进行审计工作汇报,及时反馈单位财务管理动态。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通过对社会发展和现今形式的分析,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根本,建立健全符合单位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完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最后,要落实内部保障机制,形成审计绩效管理机制,精细化管理内部审计绩效指标、落实审计结果,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全面性、时效性。

(四)加强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1.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在财务人员的选拔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财务人员的年龄、基础、资历、特长等方面因素,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精。坚持“五个不调”:没有经过院校培训或财务业务集训的不调,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指挥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不调,没有基层财务工作经验的不调,不热爱财务本职工作的不调,群众基础不好的不调。把好关、选好人,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充实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并要善于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合理调配使用干部,注重传帮带,防止出现财务人员缺编、断层和技术力量薄弱。

针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应选拔政治上更加坚定、思想上更加纯洁、行动上更加自觉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对会计知识的有所掌握,还需要具备财务专业技能。围绕提高财务人员的“五种能力”,突出抓好人员选拔,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多谋善断、能参善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优质服务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财务工作新的内容,拥有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新型的财务业务操作使用为主的新技能,已是财务人员选拔的重要指标。

2.加强财务管理培训

提升专业法律意识。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意识到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为以后的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增强财务管理能力。引进先进财务管理经验,并通过考核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让他们意识到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及会计技能对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不定期的财务能力考核,选拔出更多优秀财务人员,对表现突出的人提供更多的外派学习机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来”相结合的方法,使财务人员在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能力差距后,努力缩小差距;同时,也要鼓励财务人员自行学习,根据自身的岗位性质,进行针对性的学习[6]。

形成长效培训机制。培训方案的制定要与工作内容、时间相结合,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积极性,使培训工作取得成效,否则培训工作就会走过场。在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热血上涌,而在培训结束后,他们的工作仍然是原来的样子。所以,仅靠一次或两次的培训就改变多年的思想和工作习惯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制定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方案,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地激励广大干部员工改变固有思想,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语

财政资金的管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并随着现实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单位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保证财务资金管理的最大发挥,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本文来源:《商业观察》https://www.zzqklm.com/w/jg/12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