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网络媒介对造成“丧偶式育儿”的影响

作者:徐菁婧来源:《视听》日期:2020-01-22人气:1078

“丧偶式育儿”是近年出现的新名词,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譬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时间外出,或是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乏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随着网络媒体及短视频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将注意力转移其中,进而忽视了育儿这一问题,致使“丧偶式育儿”现象愈发明显。
一、网络媒体中的媒介情境
(一)媒介情境论:媒介构建新情境,产生新的社会行为

20世纪80年代,媒介生态学学派的代表人物约书亚·梅罗维茨发表了《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在书中将麦克卢汉和英尼斯聚焦于媒介技术的基本思想继承了下来,并结合社会学家埃尔温·格夫曼的场景理论,探寻影响人交往行为的本质因素,提出了“媒介情境论”。该理论将媒介和社会行为连接起来,把社会分为前区和后区,并认为电子媒介的出现和使用打破了之前的前后区域的信息被空间距离、文字、人为因素所间隔的现象,模糊了“前区”和“后区”的界限,使社会角色和互动情境都产生了变化。20世纪后期,伴随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梅罗维茨又重新发展了自己的情境理论,他认为电子媒介的运用,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物质距离已然不再是限定社会交往的阻碍条件,整个社会出现了“球土化”的现象,由此带来了更大范围的情境适应行为的变化。梅罗维茨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为网络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微博、微信、QQ,以及客户端等的出现,改变了之前人们的交往沟通行为,促使传统的家庭相处模式发生了变化。
(二)网络媒介情境的特点
梅罗维茨提出,对人们交往其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网络的广泛应用,无论是网络使用形式的多样化、使用的自主性还是网络设置屏障都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场景,事实上每一个场景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在每个信息系统中相应地也会产生新的社会行为。
1.物理界限与信息屏障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介融合了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时效性更强更便捷,从而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实现了高效化,加之某种程度上网络信息的同质化融会了社会场景,减小了群体之间的差距,最大程度的打破了物理上的界限。但是,另一方面,网络媒介会形成一定的屏障。网络工具的使用和网络信息编码解码能力的不同,会使得不同文化阶层的人群产生一定的差距。之外,网络信息传播比较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满足个人需求,趋于个性化的信息传播会形成相对孤立的社会场景,形成私密的空间。放置于一个家庭当中,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包含不同的群体,产生不同的社会行为。从这方面来看,网络媒介在打破物理界限的同时,构成了一定的信息屏障和感情屏障。
2.行为“越轨”与场景狂欢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从戏剧论的角度对情境、角色和行为的关系进行解释。根据戈夫曼的观点来说,在 “前区行为”和“后区行为”中“前区”,也就是“前台”主要是指公众面前的,扮演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概念的社会角色。“后区”也就是“后台”指隐藏在公共区域之下的比较私密的部分,通常是不希望被公众所窥视的深层部分。而“越轨”则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出现于社会目标不相适应的现象和行为。
网络媒介所塑造的混合场景将现实场景中的“前区行为”和“中区行为”融合组成了“中区”化行为。所谓的“中区”行为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的,具有“前区”行为规范和“后区”私人性和个性化特征的行为集合。该行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约束,很容易出现行为“越轨”。在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下催生出各式各样的情境,越来越多的象征意义也被生产,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形成了网络情境下的狂欢。在网络情境中,观众在满足“窥私欲”的同时,“表演者”也会试图获得更多的关注,满足自己的私欲,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衍生出很多的“越轨”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权益,也可能会违背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
二、网络媒体对构成“丧偶式育儿”的影响
(一)模糊家庭与社会的界限,占用共处时间

电子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介的出现颠覆了社会场景和物质地点分离的现象,致使一个社会场景不再仅仅代表某一特定的场景,它可以产生不同的情境,并创造出大量新形式的社会关系。家庭作为一种场景,存在着父母、子女等几个固有的关系。其中,无论男女在“前区”扮演什么社会角色,拥有何种职业,回到家这一 “后区”就会以最真实的面孔存在,而且两区界限明确。随着网络媒体的盛行,很多人将职业场地搬到了家庭这种私人的区域中,加上现代很多工作都依存网络工具,更促使家庭也变成了职场,特别是网络直播这种新兴职业,完全将家庭与职业场地混淆融合,并将家庭这种私人化领域进行公开,完全暴露在公众的视角当中。这样的结果是模糊了家庭和社会的界限,夫妻在家庭区域中的时间被网络和其他社会关系所占用,这是造成“丧偶式育儿”现象的一个因素。
(二)网络媒介促成不同情境的合并,分散注意力
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和信息系统的隔离造成了场景的分化,家庭成员即便是共处一室,仍然可以处在不同的情境当中。网络工具的便捷加速了“媒介依存症”的蔓延,家庭成员在闲暇时不再选择共同的休闲方式,而是在网络中寻找各自感兴趣的信息,沉浸在网络所创造的一个个分离场景中。而家庭成员也不再仅满足于一种情境,他们会不断的去挖掘新的情境,创造或者发现新的群体。例如家庭成员中有人追星或者追捧某些网络播主,他们会将很多注意力转移到其中。注意力的转移会在家庭关系的维持和家庭情况的掌握方面出现失误,极易造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淡漠。
(三)网络媒介构成群体信息系统,瓦解家庭信息系统
网络媒介带来的是庞大的信息系统,在这个信息系统囊括了多个信息原子。本来家庭中的关系维持和巩固有一方面是靠分享信息去完成的,但是网络所带来的不同情境催生了众多的群体,在不同的群体中分享着不同的信息,家庭成员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很多男性成员热衷于游戏,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是游戏及相关。而很多女性热衷于购物或者影视剧等,她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比较多的是穿搭、护肤或是影视剧情。信息群体不同致使夫妻的共鸣点少,再加上共同的家庭信息容量小,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无话可说的局面,长久以往不断瓦解了家庭的信息系统,家庭中的“丧偶”感加强。
三、结语
 “诈尸育儿”和“丧偶育儿”成为大众生活常见现象,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合理要求,以及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都是现存社会的诟病。网络媒介为我们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家庭隐患。网络媒介技术的演进,让物理地域不再成为大众与外界信息交流的阻碍,同时也带来了一连串家庭场景的变化,最终引发家庭成员行为的连锁效应。在新的信息系统内,作为家庭成员粘合剂的家庭群体感被重塑,取而代之的是喜好群体或是工作群体,家庭的内部信息空间被压缩,信息屏障的出现造成家庭内部成员的孤独感上升,出现情感屏障,婚姻和育儿中的“丧偶”化明显。然而,虽然网络媒体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对信息的选择以及媒介环境结构的影响不能一味地接受,家庭终究是情感和心灵的港湾,过度沉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漩涡中,只会对家庭造成伤害,所以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亲子之间需要多一些感情上的交流,寻找信息交汇点,尽量避免造成“丧偶式育儿。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