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提高老年人物专访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姚静静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4-27人气:1177

人物新闻备受社会关注,而专访就是获取人物新闻的重要手段。如今老龄化社会来临,老年人物专访已成为人物专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采访对象生活、生理需求等状况的特殊性,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研究。

一、老年人物专访的特点

人物专访是请新闻人物就特定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专访的特点在于“专”,重点在于“访”,是以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详细而生动。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与被受访者的交谈沟通就是最重要的途径。如果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便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作所为,发现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学。一旦采访问得不全,受访者答得不细,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作品。

老年人物专访实践中,由于采访对象年龄大、经历多等特点,与年轻记者存在着天然“代沟”。所以采访前必须储备采访对象所处年代的相应知识,采访中善于把提问变成聊天,及时引导并妥善应对采访对象的情绪化,同时还要争取被采访者亲人、朋友的帮助和配合。

二、老年人物专访中易出现的问题

采访主要方式是一问一答,“问”是指记者对被受访者提出问题。而“问”是采访的关键,问得清,老同志答得就清。老年人物专访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会影响采访效果。

(一)记者在老年人物专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访中,老年人不像年轻人一样,遇到听不明白、听不清楚的问题就问,他们常常缄口不答、避而不说。提问中容易出现三个不足:提问过大过空。 “你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想?”“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这样的老三问套话,让受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二是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不得要领。有些是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三是采访思想不明确。提问目的和方向不清楚,对受访者的回答不理解,使老年人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与采访者拉开距离。这些问题会在无形中,影响受访者的谈话兴趣。
   (二)老年人在专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老年人物专访容易控制不好局面,常出现三个问题。心理上紧张。接受采访时,大多数老同志尽管主观上配合,但由于紧张或激动,便会找不到头绪,理不出思路。二是思想上应付采访。有的老同志回答问题时偏离主题,有意识回避某些话题。三是局面不好把控。尤其是采访老领导时,常常遇到被受访者牵着跑,却不能控制局面。费了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有用的材料却不多,费时又费力。

三、老年人物专访的基本程序

新闻采访中最常用、最普通的方式是提问。通过提问获得人物的第一手资料,根据人物特点和所要表达主题进行取舍。可老年人物专访,受访者记远不记近、记老不记新等特殊性,就要求遵循适合老年人生活特点的采访程序,才能抓住要害,提高采访实效。

(一)遵循采访礼仪,抓住基本事项访问。当向老同志提出采访请求时,需要对方给予时间,提供必要支持,才能搜集到新闻报道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应遵循采访礼仪,让老同志愉悦地接受采访。要以礼相待。老同志同意接受访问,要礼貌、尊敬地对待;采访中对老同志所讲的,尽可能避免表达自己的态度,更不要牵扯个人情绪,防止损害新闻的公正性,确保报道客观、真实。要以诚相待。从采访开始那刻起,要有坦诚之心,不能用虚假伪装的手段采访。除了面对特殊情况,要采取特殊方式来接近事实真相时,首先要征得老年人或其家人的许可,并列出和提供问题清单。有敬重之意。采访期间,如果获知了新鲜的有趣信息,需要跟进采访时,应花足够时间了解背景,包括所谈及话题。这有帮助于了解老同志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即使推迟采访,也要有尊重之意。无论话题是什么,无论对于回答有何感受,始终应该保持客观、公平、公正。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有时精力不能很集中,应尽量避免摆弄纸张、笔等行为,必要时移开大桌子等容易产生沟通壁垒的障碍物,让受访者更能专注于问答。采访后要尽可能总结采访的主要观点,这是确保采访中出现不同新闻报道视角的有效方法。

(二)遵循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内容提问。遵循采访规律,在采访中善问、会问,把握好问的技巧,问得清楚、问得明白,受访者才能讲得透彻,说得有条理。采访时避免问一些听起来是问题,但又不是问题的问题。像“请您谈一下体会”“请介绍一下情况”等。这不是在提问,因为话题里没有问号,受访者便无法回答。

(三)遵循核心意识,抓住核心问出水平。采访中向受访者提问时不要兜圈子。要问出核心。把核心问题提出来,可从对方口中掏出“真金白银”。问出新意。采访前认真思考,这是决定提问水准的关键一环。只有反复思考、仔细斟酌,提出的问题准确得体,才能够从受访者口中得到许多信息资源。采访需要以事实为底线,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要问出人意。善解受访者的心意也很重要,理解老同志的心情,尊重老同志的习惯,体谅老同志的难处,老同志就会产生好感,讲出心里话。我在淇县采访“头雁回归,造福家乡”时,有一位老同志爱抽烟,于是每隔一个小时就让老同志放松一下,吸烟提提神,聊着聊着话就多起来了,当时就收获了宝贵的新闻素材。

四、老年人物专访的注意事项

(一)围绕主题预设问题。采访过程中首先确立主题,并精心设计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问题要提前准备,确定采访大纲和思路。这样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不打无准备之战,心中有底,临阵不慌。

(二)围绕受访者预设突破口。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张嘴一问,老同志就能听出来你对他了解的深浅,你对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认识的程度。如果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应触及采访对象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采访中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对方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老领导、老干部非常有效。有的老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不喜欢你问他答。这时就需要以聊的形式,聊他熟悉的话题,以此来引导他开口。

(三)围绕读者预设兴趣点。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老年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采访前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考虑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哪个方面?读者的兴趣点会在哪里?在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受访者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闪光之处对读者有所启迪?另外,采访中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五、老年人物专访把握的技巧

(一)正确面对老年人物专访的片面情绪,拉近采与访相互距离。老年人专访由于性格、年龄、职业、经历等方面不同,接受采访时会表现出各自迥异的心理状态。有的愿意接受采访,有的有抵触情绪。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碰巧身体不适,老同志也会缺乏采访激情和热情。还有的受访者甚至担心媒体宣传了自己,会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老年人大多晚年独居,也许因此会被打乱平静的生活。对所要采访老同志的爱好、特长等各方面情况提前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接受采访的态度是否中肯,才可迈出与老同志交谈的第一步,采访时才能有的放矢。如采访对象是老年书法家,,采访之前应围绕书法知识做功课,从一定程度上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如果采访老年画家,可围绕书画艺术做功课,消除对立和疏远情绪,采访中所要得到的“情报”定会无一“漏网”。

(二)准确激发老年人物专访的谈话热情,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采访老年人时,有的老同志面对年轻记者“居高临下”的发问、提问,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表现出拘谨、顾虑。有的礼节性地点到为止,有的没说两句直接打“退堂鼓”。此时应“察言观色”,同时“见风使舵”,将谈话氛围变得轻松,激发老同志接受采访的热情。从老同志回答问题的语气、语速、音量中,了解他思想上是否有迟疑,态度上是否有顾虑。如果存在这方面情况,可从采访前了解到的老同志工作经历中,寻找到采访热点,引导对方畅所欲言,谈出所要采访的有用之物。

(三)适时引导老年人物专访话题,避免采访“跑路走调”。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爱唠叨,遇上他们感兴趣、熟知了解的话题,有可能讲个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当然,这其中会有不少是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枝节方面问题。对此,应根据老同志的谈话兴致,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一旦发现“跑题”苗头,就要适时“拽”回来。老同志谈到他们亲身经历的往事时常会“刹不住闸”,这时可循着老同志的谈话内容寻找新话题,及时为其“扳道岔”,让老同志更多去谈他现在所做的事、他个人的思想感受以及社会评价等等,帮他们从“岔题”中“被扳回”。

(四)及时疏导老年人物专访个人表现,提高采访的工作实效。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对工作、生活、社会等感触多,对采访“轻车熟路”,面对提问,答起来不光流利顺畅,且能举一反三。如果是个人专访,这种情况还好,但在采访老年团体时,比如老年协会、老科协、老体协等社团组织。面对这种表现欲强的老同志,在采访中打断他们谈话,不仅不礼貌,而且影响受访情绪和采访氛围。但采访时间有限,任由个别老同志表现,又会影响其他老同志讲述。这就需要巧妙加以引导,恰如其分地把采访时间留足,让所有参加采访的老同志都能够表达。善谈的老同志大都思路清、反应快,通常能够先答先说,而且还能绕开想问的问题,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往下谈。面对这种情况,应以保证采访实效为前提。可以把所有问题摆出来,让在场的老同志每人选一个,采访中问到哪个问题,先由选题的老同志回答,如感觉谈得还比较单薄,再请其他老同志补充。这样既能节省采访时间,也能保证采访实效。

(五)善于消除老年人物专访心理顾虑,增强采访的思想认同。老年人有着几十年的生活沉淀,考虑问题全面、思想站位高,思考问题周到细致,特别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干部老党员,坚持“老而不敢忘忧国、退而不求命和利”的思想原则,积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但老同志身上都有个美德,对成绩避而不谈,对贡献轻描淡写,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采访质量。对此,可注重从心理上消除其顾虑,在采访中巧妙设置问题。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许多农业局的老专家发挥技术优势,回乡建设美丽乡村,为增加果农、菜农和粮农经济收入作出重要贡献。在采访他们时,就会碰到此类问题。我在项城采访果树专家李文琦时,他对回到家乡务农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在城里当了一辈子“官”,老了再回到村里,跟村民侍奉一亩三分地,好像有点丢面子。另外子女们都在城里工作,一旦被宣传,也许会被说是子女把老人撵到乡下……考虑到受访者心理,巧妙设置问题至关重要。采访中我这样问,您回到村里,村民有困难会主动找您吗?找您这些人,跟您是什么关系?您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这些问题容易让被采访对象感到大家认可他做的事,认可他在村里的威信。无形中便缩小了心理距离,得到受访者思想上的认同。这次采访用了3个多小时,情况掌握得细致全面,这样的作品写出来就有感染力,后来还在《河南日报》刊登,也被当地报纸转发。

(六)注重稳定老年人物专访思想,及时打开采访的思路。有的老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在正规场合上台讲话、作报告的机会少,跟记者面对面交谈更少。因采访时所说的话见诸报端或杂志,有的老同志受访时会心情激动,更有甚者,说话声音和语气都走调了。遇到这种不能很快进入采访状态的对象,首先稳定其思想情绪。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比如问问受访者最近的家庭情况,问问他对近期社会焦点的看法等,让对方放松思想、尽快平定心情。也可用拉家常的方式,聊受访者家里的情况,从以前的工作岗位聊到退休,然后再聊到退休后发挥余热,从而进入采访的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进行老年人物专访中,把握好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等特点,心怀礼貌和坦诚之意,对获得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人物专访大有益处。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