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水晶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1-12-13人气:365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优势,其不仅可以熏陶学生的思想理念,也能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有时代性的气息,而历次思政教育改革较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不符。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教育人士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元素。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指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无疑是时代发展下的一次创新。将二者有效结合既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也能让思政课回归初心,找寻育人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

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中产生的愚公移山精神、雷锋精神、天下为公精神等精神元素可以创新性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铸就学生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思政教育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才能让学生唱响民族文化的主旋律,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体现中国自信。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思政课堂的文化价值

“思政”,从字面意义的解读就是“思想和政治”,思政教育也就是思想和政治的教育,其承担着对学生思想的指引,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思政课堂为载体,有了可以系统传播和发展的平台;思政课堂也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持下,有了文化的支撑,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思政课堂的文化价值内涵、精神价值内涵更加丰富,更能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心。

(二)增强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

强国梦、复兴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主旋律。新时代的思政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其面临的国际形势,也能激发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产生爱国情、诞生强国志、履行强国使命。

三、思政课堂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难点

(一)缺少系统的教材

目前,思政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也就是说,没有教育载体的支持。思政教材是开展思政课堂的先决条件,缺少教材的支持,思政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只能停留在口头表述阶段,无法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真正系统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由于教学压力比较大,没有过多的精力开发思政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教材,这样一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难以融入思政课堂,也很难带给学生积极影响。

(二)教育模式有失公正

首先,高校在构建新的思政课堂体系时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部分高校在制订思政教育计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因素,只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加入适当的传统文化。其次,部分教师存在理念偏差,制定的思政教育目标和思政教学方案过于保守,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趋势,也很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部分教师并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全貌,虽然思政课堂涉及传统文化,但并没有正确解读传统文化。最后,许多思政教师在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时仅以理论性的讲述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缺少学生的支持

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停留在死板、固执的层面上,认为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不符合,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会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支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思政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发挥正向作用。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理论课程的结合

(一)构建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模式

1.以互联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频繁运用线上教学。线上教学具有资源丰富和学习时间灵活的优势,高校在构建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时可以考虑互联网这一教育载体,利用互联网革新传统文化内容,打造新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政新闻、表情包、游戏等结合,让学生改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固有印象,通过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文化思想、新的文化理念。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力量。

2.以线下思政课堂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量

线下思政课堂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的互动机会较多,实践机会较多。教师可以利用线下思政课堂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鲜活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通过导演传统文化故事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演讲、传统文化手抄报、传统手工制作等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既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增强思政课堂的教育影响力,也让学生了解古人的匠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二)教育环境的创新创造

1.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思政理论课想要有巨大的影响力,还需要构建合适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在思政课堂中需要注重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绘制班级板报,在绘制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中国传统音乐;利用多媒体设备调取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人智慧,形成审美观念;等等。想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和感悟与现实社会联系,需要教师营造生活化的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学生日常接触频繁的事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重组创新

高校可以编制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教育、信仰教育的教材,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形成单元板块,根据每一单元板块中的教育主体思想,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将其当作案例融入教材中,以传统文化的视角评析学生的行为;还可以收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案例、知识等素材,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教材,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让学生在教材的依托下系统而完整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三)思政教育内容的更新

1.就业教育中的传统文化

就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就业和创业不仅是学生理想实现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就业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便于让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在就业教育中引入中国古代传统职业,阐述传统文化中每一类职业的特色和特点、每一类职业的工作内容,让学生通过传统社会和当今社会的对比,更加清楚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更清晰地规划职业内容。

2.理想与道德教育中的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健全思想和道德品质。因此,理想和道德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教师在理想与道德教育中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让学生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规范自身的行为,也能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定理想与信仰,在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理统一中形成高尚的品质、坚强的意志。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理论的结合,让思政理论具有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气韵,让传统文化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