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中国民俗文化翻译面临困难分析

作者:王静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2-01-11人气:3136

民俗文化是展现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本国各民族生活背景最好的见证,它能够从最深层次去解释一个民族从产生到发展的每一个轨迹。可以说,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而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阐释我国各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习俗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理念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不仅在经济上产生更多的交流,文化交流也逐渐成为国家间交往的重要方式,甚至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文化全球性交流的国际背景下,如何防止国外文化过度渗透到国内,又如何让本民族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认识和理解到我国文化,从而加强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显然,将民俗文化翻译通透,让他国居民能够快速了解,并真正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是让我国民俗文化真正走出去最好的方式。

一、翻译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能够推动民俗文化“走出去”。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代,我国民俗文化也成为与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充满民族特色,是其他国家了解本民族的重要介质。要推动我国民俗文化走向世界,以此为媒介和其他国家进行更和平友善的交流,首先就应当主动地让世界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1]。然而,民俗文化本身的独特性使得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理解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翻译,让民俗文化通过他国语言表现出来,其他国家的人是很难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因此,翻译民俗文化可以推动其走向世界。

可以有效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我国各省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被称为“戏曲之乡”的河南,有六十多种戏曲类型,锣戏、卷戏、梆子戏等,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因为流行文化的传播,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流行文化,导致河南的戏曲类型已经有很多种消失不见。如果能够将民俗文化翻译为其他国语言,让其他国家的人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并且主动学习,这可以让国内新一代年轻人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二、中国民俗文化翻译面临困难分析

(一)翻译存在词汇空缺问题

民俗文化类型多样,且历史悠久,很多难以用他国语言翻译出来。我国民俗文化历史都非常悠久,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而很多国家因为建国时间短,文化发展的时间也很短。这导致在翻译我国民俗文化时,在他国文化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比如,河南的陈氏太极和拜祖大典,这两种民俗文化都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当代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推动其走向国际社会的过程中,便要翻译为其他国家的人民能懂的语言,但是因为没有对应的词汇,只能直译,然后再加上相应的解释[2]。因为成长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等,导致这些民俗文化虽然被翻译,但是并未将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动性表达出来,也就不能被其他国家的人真正了解,从而很难达到传播解释的效果,也便达不到“走出去”的目标。

(二)民俗文化翻译存在语义理解偏差

外国词汇大多数是比较单一纯粹的,而中国民俗文化里的很多词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在翻译时,会存在语义理解偏差。比如,在翻译河南的民俗文化“罗戏”时,因为外国人没有罗戏,对罗戏也没有自己的理解,在翻译时只能用汉语拼音代替,用汉语拼音代替却没有相应的注释,对外国人而言,Luo Xi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却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意。因此,简单潦草的翻译会让外国人对民俗文化本身产生误解,认为某些单词仅仅是一个汉字,却不能再更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会因为文化背景信息的不同,在翻译时出现偏差。比如,春节在我国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民俗文化,对我国人民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外国人虽然知道春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对过春节的某些细节却不甚了解,春节需要贴对联,外国人在翻译“对联”时,翻译为 “anti- thetical couplet”,这样的翻译虽然能够从一定层面上表达对联的意思,但是仍然存在偏差,因为对联存在的意义,贴对联的目的,以及对联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是不能够表现出来的。因此,简单的英语词汇不能表达出民俗文化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

三、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一)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

在学校增设民俗文化外语翻译课程。民俗文化想要真正走出去,需要我们主动将其“送出去”,让其他国家的人在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研究兴趣,从侧面起到传播我国民俗文化的效果。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民俗学、英语、日语等相关专业,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外语翻译课程与其进行对应,这导致很多学生在真正了解到民俗文化后,因为外语功底不足,也不能对民俗文化进行传播。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在高校增设民俗文化外语翻译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以此为后期培养更多翻译人才打下基础。

注重在学术方面,增强对民俗文化翻译人员的培养。外国语言词汇的缺乏导致在翻译时难以和我国民俗文化相对应,就需要我们在学术方面加大力度,对专门从事民俗文化翻译的人员进行更多的关注,从而培养更多翻译造诣强、对民俗文化理解深厚的人才。让其能有更大的能力从外国语言当中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我国的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的翻译从本质上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同时,对于民俗文化翻译人员的培养,不仅要为其学习外语创造合适的环境,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民俗文化的教学。让他们能够阶段性地学习民俗文化,主动去了解民俗文化,在对民俗文化有足够理解之后再进行翻译,所产生的效果会更显专业性。

(二)翻译方法多元化

直译加注释法。翻译民俗文化的本质并不是为了翻译本身,而是要让民俗文化能够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民俗文化。因此,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时,除了要将其用外国语言表达出来以外,还要让外国人能够看懂,真正理解民俗文化。直译法可以将民俗文化用外国词语表现出来,但是受到各国文化背景差异因素影响,仅仅是直译法难以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表达出来,外国人在理解时也会出现误差,显然难以突出我国民俗文化的特色。直译法加上注释法,可以将民俗文化通过图片和相关语言文字、例子等方式展现出来,突出我国各地不同的民风和民间习俗,从而达到传播民俗文化的效果。

音译法。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民俗文化里具有特定性和针对性的元素,如人名、地名,因为外国词汇里没有对应的词语来进行解释,因此可以选择用拼音代替,这样既不会让翻译出来的民俗文化和外国词汇、词句产生偏差,也不会让民俗文化本身的语义丢失。比如,在翻译夸父、女娲等人名时,直接用拼音代替,这种方式翻译出来不会突兀,也能将民俗文化本身的含义表达出来。另外,音译法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起到传播民俗文化的效果,外国人通过对民俗文化类似的读法,能够对相关民俗文化形成初级印象,在后面正式了解民俗文化时,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并且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达到翻译完成、理解无困难的程度,需要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知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具备深厚的外语功底,还要对民俗文化理解通透,因此,翻译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民俗文化翻译专业素养。

四、结束语

民俗文化是展现我国各族人民民族风貌的重要标志,也是见证我国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只有充分将民俗文化的独特性通过正确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让其他国家更了解我国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极大的努力,如果民俗文化只是故步自封,不主动和其他文化主体进行交流,很显然不利于民俗文化长久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民俗文化本身的学习,只有自身对民俗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在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时,才能将民俗文化全面、透彻地传播给其他国家的人民,促进民俗文化的国际交流,让民俗文化真正“走出去”!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