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作者:李秋霞,许颖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01人气:132

地名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发展,其产生与变迁是地域、民族、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共存、互动的结果。因此,地名所承载的丰富信息对于民族文化基因的挖掘与传承、城市文化精神的涵养与弘扬均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地名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为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的创新创造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生动素材和宝贵经验。

一、地名文化的内涵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各种类别、各种层次的地名形成一定的系统,这些系统与地域的自然环境有关,反映了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的特点。地名有命名时的初始意义,也有命名后随着地域的驰名而获得的特征意义,但地名最重要的基本含义还是在于指明一定地域的方位、范围和所属的地理类别。”(李如龙,1998)地名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语言符号和交际工具,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元交融的语言、民族、地域、历史等优秀文化。民政部2012年发布的《地名文化遗产鉴定》首次将地名承载的不同文化加以概括、提炼,为“地名文化”做出了定义:“地名文化”是“地名语词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的总和”;“地名语词文化”是“地名词语具有的语种、读音、书写、含义及其演变等内涵”;“地名实体文化”是“地名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历史、地理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溯源地名的形音义、挖掘地名文化来厘清地名演变脉络,展示地名文化在不同语境的时代精神,强化群体的传统文化记忆,使地名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创新。

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积极推进地名语词文化建设和实体文化建设,推广地名语词的规范使用,挖掘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如《青岛市城市道路命名规则》(青民〔2020〕115号)指出,“用字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使用规范汉字”;“采词应服务于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体现时代精神风尚与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良好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保护、引领等城市名片功能。”“使用嘉言组词方式命名道路专名的,应寓意美好,与同片区内道路名称具有关联性。组词用字应具有历史文献、文化经典、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等明确出处。”基于此,把握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繁荣城市文化的时代机遇,挖掘、传承青岛地名文化,探索地名文化服务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服务于文化强市建设的价值和路径,可为回溯城市文脉、讲好青岛故事、弘扬城市精神、创新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岛地名文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指示精神,推进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和“文化强市”进程,《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凝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岛国际大都市精神的底层逻辑,更是青岛地名文化挖掘与传承的理论引导和现实根基。

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地名,其起源与变迁、历史与传说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比较稳固的中华文化构成要素。反映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乡愁乡恋、祥瑞祈盼的地名都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媒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规范地名管理,保护地名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持续开展的规范和整治“大、洋、怪、重”地名工作,也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并带动新地名文化的不断再生,以坚定文化自信,向新而行。

国务院公布的新《地名管理条例》(2022年)规定,“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这“四个有利于”为传承发展地名文化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工作方向。新条例还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要“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地名命名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地名含义要“明确、健康,不违背公序良俗”,地名使用要“符合地名的用字读音审定规范和少数民族语地名、外国语地名汉字译写等规范”。因此,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时代语境和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共存与发展的国际视野下,立足青岛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优势来挖掘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名文化,是丰富青岛地名文化传播内容、创新城市精神表达路径、激发城市文明活力的有益探索。

三、青岛地名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

(一)阐释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青岛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孕育和滋养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品格。富含历史底蕴的老地名、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地名,既是城市的景观元素,也是文化的记忆载体,日渐融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深入挖掘、灵活阐释、广泛弘扬这些地名的时代精神,既能培育、丰富青岛文化,又能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生命力、号召力、凝聚力。

根据青岛市民政局2023年3月发布的《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青岛中心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区)分为“拓展型”和“传承型”两大类、31个地名区块。“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地理实体名称和蕴含深厚的地域文化、极具文化历史保护价值的城池、村庄、街巷、桥梁、河渠、亭台、碑塔、寺庙、纪念地等地名名称”均为地名文化保护对象。其中,传承型区块地名因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特色鲜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衍生力,是孕育拓展型地名、彰显青岛城市品格的源头活水。根据该方案,青岛中心城区的传承型地名区块共有市南历史区块、浮山湾区块等19个。聚焦这些区块中蕴含、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地名,从地名演变中的人文历史、传说故事中发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精神的民族基因,有利于盘活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而保育青岛历史记忆、培育新时代地名文化,实现中华优秀地名文化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青岛地名文化成果丰硕。青岛市民政局组织编写了《青岛文化地图》(2020)、《青岛文化地图(续篇)》(2021)、《青岛市地名志》(2022)、《青岛地名词典》(2023)等,以地名为符号描绘、阐释青岛文化,彰显青岛的悠久历史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梳理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青岛地名、挖掘青岛历史记忆、塑造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文本。2023年11月,青岛市民政局又公布了第一批青岛市地名保护名录,以地名名录留住集体记忆和乡愁情怀,夯实青岛文化根基,赓续城市文脉,弘扬时代精神,将青岛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阐释的理据性

青岛中心城区传承型地名区块中传递、滋养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地名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蕴含国家统一、繁荣昌盛、和谐安宁等目标理念的地名,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第二类是表达向往自由、追求正义、倡导法治等价值导向的地名,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诉求;第三类是传递爱国奉献、敬业守信、崇德向善等道德准则的地名,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这些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传说、精神,对于厚植、丰富和彰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试举几例。

第一类是蕴含“国家统一、繁荣昌盛、和谐安宁”等目标理念的地名。如市南历史区块的五四广场、香港路(东路、中路、西路)、中山路、奥帆中心、太平角历史文化街区等。“五四广场”纪念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后人。“香港路”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而命名,这一路名记录和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壮举,是祖国统一、踏上中华民族复兴新征程的百年盛事,以路名的方式载入城市发展历史,记录祖国统一征程,能增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山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历史建筑文化丰富,中西风貌融合,记录了青岛的繁荣昌盛。在《青岛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指引下,中山路也被赋予见证青岛百年历史、传承城市文脉、复兴城市文化的历史角色。“奥帆中心”是极具青岛特色、文体融合的“时尚海岸”,人们在其中感受生生不息的奥运精神和百年奥运历史。所体现的“和谐发展、不断进取”的理念,让人们记住了这个融合多元文化的“城市会客厅”,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也自然蕴含其中。而带有“兴隆、和平、永安”“仁、福、瑞”等用字的社区名、街路巷名,如“太平角、和平庄、久安屯、同和路”,“迎瑞路、福通路、福台岭、盛福村”,“惜福镇、集旺疃、顺兴路、康平路”等,均体现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向往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这正是中国倡导世界和平理念的民族心理基础。

第二类是承载“向往自由、追求正义、倡导法治”等价值导向的地名。如即墨“田横岛”“父子御史坊”,“法治镇街”名录等。“田横岛”得名于田横及五百义士耻于“为亡虏”、蹈节死义的故事,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激励了历代中国人。由即墨蓝氏父子清正廉洁而得名的“父子御史坊”,记载了蓝氏家族“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世德家风。青岛市委依法治市办通过公布“法治镇街”来增强人民的法治意识,首批命名了20个“法治镇街”。“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法治镇街的认定及地名的传播,有助于营造法治社会氛围,并产生涟漪效应。

第三类是传递“爱国奉献、敬业守信、崇德向善”等道德准则的地名:如即墨老城区块的即墨雄崖所古城、红色地名、带有“仁、义、礼、孝、善”等字的地名。“即墨雄崖所古城”曾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文化遗产名单,是青岛市唯一的明代抗倭历史遗存,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记录了先民抵御外敌、坚强不屈的奋斗历史,是今人回溯先人赤诚爱国精神的依托。此类地名还有“爱国村、红旗村”等。红色地名,如“尚志路、海岸路、芝泉路、海军路、大泽山”等,其背后的英雄人物、红色精神已内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值得后人敬仰与歌颂,值得镌刻于城市文化生命历程中,是深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让民众熟知与红色地名有关的英雄故事、革命故事,并引以为傲,代代相传,知史爱国,是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落细到身边、落小于日常、落实于生活的有效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见贤思齐社会风气的有效路径,有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中央宣传部,2023)青岛市红色地名文化宣传专项行动就为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红色地名故事、红色地名摄影比赛、地名文化专题展览、红色地名短视频等生动可感的作品实现了红色文化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转变,实效显著,深入民心。青岛红色地名故事的挖掘,为青岛红色地名名录的发布提供了基础。此外,“仁城路、仁义庄、习礼埠、孝源村、嘉善路、仁和居”等体现仁、义、孝、善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地名也为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做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中央宣传部,2023)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相耦合的优秀地名文化,以其独有的稳定性、亲民性而日用不觉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乡土情结的维系下,人们对当地地名文化持有较高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并生发出文化自豪感。青岛市在推进城市规划进程中,对地名的命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引导,新地名的命名必将展现新气象,地名文化的弘扬必将展现时代风采。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青岛文化强市的时代背景下,青岛地名已成为服务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文化资源、社会资源、战略资源。基于地名资源价值的系统性、时代性、服务性,多维度探寻青岛地名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路径,探索和总结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用好用活地名资源,方能使地名助力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建设,促进青岛地名资源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融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