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陕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李洋来源:《村委主任》日期:2024-03-22人气:69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宜人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唯有生态文明的乡村振兴才能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也是新时代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中华龙脉——秦岭横亘在陕西,在陕西绵延八百多里,秦岭的两侧成为完全迥异的两种地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充沛的水汽,陕南其地势险要,千岩万壑,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近代以来,曾今的地理优势反而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陕南地区乡村振兴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

进入新时代以来,陕南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高水平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 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有机富硒、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初现优势 , 高端装备制造、 清洁能源、 新型材料等绿色循环工业加快发展 ,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生态文明治理成果丰硕

自2015年到2020年,陕南三市关闭污染企业370余个,治理河流大小水域170余条,汉江水质常年保持II类,且逐年向好。在保护水土流失和植树造林方面成果显著,截止到2020年陕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退耕还林政策取得瞩目成绩,山地造林新增1700万亩,建成4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园、14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2022年度,商洛市平均空气优良天数为351天(商洛市2022年度环境质量公告),

(二)绿色产业迅猛发展

“两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汉中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打造了12条工业循环产业链、6条农业循环产业链,推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构建了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安康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绿色、 低碳、循环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 85% 左右。商洛市建成现代绿色农业园区 144 个, 比亚迪太阳能电池等一批绿色循环重点工业项目建成达产。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西成高铁、 西康高铁、 西十高铁、 宝汉高速、 安康机场、 引汉济渭、 汉 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或建成。 汉中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 “十三五” 初的 42 平方公里扩展至目前的 88 平方公里。 安康市高速公路 程 710 公里, 人均公路网密度全省第一。商洛市铁路 “一纵一横” 主骨架 初步形成, 里程达 258 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500 公里, 对外通达程 度显著提升。

二、陕南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困境

(一)陕南农村人口结构失调,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虽然“两山”理论一是深入人心,但是当自己的切身利益真的收到影响的时候,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所导致的更短视金山的行为仍然存在。村民生态意识缺失。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山区人民的教育仍然是一个短板。山区的农民思想相对于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较大,存在“只要舍得下肥料”就能有好收成的误区,还有传统的刀耕火种依然依稀存在,不规范的农膜使用也会使土壤污染,进而污染水源。此外,传统的乡风民俗中的一些陋习对生态环境也有较大破坏,例如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以及特殊节日的祭祖活动极易引发山火、垃圾的随处乱到,一场大水就能冲刷干净,反正污染不到我的头上来的错误思想等。

(二)发展绿色产业途径单一,山地农业技术发展滞缓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陕南农村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公路、网线、饮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陕南地区肩负着国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责任, 生态优势转化 为经济效益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参照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际,其农业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广人稀,人均可耕种面积较大,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农业朝着规模化和自动化发展;另一类是人均耕地较小,则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观光农场类,以实现农民增收。目前,陕南农业绿色农业的经济价值的转化偏低,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低,可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单一,没有计划的盲目跟风、同质化的农产品会进一步降低其市场竞争力,村民难以通过从事农业获得足够的财富。多数乡村村民还是只有外出务工才能支撑家庭的正常支出。换言之就是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途径未疏通。此外,农业生产技术亟待革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山地农业技术的研发的投入和产出未达到预期效果。平原地区的耕作方式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但是陕南山区农业的技术革命还远远没有到来。尤其是坡地、山地运输方式仍然以肩挑背驼为主要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常年的重体力劳作给山区人民落下了许多隐形的病根,对于有些收入微薄的家庭而言,一场重病就会让其返贫。缺乏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还会徒增产品成本,拉低生产效率,使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酒香也怕“巷子深”,陕南农村因为交通、通信的不便利,多少年来近乎是与世隔绝的状态,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也较为缓慢。农产品的销售也还多半停留在线下和实体店,很少有通过网络和快递销往全国各地的。对于当今时代,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

(三)监督和管理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地理、历史的多重影响,宗族观念在陕南农村仍然严重,基层治理任务繁重。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在当地的威望和话语权偏弱,有的领导干部顾及同宗同族之情对于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视若无睹。陕南山区由于其物种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不少猎手不惜铤而走险捕杀野生动物,以期获得丰厚回报。这不光是环境问题,同时还是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每年因为“电鱼”、“电老虎”而触电身亡的人不在少数,但此类事故却还是时有发生,野生动物还携带有大量未知的病毒,许多恶性的传染病就是通过野生动物传播而来的。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也亟待完善,垃圾随意倒、污水随便排是陕南农村环境污染的又一大来源。某些乡村在村民集聚地建设了众多的垃圾收纳池,但是没有后续的清理,只能任凭垃圾越堆越高,有的则露天焚烧,致使收纳池旁边的农户健康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相对于城市,农村垃圾、污水的处理方式和技术都相对滞缓,更多的可能是直接套用城市的模版来处理农村垃圾,但是往往会忽略农村居住分散,污染物的集中就是一个大问题,有的乡村甚至兼有此外还有些乡镇企业,尤其是冶金制造业,成为乡镇企业中的领头羊,基层政府为其政绩,对此类的企业是无限放宽。

三、路径探析

(一)多渠道、多举措的强化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教育是改变落后观念的最有效途径。当前的农村居民由于受到历史、地理条件的限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可能有限,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将生态文明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传授给人民群众,要用通俗易懂的、形象生动的例子去解释个中的价值蕴含。对于青年一代,从小就要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去引导他们。在引导方式上,要多渠道同时进行,尤其是不能思想僵化,必须借助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内容上不拘泥于形式,文字、视频、漫画等。

(二)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技术转化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必须让“小产业”成为大支柱。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联合起来,打造全域式、沉浸式旅游项目,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陕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得天独厚,依托神奇的“北纬30°”,让这里的农副产品品质极佳。陕西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6个,其中光陕南就占有60余个。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有显著提升,这些绿色有机产品,是陕南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保障。其一,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制订完善的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高品质,打造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在分经营模式上,充分发挥市场、品牌优势,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通过合作社或者入股分红的方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其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冷链储存、运输、电商销售等,当地居民还可以参加商品的深加工流程,以及销售、物流等岗位,增加更多收入。其三,增强对山地农业技术的投入与研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相关院所合作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培育一批乡村工匠、实用专业人才和特色产业带头人。

(三)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夯实绿色发展保障

建立健全网络检测体系,加快推进山区地空林一体化建设,基本覆盖当地极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加大对重要水源、粮食主产区土壤的监测力度。[6]加快建设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管理规范。完善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流域、县域重点生态区域,定期开展从微观到宏观的,全方位的,立体的评估体系,对各项数据指标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生态的标准量,做到精确、准确衡量。对于已经有严重破坏的和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必须指定标准的生态恢复标准,制订详细的生态恢复指南。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提高监察范围、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基层的乡村生态保护要职责到人,职责到组织,对于辖区生态保护好的护林员,可适当褒奖,对于发生重大事故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自身经常监察外还要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对于生态问题要开设专门的办事窗口,一事一办,跟踪调查,持续监督。

(四)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

正如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说“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5]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巨量人才,如大学生村官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加之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陕南农村的部分地区仍然在存在着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不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投入,保进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补足农村建设的短板。第一,加大对农村地区政策的倾斜力度,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首先是培养本土的优秀人才,本土的优秀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也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能更好的处理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希望把家乡建设的更好,故而在发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性上有很大优势。其次加大力度引进外来人才,外来人才的到来会给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新理念,比如产品的精加工、销售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等。广阔天地,新农村大有可为,外来人才的创业也会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陕南乡村还需加强与本地高校之间的联系,引进专业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新型人才,推动山地农机技术的进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壮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人才力量,促进农村生态产业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引进高质量的优秀村干部,通过上级任命等形式为农村调用经验丰富、为民服务、为多村干实事的优秀村工部,为农村建设输入新鲜血液,最后是营造良好的环境,留住优秀人才。适当的放宽农村地区人才的职称评审条件,加大偏远地区津贴支持力度,解决其后顾之忧,增强人才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坚定人才为乡村服务的决心。[7]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去建设农村,打破乡村发展的枷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最后,加大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指导下,突破乡村振兴建设瓶颈。淘汰高耗能、高花费、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生态建设的基础设施。政府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优化资金调配结构,制定科学的使用规划,公开生态专项经费等。


本文来源:《村委主任》https://www.zzqklm.com/w/xf/3217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