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物流发展研究

作者:刘雯怡来源:《物流科技》日期:2024-04-18人气:52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运输、搬运、包装、加工、仓储等相关活动的总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整体谋划乡村振兴布局中提出要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运输、供销、商贸等企业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建设,允许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立共同配送中心”,这为发展农村物流行业提供了明确指导。在乡村振兴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之下,农村物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期,作为联通城乡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性行业,农村物流必须牢牢把握时机,以物流赋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1  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所蕴含的生产和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农村物流作为农村地区的生产和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有效发展对于激发乡村活力,实现农村产业振兴,推动城乡要素和产品的双向流动、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1.1  促进农村产业新业态形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村现代化物流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新业态的形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抓手,彰显了农村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地区依托自身农产品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一系列特色优势,打造出了农产品出口、农家乐、创意农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商物流融合发展。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逐渐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新模式、 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经营方式逐渐向乡村渗透,农村借助 “互联网 + ”电商模式,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农村产业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和新空间,以物流为桥梁和纽带,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物流通则产业兴,高质量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可以成为农村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载体,释放农村发展潜能,通过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高效物流体系和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1.2  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乡村与城市互促互进、共生共存,一同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农村物流作为联结城乡之间物资流通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对于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破除城乡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区位差异、信息不畅造成的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物流是个双向流通的体系,主要包括以农业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为主的 “工业品下行” 物流和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内容的 “农产品上行” 物流,构建双向互通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将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工业品下乡依赖便捷高效的物流体系。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技术水平限制、经济水平不足等诸多原因,缺乏先进的物资设备与生活产品,迫切需要从城市地区引进相应资源来满足农村人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需要依靠农村物流实现城市地区产品的快速下行。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同样离不开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农村地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产出大量特色农产品,但在农村供大于求的现实背景下,农产品难以当地充分实现其价值,甚至“谷践伤民”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想保障农民的生存空间,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需要借助物流系统的运行,将农业产品及时迅速运输进城,在城市地区销售贩卖,尽可能地发挥农村资源的优势,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与平等互换,在城乡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

1.3  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农村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民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获得物质条件方面的充足保障,逐渐从以物质文化为主的消费需求转向多样化的消费趋向。农村居民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能,想要将农村含有的内在潜能变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实际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农村物流体系的支撑带动作用。其次,农村失业及隐形失业现象严重,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未就业人员从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人力支持。农村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在产品生产、加工、 检验、 包装、 配送等环节,需要大量工作人员作为支撑,这就产生了相当大的人员缺口。有针对性地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对农村未就业人口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农村物流运营的各个节点贡献自身价值,真真实实将物流发展带来的红利惠及农村每一个人民,通过就业率的提升拉动农村经济增长。此外,由于多数农民消息滞后,对现代化经营销售方式缺乏了解,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意愿较低且能力较弱,严重制约农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引入了先进的农产品营销理念,打通了农产品的收获、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畅通了上行下达的双向道路,搭建起农民与外界有效沟通和学习交流的桥梁,形成了稳定长久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大提升农产品销售价格与数量,促进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2  农村物流发展的现实困境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乡镇物流行业的初步兴起,农村产业新业态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而言农村物流发展还相对落后,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人才缺乏等问题,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以农村物流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1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现实基础。物流的包装、运输、仓储、加工等每一项功能的实现,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密切相关。自乡镇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日益完善,但总体而言农村物流仍然停留在初步阶段,道路交通不畅、冷藏恒温技术缺乏、通信网络设施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高质量物流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农村公路是农村最基础的物流设施,“农村公路的可达性直接影响农村物流的服务质量”。但我国农村公路仍未达到全覆盖,道路状况较差,大型运输车辆难以畅通进出,严重影响物流运输的速度。因为农村道路不畅,物流配送中心一般设在乡村中心地区,辐射范围不广,一些偏远地区只能依靠农民自行前往,造成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其次乡村地区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缺乏农产品储运恒温冷藏设施以及配套的适应冷链运输的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搬运等技术。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就难以储存、运输、加工来实现其价值,尤其是那些季节性较强的生鲜产品对农村物流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冷藏设施缺乏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程度大,成本增加,大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此外农村信息化网络对农村物流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物流作为讲究速度和效率的行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国逐渐普及5G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人们线上购物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促进物流需求增长。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向农村渗透,计算机等现代设备逐渐走进乡村居民身边,但总体来说农村的网络设施不健全,互联网未布集到农村的每一户人家,且经常出现网络加载速度慢,信号不稳定等问题,既减少了乡村居民网络购物的频率,又影响了农村物流信息化的变革速度。

2.2  物流体系尚未完善

协同高效的物流体系是支撑物流正常运转的基础,但当前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首先农村物流网点数量较少,整体覆盖率低,乡村两级的配送中心、仓储等物流节点设置很少。农村地区人口较少且人员分散,相较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较小,所需物流网点数量不多。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当前物流网点的设置不能承载该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且农村物流网点多采用承包代理制,承包人出于成本控制及现有资源条件的考量来确定网点地址,缺乏统一合理规划来实现均匀分配,仅仅在少数地点设置物流网点,农村居民取寄快递极不便利,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农村多数地区缺乏自上而下的完善物流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衔接不畅,缺乏协调一致,畅通无阻的物流通道,导致层级配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困难。此外受到地理条件、信息技术、自身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物流网点在经营过程中业务量小且目标零散,末端配送运输里程较长,成本过高。物流公司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对农村物流网点约束力和监管力欠缺,物流信息不及时更新、快递位置难以追踪、收发件丢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2.3  物流专业人才不足

物流系统的运转离不开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但农村地区专业性物流人才普遍比较缺乏。据调查,每年新增约180万人的物流岗位需求,相关从业人员增长年均仅达 6.2% ,物流人才需求强劲,但相关人员供应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继续前进。现实中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农村物流行业发展的掣肘。一方面,物流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随着农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乡村地区的孩子慢慢走了出去。部分农村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返回农村就业的意愿低,而当地一些中老年人接触新领域学习新技术的意愿低,导致农村物流缺乏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再加上农村物流成本高、利润薄,当地居民也不愿意加入这一行业,导致农村物流人才新鲜血液难以涌入,技术人员难以培养,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另一方面,物流专业人才质量不高。目前乡村地区相关从业人员多为当地村民,他们出于身体原因或就近原则的实际需要,从务农或务工转行从事物流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只会按部就班的流水线式操作。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对行业管理、包装运输、资源优化、成本控制等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很难针对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农村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改良措施,导致物流环节阻滞,农村物流停滞不前。

3  农村物流发展的实践路径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物流业长足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应着力破解农村物流现存难题,通过对应实践措施的施行促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3.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基础物流设施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物流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高效物流设施来支撑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引领工作,追加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农村物流硬件水平。首先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建设,城乡交通一体化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面提高乡村公路覆盖率,在加强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兼顾分支道路建设,改建并拓宽现有道路,为大型车辆进入农村提供运输保障,畅通物资进出口的渠道。其次要升级农村物流基础寄递设施,重视农村生鲜农特产品冷藏冷链设施的建设,延长产品的最佳赏味期,保障农产品的品质质量。结合农产品生长及存储特点,就近设置冷藏仓储设施,使新鲜农产品实现从采摘到入库24小时内零度保鲜冷藏。通过仓储冷藏和冷链运输一条龙运行模式,延长农特产品的保质期,迅捷高效地为其他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新鲜优质的农产品。第三继续推进农村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营速度提升,引入现代化信息设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尽可能缩小农村与城市信息网络设施的差距。在5G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加持之下,整合物流信息,使货物、运输、装卸能够快速匹配,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对接,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提升物流效益,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物流现代化。

3.2  建设高效运作的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配置合理,将会使物流达到最优。首先要加强物流节点建设,增加农村物流网点整体覆盖率。在广大农村,可将居民活动中心、便利店、供销社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场所改造成农村物流服务点,也可仿照城市社区设置自动提货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农村地区提供快递仓储、收发件等便民服务,扩大村级末端网点的覆盖率。要自上而下地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各地要着眼于县乡村一盘棋,做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县级仓储中心、物流服务中心、分拨配送中心建设,运用和整合好乡村在交通、邮政、商贸等部门的优势和资源,实现网络互联、节点共享,打通县级分拨、乡级集散、村级投递渠道,加快向农村地区扩展延伸业务。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各个物流网点的紧密联系,推进各网点间的联合运输。通过北斗卫星、GPS定位等技术对车辆位置、配送环节、取件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协同运输,在统一调度中减少车辆空返、快递丢失、配送重复等不合理的形式。通过整合各个主体的不同资源形成联合配送模式,推动物流网点间达成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降本增效的目的。

3.3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物流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农村物流发展、乡村振兴实现归根结底需要依靠人才。一方面政府要因地制宜采取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各类支持政策,发放相关经济补贴,鼓励大学毕业生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同时制定有助于高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相关策略,鼓励企业积极投身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以校企合作方式为农村物流发展吸纳更多复合型人才。通过政府各项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激励人们积极投身农村物流事业,为乡村振兴奠定更为广泛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核心关键,应全面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通过物流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带动物流效率增长,为发展现代化农村物流产业奠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一方面要努力培养熟悉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具备较强经营能力的现代农村物流管理者,掌握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城市地区先进技术,协调各个地方的资源优势,为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种养植大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奠定人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熟悉物流技术操作的专业人才,定期对现有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对加强运营环节和冷链运输方面的知识培训和能力训练,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批既掌握现代物流技术又吃苦耐劳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农村物流作为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力量,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进程。面对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窘迫困境和瓶颈制约,应着力践行解决农村物流难题的现实路径,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激励体制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物流必将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在提升农村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一路疾驰向前。


文章来源:  《物流科技》  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