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新闻论文 > 正文

陈布雷新闻思想及与新时期的契合

作者:高佳雨来源:《视听》日期:2019-10-31人气:1021

陈布雷,字彦及,布雷、畏垒是他的笔名。他曾在1911年成为上海《天铎报》记者,以"布雷"为笔名撰写评论,闻名于世。后又于1920年任《商报》主编,以"畏垒"为笔名撰写评论。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终年59岁。陈布雷一生中曾从事过两次著名的报刊活动,这两次报刊活动不仅使其在新闻界声名大振,也孕育出不朽的新闻思想。

一.从"布雷"到"畏垒":两次报刊活动

1911他成为上海《天铎报》的一名记者,开始了其第一次报刊活动。在此期间,以"布雷"为笔名,每日撰短评两则,每十日撰社论三篇,"布雷"之名渐渐闻名,陈布雷也被人尊称为"布雷先生"或"布公"。在《天铎报》任记者期间的期间,陈布雷结识了许多报界、文化界人士,如当时在《神州日报》的胡寄尘。他在《天铎报》任记者的生活,用陈布雷自己的话概括就是:怡然自得,兴趣极浓。但最终因年少锋芒显露,遭人所忌,因此不得不结束了半年的报馆生活,离开了《天铎报》。

1920年,他担任《商报》编辑主任,在这次报刊活动之前,陈布雷曾应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请,做过《韦氏大字典》的编译工作,后成为《商报》的编辑主任,正式开始了第二次报人生涯,继续投身于热忱的新闻事业。在此期间,陈布雷以"畏垒"作为笔名开始撰写评论,一周撰写五篇评论,每逢星期日撰写一篇短评。在这次报刊活动期间,他结交了著名报人张季鸾,张季鸾曾对陈布雷作出"其攻击之猛,笔锋之锐,令为读之先自感一种愉快,甚喜我报界之有进步也"的高度评价。然而《商报》经济困难一直未摆脱,严重时欠报馆人员工资常在三个月以上,甚至纸张也无法供应。陈布雷虽苦心经营,但最终凭一已之力无法支撑。1927年,他结束了其报人生涯,离开了其热爱的新闻事业。

二.陈布雷新闻思想及与新时期的契合

(一)政论:革新的有力武器

"陈布雷是现今一流政论家",这是我国著名记者邹韬奋曾对陈布雷作出的评价。陈布雷17岁时在浙江高等学堂学习时深受国文老师沈士远的影响,"沈先生常以《复报》《民报》《新世纪》密示同学。故诸同学于国文课艺中,往往倡言'光复汉物,驱逐胡虏',毫无顾忌,惟有时以口口字样代之而已。"在这样的教育之下,陈布雷擅长用文字来表达个人意志,长于运用评论说理且流畅有力。陈布雷课余又喜爱读《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政论性报刊,这些报刊上的政论见解为其后来针砭时弊的评论功力奠定了基础。

他在任《商报》主编时期,撰写评论倡言"全民革命",反帝反军阀。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其每天密切注视事态发展,时常亲自去各团体获取消息,每天评论反对英国、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鼓舞群众,奔走呼号,陈布雷在当时写给其四弟的家中提到:兄写这封信,是在极繁乱极悲痛的心境下写的。这回学生运动,英捕竟开枪杀人!......速告琯卿,赶快进行爱国只之宣传。呜呼四弟,人间何世?痛!痛!痛!!!

陈布雷将评论作为有力的武器,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军阀的立场,与同时期的大多数保守的人相比,思想活跃,具有革新精神。这一新闻思想契合了当今报纸作为人民大众的"耳目喉舌"的功能,新闻工作就应该做到敢于言论,针砭时弊,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把衡量今天的新闻事业是否公正的重要标尺,甚至能否够长期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记者:报道的有"心"之人

陈布雷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记者要做有"心"之人,但是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表明,记者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应该做一个有"心"之人。这种有"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在报道的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同时还要关注社会民生,除此之外,还有注重新闻内容的独家性。另一方面是指在报道形式上,在报刊上发表言论要做到"深入浅出"。

陈布雷在报刊上发表的言论内容题材多样,涉及颇广。大到由国内外要闻大事,小到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陈布雷不仅在社会民生上是有"心"之人,在国内外大事上也能做到用"心"。1923年6月至10月曹锟贿选期间,陈布雷密切关注,发表文章《昨日总商大会》《为留津议员进行总忠告》《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曹锟之通电》等多篇文章,不恐政治迫害,鲜明的反对曹锟贿选。陈布雷对国际上要闻大事也十分关注,在国际形势严峻时刻,刊出《一周间世界大事述评》系列,密切关注国际大事。

陈布雷曾在接受邹韬奋的采访时提到,记者在写新闻作品时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思想方面的事,浅出是工具方面的事。"深入浅出就是针对一个核心观点,要进行集中的论断,却又不赘述其他。思想上的深入指的是记者要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最终这种思想还是需要通过文字这种工具体现,因此记者在报刊上发表言论要在形式上用"心"。做到深入浅出,才能被读者理解进而接受。

就今天看来,无论是对记者在报道内容上还是报道形式上的有"心"的要求,都有借鉴意义。就报道内容来看,只有既关注社会民生又聚焦国内外大事,才能做到全面报道。就报道形式来看,只有立意又高且通俗易懂的报道才更能吸引读者。

(三)报馆:求学的有益之地

陈布雷在《天铎报》做记者期间,经常为了新闻工作去《民立报》馆请教宋教仁,初次去请教的时候,宋教仁问陈布雷为何来报界做事,陈布雷回答说"为求学问长见识而来,自信较入大学为有益。宋教仁听后感觉新鲜,不禁发出,君闻之否,此君乃以报馆为学校,岂不是海上奇闻乎的感叹"。当时的报人大多将报纸看作是启迪民智的工具,记者应该是传授知识的老师。但是陈布雷却将报馆看作是记者来学习知识的地方,并且还认为在报馆工作比上大学都有益,这种思想让宋教仁难免感到差异。

陈布雷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未留过学,但是他每天关注外国媒体报道的新闻,尝试着学习英、法、日、德四门语言。可见,他将报馆作为求学的有益之地,时刻在学习、充实自己。他还善于引经据典,短评喜用《水浒传》等小说话语,文字简洁有劲。"短评原应单刀直入,句短透纸。用小说中语写短评,更能吸引读者。冗长的评论,拖泥带水,读者沉闷;噜嗦的短评,软弱无力,教人气闷。他的短评,喜用小说中语,实显出其善作短评。"这种新闻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现代新闻传播将新闻传播机构看作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服务大众的组织。但是却忽略了只有在新闻工作人员具备高素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实现上述传播功能,目前诸多反转新闻、虚假新闻等不良现象的存在,正是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低下,职业道德丧失。而在社会信息错综复杂的当下,陈布雷的新闻思想具有可参可学的价值。

三.结语

"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陈布雷的新闻思想于两次著名的报刊活动中产生,同时深受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其在报刊实践中的不断成长,使得他的新闻思想日趋成型。他对报馆的功能、记者的素养、政论的力量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在他的两次报刊活动中形成,又影响着他的报刊言行。

从陈布雷的新闻思想来看,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尤其是在当今处于内外激烈竞争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媒体人为了提高自身素养以迎接来自更高方面的挑战,学习优秀前辈的新闻思想迫在眉睫。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