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新闻从业者共处关系的建构——人机协同
人工智能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事物,目前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甚是广泛,其中就包括新闻生产与传播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变的更加简单,也提高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效率。但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带来一系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相当多的负面影响,如深度报道问题、 |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生产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麦卡赛、明斯基等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与自然智能(natural intelligence,缩写NI)相对应,在计算机科学中,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环境处理信息的“智能主体”来最优化决策 |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生成逻辑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和社会现实的全新批判,并发展了以文化作为批判主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媒介,电影、电视作为文化的表征越来越嵌入到当代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工业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看似平淡的生活。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 |
在线语音直播发展动因探析
随着近几年“耳朵经济”的逐渐成熟,在移动网络音频平台中,以播客、网络电台、有声读物等在线音频形式为代表的传统电台模式,已经开始无法满足用户更深延展、更加细分的“耳朵需求”,于是语音直播开始成为各家移动网络音频平台新的发力方向。一、在线语音直播及其传播特征在线语音直播是指以声音 |
新闻“播说结合”的注意事项
新闻播音,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对广播电视稿件以及深度报道稿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电视新闻播音,就是以电视作为媒介载体而进行的新闻播音,是可视觉化的“新闻”。以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都是经过业务能力培训后持证上岗的真人主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媒体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以大数据、机器学 |
互联网媒体中节事活动的报道分析及其对城市形象的建构
一、长春电影节与长春城市形象城市可以借助大型节事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聚媒效应,尽可能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城市知名度,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发展契机。截至2020年5月10日,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网络信息数据,其中关键词“长春”信息的网页总数量为10 |
新媒体时代舆论反转动因和制衡之策
一、舆论反转与新闻反转界定舆论反转与新闻反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所差别。在网络传播中,新闻反转是指新闻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而舆论反转针主要针对公众态度,泛指公众态度在新闻事件的迭代发布中发生前后发转的现象。新闻反转是舆论发转的因,而 |
传递观与仪式观共同构建“传播”之内涵
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在传播传递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仪式观”,从而构建了双重传播概念。他的传播仪式观一直深受世界传播学者关注。传播学在中国是“舶来品”,2005年《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译本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较早提及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学者是潘忠 |
融媒体环境下地方新闻网站媒体的发展路径
在融媒体环境下,地方新闻网站如何顺着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发展局势而不至于被淘汰出局?如何在认清融媒体时代环境与自身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做出走出困境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转换思维,更好地完成地方新闻网站的宣传任务?这是地方新闻网站媒体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
“一带一路”背景下花山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实景演出《花山》为例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重要衔接门户,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平台,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共赏,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西特色壮美文化走出国门。在成功将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推向世界的经验借鉴下,广西正着力从广西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中打造新一 |
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现实困境与适用性研究
本文围绕“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内涵和时代背景,研究“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现实困境和适用性问题。并结合心理学视角,通过案例分析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挑战,存在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沉默的螺旋”概念辨析 |
视觉化空间中的叙事策略——论电影《寄生虫》中空间意象呈现
2019年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荣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是首部获此殊荣的非英语电影。此部影片的风格、摄影、剪辑、创作思维、空间设计和叙事结构,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其中,本片对于电影空间的精妙设计增强了环境的造型感,其悟性特征将空间之魂融入立意之理,从而辅 |
新世纪新疆少数民族电影中国家形象的符号化探析——以电影《远去的牧歌》为例
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影坛接轨,电影中国家形象塑造进入国际化时期。同期,我国的新疆少数民族电影在多元化创作思潮的影响下,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由“硬性”转为“软性”的传播方式。本文选取了新疆少数民族电影《远去的牧歌》为例,探析其中国家形象符号化的变迁。一、国家形象及其影视化从建国初 |
中国体育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创新思路分析
体育动画作为体育产业和动画产业的重要分支,在创造经济价值、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推动力。除此之外,随着世界进入“冬奥时间”,优质体育动画将助力国家形象的传播、文化自信的提升。因此,中国体育动画如何借势驱动因素发展创新,是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一、我国体育与动画 |
网络大电影环境下海南电影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环境中,海南岛因独特的自然环境褒享“天然摄影棚”的美誉,还建立了多个影视基地,加之政府自2010年以来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力支持地电影行业的发展。而网络时代与多屏时代交融发展,在电影产业与“短视频”文化不停碰撞,导演身份多元化、电影制作平民化。在海南这片土地 |
主体话语权力的缺位——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太太”的形象建构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该片自上映以来揽获了国外很多大奖,是一部受国外认可度和接受度都比较高的电影。尽管在对该影片的评价中,一直有该片迎合了西方对中国涉奇猎艳的想象这种质疑声音的存在,甚至于苏童本人对该片所传达的审美以及主题也并非那么的认同。但毋庸 |
全媒体时代下网络次生舆情的应对之策——以无锡高架桥坍塌事件为例
随着5G技术的到来,技术革命的风潮席卷而来,与此同时,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也有了巨大的觉醒。媒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利延伸,更多的是扮演消息的传递者,舆论的引导者,舆情的监督者。但由于一些媒体不能及时转变角色,在网络舆情高度透明化的今天,次生舆情伴随而生。网络次生舆 |
网络纪录片“精品化”创作策略研究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较2018年底增长1.26亿,占网民整体的94.1% |
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彰显的价值取向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正常运转的节奏,居家抗疫的人们不停刷着与疫情有关的信息。可以说,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仅是对政府应急机制的考验,更是对媒体传播力、引导力的检验。因此,新闻媒体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此次大考中的表现、彰显出的价值取向变得尤为重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传播的创新式发展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对我国新时代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时代发展需要理论指引,需要通过理论宣传来贯彻。在当前微媒体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