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李运萍来源:日期:2014-01-19人气:1043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理论人才,更需要大量技术性、技能型人才。这对河南省的职业教育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河南省职业教育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任务,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专业设置,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早在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决定实施5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并于当年12月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的4大目标。在此目标的激励下,河南省采取多项得力措施,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在空间分布、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等方面有所欠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分布不均衡

1.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区分布不一致

从180个产业聚集区的空间分布来个,各个地区的差别不大,全省18个市区平均为10个,最少的是济源,有1个产业聚集区,最多的是洛阳,有17个产业聚集区。

近几年来,河南省的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11年,河南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78所,高等职业学院58所,合计为836所,每个市区平均为46.4个职业学校。但是职业学校的分布极不平衡,最少的济源,共有8所,最多的是郑州,共有154所。如果再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分开来分析,这种不平衡则更明显,16.5%的中等职业学校和44.8%的高等职业学院都聚集在郑州,而郑州产业聚集区的数量仅仅为8.3%。很显然,这种布局结构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不对接(详情见图1)。

 

图1  职业学校及产业聚集区各地区比例

 

2.与各区人口数量不匹配

从理论上讲,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了满足求学的需要,学校的数量也应该相应多一些。由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2011可知,截止到2011年底,河南省有人口9405.74万人,但是各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阳,达到1027.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其次是周口地区,达到893.9万人,占总人口的9.5%;位居第三的是郑州地区,达到866.08万人,占总人口的9.2%。这三个地区职业学校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9.5%、8.7%、18.4%,除了郑州因为是省会城市职业学校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外,其余两地区的比例基本是略低于人口的比例。但是如果仅仅看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差别就比较大。2011年,南阳、周口、郑州三地高等职业院校占全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4%、3.4%、44.8%!

在河南省的18个地区中,职业学校所占比例高于相应地区人口所占比例的有6个地区,分别郑州、洛阳、濮阳、三门峡、信阳、济源,高出的比例从0.4到9.2不等;在职业学校比例相应地区人口所占比例的省区中,差别从0.1到2.6不等。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相对比较均衡,除了郑州、洛阳、南阳的比例比较高,超过10%以外,其他地区差别不大。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差距较大,尤其是跟人口比例相比较而言,占总人口9.2%的郑州,拥有44.8%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在高等职业院校所占的比例中,高于人口比例的有郑州、开封、鹤壁、许昌、济源五地区,高出的比例从0.3、0.6、1.2跃升到35.6,可见差别之大!

(二)学科结构不合理

1.产业聚集区的主导产业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根据我国产业分类的方法,我们对180个产业聚集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粗框架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首先,从聚集区的主导产业的大类来看。据粗略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二三产业中,将第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有两个,分别是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和新乡桥北新区;将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或者是之二甚至是全部的聚集区数量庞大,所占份额比较大,大约有170家左右;将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聚集区不多,更鲜见把第三产业作为唯一主导产业的聚集区,粗略统计大约有10家。

其次,从三产业的情况来看,在大约350-400个主导产业中,涉及到第一产业的有两个聚集区,都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主导产业为第二产业的最多,大约有300个左右;第三产业的数量虽然处于二者之间,但数量与第二产业无法抗衡,大约有七八十个。

再次,从三产业内部的分类来看,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了绝对优势,大约有280个左右。从制造业的内部构成来看,机电制造类和现代制造最多,二者合起来大约占到第二产业的四分之一还多;其次是食品加工与农副产品加工,二者的数量稍次于前者,也在四分之一左右;位居第三的是纺织类和服装类产业,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少过;位居第四的是化工类产业,大约占六分之一左右。第三产业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数量基本都在10个左右。

2.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结构及其学生数量中原经济建设不对接

在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里面,对高等职业学院的数字统计比较模糊,很多信息均与普通高等学校合在一起,无法剥离,导致分析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这里仅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来大致反映职业教育的学科分类与产业聚集区的大致对应情况。

——在校生人数。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1567770人,其中信息技术类的毕业生最多,达到363452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2%;其次是农林牧渔类,达到247899人,占总人数的15.8%;再次是加工制造类,达到247899人,占总人数的12.6%。

——毕业生情况。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毕业529025人,其中,信息技术类的毕业生最多,达到144316人,占总人数的27.3%;位居第二的是加工制造类的毕业生,达到841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5.9%;位居第三的是医药卫生类的毕业生,人数达50308,占毕业生总数的9.5%;农林牧渔类的毕业生人数位居第四,达到4386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3%(详情见图2)。   

图2  各科类毕业生比例图

——招生情况。2011年的招生情况,与三年前相比,也就是与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相比,其比例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招生人数位居第一的还是信息技术类,人数达到121313人,占招生总数的21.3%,但与同年的毕业生人数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位居第二的是农林牧渔类,招生98934人,占招生总数的17.4%,同比增长了9个百分点还多;位居第三的是加工制造类,招生68734人,占招生总数的12.1%,同比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由图3可以直观看出,虽然信息技术类的招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相比有所下降,相应的其在校生人数也会下降,但毋庸置疑,其规模还是最大的;加工制造类产业的在校生人数也会因为招生人数少于毕业生人数而有所下降,但是其下降比例超过了信息技术类,导致其位居第二的位置发生了转移,被农林牧渔类赶超;教育类专业也因其招生人数剧增,在校生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情况。

由中等职业学校各科类学生的情况可以大致看出,与聚集区的主导产业结构差别很大,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专业而言,在聚集区的主导产业中的位置不但不靠前,相反还有点靠后,而我省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数却最多。类似的还有农林牧渔类专业,在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从聚集区却鲜有将第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就说明产业不对接,毕竟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农林牧渔类产业需要大量人才。但是作为覆盖面极为广泛的产业聚集区却少见利用这个优势的,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图3  2011年各科类学生情况比例图

3.各学科学生数量的变化比例与中原经济建设不对接

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总数为569553人,与2010年相比,其招生人数下降了56048人,下降了9.0%

为了较为直观地看出各科类招生人数的变化,根据统计提要里的数据制成了折线图(图4),从折线图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变化比较明显的专业是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这些学科都有大规模的升降趋势。但是对于有些小学科来说,由于其人数比例较小,虽然在折线图上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其变化比例却相对较大,如资源环境类,2011年的招生数比2010年多3113人,高出150%。

图4  2011年与2010年招生变化情况

整体来看,2011年招生数比2010年高出十个百分点的学科有资源环境类、土木水利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体育健身类、教育类,涨幅从12.5%到178%不等。其中,资源环境类、信息技术类、教育类分别为150%、178%和120.1%。2011年招生数比2010年招生数下降比例超过十个百分点的科类有农林牧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旅游服务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和其他类,降幅从10%到81.4%不等,其中降幅超过30%的有轻纺食品类(45.3%)、休闲保健类(34.1%)、旅游服务类(32.8%)、司法服务类(38.8%)和其他(81.4%)。这种变化趋势与产业聚集区的主导产业不一致,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因为产业聚集区主导产业的需求及时作出调整。

(三)专业设置分散

为了了解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笔者在百度里面一一查找河南省58所高职院校的网页,从其学院简介或者是院系设置里面查找学院设置的院系或者是系别。由于几乎每所院校都开设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专业,再加上每个系或者二级学院都开设至少两个专业,所以为了统计的方便,我们只对河南省58所高等职业学院的二级学院或者教学系做了统计,但是排除了基础教学部、体育部等跟高职教育差别比较大基础学科类单位。再加上有些学院在介绍院系的时候可能只介绍了自己学院的主打院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对其所开设的所有院系进行一一查证,只是根据学院的简介或者是院系设置部分对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其院系设置进行了粗略调查,但是由于相应的院系跟其下设的专业所属的大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院系至少包含一个下属或者是更多的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南省高专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数量肯定多于我们目前统计出来的数字,但是从河南省高职院校的院系设置的粗略统计,也可以大致看出来河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国家颁布的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我们按照国家设置的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公安大类、法律大类19个大类对河南省58所高等职业院校的院系设置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在19个大类中,河南省高职院校的院系共有326个,这326个院系涉及到17个大类,没有涉及到的两个大类是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其实,在很多院校都开设有文化教育类的院系,但考虑到跟聚集区主导产业的差异比较大,就舍弃了这一部分内容。下面对58所高职院校在这17个大类中的分布情况作一简介。

 农林牧渔类的院系有6个,交通运输类的院系有17个,生化与药品类的院系有23个,资源开发与测绘类的院系有6个,材料与能源类的院系有7个,土建类的院系有28个,水利类的院系有2个,制造类的院系有52个,电子信息类的院系有55个,轻纺食品类的院系有11个,财经类的院系有49个,医药卫生类的院系有20个,旅游类的院系有10个,公共事业类的院系有8个,艺术设计传媒类的院系有22个,公安类的院系有3个,法律类的院系有7个。

在河南省58所高职院校中,有55个高职院校设置了电子信息院系,5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制造类院系,49所高职院校设置了财经类院系。对于这几个院系来说,基本是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设置,如果一个院系按平均有2-3个专业来计算,那么就更加可以看出专业的重复率了。从这里也可以粗略看出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雷同现象。

2009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的熊光慈老师对河南省的56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专业设置已经涵盖国家颁布的19个专业大类,共设置专业356种,其中目录内专业331种,目录外专业25种,共有2 022个专业点。其中,电子信息类352个,财经类293个,文化教育类277个,制造类213个,艺术设计传媒类163个,土建类160个,旅游类75个,医药卫生类69个,农林牧渔类68个,轻纺食品类67个,生化与药品类60个,交通运输类39个,材料与能源类38个,资源开发与测绘类35个,法律类35个,公共事业类34个,环保、气象与安全类22个,公安类13个,水利类9个。

表1 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

专业大类

2011(院系数量)

2009(专业数量)

农林牧渔

6

68

交通运输

17

39

生化与药品

23

60

资源开发与测绘

6

35

材料与能源

7

38

土建

28

160

水利

2

9

制造

52

213

电子信息

55

352

轻纺食品

11

67

财经

49

293

医药卫生

20

69

旅游

10

75

公共事业

8

34

艺术设计传媒

22

163

文化教育

 

277

公安

3

13

环保气象与安全类

 

22

法律

7

35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在河南省56所高等职业院校共设置356个专业,平均每所院校设置36.1个专业。所开专业涵盖面广,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财经类专业、文化教育类专业和制造类专业。56所高职院校开设信息类专业352个,占总专业数的17.4,平均每所院校6.3个;财经类专业293个,占总专业数的14.5%,平均每所院校5.2个;文化教育类专业277个,占总专业数的13.7%,平均每所院校4.9个;制造类专业213个,占总专业数的10.5%,平均每所院校3.8个。其余专业的数量虽然比这几个少的多,但是各个专业的数量不难看出,每所学校的平均数超过一个的还有艺术设计传媒类、土建类、旅游类、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生化与药品类。这说明如果按平均计算的话,基本上是56所院校都开设了以上专业。

虽然我们的调查与熊光慈老师的不太一致,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可能跟我们统计时舍弃了文化教育类专业有关,导致这类数据缺失;其二,也可能跟我们统计时只是选择了院系而不是专业有关。其三,可能也跟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有关。如果剔除了这些因素,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位居前三位的是电子信息类、制造类和财经类;而熊光慈老师的调查中位居前四位的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财经类专业、文化教育类专业和制造类,如果剔除了文化教育类,那么位居前三位的专业是一致的,只是顺序稍微有所差别。

虽然我们的调查数据不太精确,对专业的描述只是大致估计,缺乏精确性,但是我们数据的优势在于是最新的资料,能从一个大致轮廓上反映出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大致情况;虽然熊光慈老师的调查数据比较久远,用的是2007年的数据,但是熊老师研究的优势在于其数据的精确性,能准确反映出当年河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对两次调查数据的综合比较与分析,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我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分散,难以形成地方特色。

(四)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虽然说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不完全对等,但是在学生素质、教学大环境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办学条件越好,越能吸引到学生与优秀的教师,相应的办学质量也会相对较高,所以在无法确切对教学质量做一评价时,我们仅用办学条件来说明这个问题。

1.师资状况

师资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师资力量配置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生存与发展。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生师比在不断攀升,2011年达到27.1:1,与教育部规定的20:1差距很大。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从2007年的12.6%上升到2011年的18.4%,提升了近6个百分点,可以说双师型建设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但是与国家30%的比例要求相去甚远。教师合格率相比2007年,提升了11.2个百分点,但是与河南省普通高中94.99%的合格率差距较大。而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合格率的地区差异很大,合格率最高的是鹤壁市,达到95.99%,合格率最低的是濮阳市,达到75.4%,可见地区间的不均衡性。

 

 

表2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情况

 

专任教师(万人)

双师教师比率

学历合格率

生师比

2011

5.83

18.4

86.04

27.1

2010

6.04

17.3

83.06

26.6

2009

5.95

15.5

79.91

 

2008

5.59

16.8

77.48

26.3

2007

5.33

12.6

74.85

 

   由于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里关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数据多跟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或者是本科学校混淆在一起,所以很难找到高职院校的具体数字。所以我们的统计受到了限制,根据资料情况,我们仅仅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师比做了统计,2010年和201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8.5和17.4,而同时期河南省本科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4.2和14.7。

2.硬件建设

由表3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硬件建设除了建筑面积的起伏比较大外,其余基本处于稳步增长趋势。但是与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相关规定相差较大。而且这个规定是对于新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的最低标准,可是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水平竟然与这个标准的差距还非常大,尤其是生均建筑面积,这不得不令我们进行深刻反思。这个结果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晨和马树超老师的研究结果一致,河南省的硬件建设全不达标。

表3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办学条件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图书(册)

设备值(元)

2011

23.6

7.45

21.4

1585.4

2010

27.9

10.2

20.8

1521.4

2009

22.8

8.6

16.9

1095.7

2008

22.4

8.5

18.1

1270.7

教育部标准

33

20

30

2500

差距的比例

28.5

62.8

28.7

36.6

 

 

 

二、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职业教育响应策略

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职业教育要不断调整其发展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河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

1. 调整空间布局

虽然说现在的交通比较发达,省内的流通不算难题,但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过度集中于省会郑州,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表现更为突出。建议调整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使每个地区的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其好处在于:一是便于学生就近入学;二是便于与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吻合;三是便于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 科学设置专业

目前河南省的专业设置比较分散,专业集中度相对比较低。建议根据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的需求情况做以下调整:一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把各个地区分散于各个学校的相同或者类似的专业合并到一个或者两个实力比较强的学校,这样可以既发挥该学校的优势,又可以集中该地区的资源,以培养出高水平的毕业生。二是调整专业的内部结构。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把“新型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之一,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列,可见其重要性。而要发展新型农业,必须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与此相对应,职业教育也必须对传统的农业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现代农业的份量,并增设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农学类、农业工程类与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以适应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但是我省的农林牧渔类专业开设比较少,而且所开设的专业多是传统农业,与河南省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的要求不适应。因此,建议调整部分专业的结构及比例,使其更加适应河南省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新专业。有学者曾经对河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19个专业大类中,农林牧渔类、材料与能源类、环保、生化与药品类有20%左右的目录内专业尚未设置。公共事业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仍有50% -70%的目录内专业尚未设置。建议河南省根据产业升级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适当开设新专业。四是对于那些需求度不高、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建议考虑合并到其他相关的院系或者干脆放弃,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业与急需专业。

3. 打造地区特色

河南省地域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各个地区主导产业也不同,因此各个地区要在充分考察该地区主导产业的需求情况及各个学校的优势资源后,对分散的资源进行调整,将某些具有该区域特色的专业打造成该区域的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以扩大该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教育也更容易与当地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便于学生及时进行顶岗实习与实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型人才,也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既要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培养大批的一线工人;也要调整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比例,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要求,将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向上延伸,逐步设置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来看,河南省有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但是三个体系之间缺乏相互的联系与贯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虽然也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但是比例非常小;其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我们曾经对河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过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700份),结果显示55.7%的学生愿意继续升学,而且当问及就读职业学校的原因时,19.6%的学生是因为职业学校也可以升学而且竞争力不强才来的。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仅仅有5%,与中职生的诉求相距较大。而且通过对同时招收对口生源和普通高中生源的某些专业的调查表明,中职生源的学生不但不比高中生差,而且在很多方面还优于普通生源。所以,建议适度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比例,增强中职生学习的动力,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多的愿意学习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同时也能促使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其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5. 改善办学条件

由河南省统计提要上的统计数字及华东师范大学陈晨、马树超老师的调研结果可知,与2010年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相比,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上都不合格。对于一个地区的职业学校来说,如果基本的办学条件都达不到,那么其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所以,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要从师资、硬件设备等方面逐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师资、留住优秀的师资,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职业学校。

 6.灵活设置招生计划

今年的招生计划就是三年后的劳动者,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招工与毕业生的就业。因此,招生计划的制定要有预见性,要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预测出主导产业未来几年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对需求情况进行细分,哪部分是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的,哪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的,哪部分是培训可以满足的。根据这些细分信息及各地区、各所职业学校的优势,从地区招生计划、专业招生计划到学校招生计划逐步细分,以确保培养出来毕业生的数量、专业结构、学历层次能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

7.教育与培训并举

学校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的,对于提升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河南省来说,不但有大批未来的劳动力,更有大批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城市下岗人员,这些劳动力是现成的,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进行简单的劳动。因此,建议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些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传授其一定的谋生技能,提高其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初步的生活技能培训,使其能融入城市、融入企业的生活,而不是作为被忽视的边缘人。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