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简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作者:刘姣姣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10人气:9131
 

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以惊人的毅力和严谨的态度研究了大量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其他领域的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深入地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序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发展已到了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序言》是一篇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性著作,也是马克思首次从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高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出的精辟阐述。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他在《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同时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人们必须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和自然的关系就是生产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又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人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它表示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和社会性。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形式。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认为,法和国家等上层建筑形式的产生不能从它们自身中来寻找,也不能从人类的精神方面来寻找,他指出,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所结成生产关系的总和才构成了上层建筑存在的基础。“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经济基础既然是整个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那么它就决定并制约着整个上层建筑的发展程度和规模。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首先表现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的根本变革,即消灭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而旧的上层建筑的其它部分,如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观点则变化得比较慢。这就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是更加长期和艰巨的。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相反,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马克思在《序言》中富有指导性地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里,马克思对意识产生的根源进行追溯,强调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实践的冲突中去解释意识。而社会意识之所以不能成为根据,是因为它本身是时代变革的结果。
四、关于社会革命的原理
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要求推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的生产关系,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要竭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并利用国家政权镇压革命阶级。社会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决定性环节。
五、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历史上以此演进的社会形态大体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而这种对抗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益尖锐,并创造出解决资本主义对抗的物质条件,最后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使人类获得最终解放,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样,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资本主义的灭亡而告终。

【参考文献】
[1]许斗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社会理论的当代解读———兼对马克思社会生产力发展之决定作用的认识[J].福州大学学报,2007(0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黄希贤.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文献——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4)
[4]童小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濮良贤.《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内容简介[J].实事求是,1985(S1)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