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林清卿、西门派与薄意雕刻

作者:张光卿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15人气:1032
 “薄意”是寿山石雕诸多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独门别类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少有的以技法要求与审美取向相结合而命名一种雕刻技艺。“薄意”与画像石、砖剔地雕、留青竹刻虽材质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不同的传统工艺品种之间相互渗化的结果,也是传统雕刻技艺源流的延仲和发展。“薄意”是寿山石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特有的雕刻手法,福州的寿山石雕不断从传统雕塑艺术中汲取营养,历经上千年的开创、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发展出圆雕、浮雕、透雕、印钮、镶嵌、薄意、微雕等七大类雕刻表现手法,成为中国传统雕刻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林清卿使薄意技艺趋于成熟。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文化层面:一是民间的大众业余活动;二是民间或宫廷的职业化生产;三是文仕阶层的雅玩闲事。处于中间状态的职业作家群落,上则达雅,下则随俗,这就出现了雅俗分流。这种情况下寿山石雕工匠在艺术风格上形成著名的“西门”和“东门”两个流派。清初期,福州寿山石雕的艺人高手辈出,刀法浑厚纯熟。康熙年间的杨玉旋,周尚均,艺冠当时。同治、光绪年间的潘玉茂、林谦培二人在继承杨、周遗法的墓础上各自发挥,使寿山石雕在风格上形成了“西门”与“东门”两个艺术流派。“东门派”以雕刻观赏性的陈设品为主,供应世俗和市场的需要,作品注意巧色和专业效果,刀法多雕镂结合。“西门派”则以雕品以印章和小品为主,专供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收藏、玩赏和使用。故作品有深蕴高尚、雅致的书香味。且有部分艺人与社会名流多有交往,无形中提高了西门派的地位,成为当时上流社会应酬的最佳礼物。
林清卿出生于“西门派”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林清卿(1876一1948),福州市西郊观前凤尾乡人。林清卿少年师从凤尾村寿山石雕“西门派”门人陈可应学习雕刻技艺,二十岁左右后放下刻刀转而习画,几年后又重拾刻刀潜心钻研薄意技艺,溶雕、画于一炉,终成大器,为文苑艺林所推崇。                                  
林清卿“薄意”刀法老辣、精到,作品清新雅致、意境深幽、意趣横生,不仅工艺精致、精巧、精萃,并且能在创造意识的支配下,充分传达出艺术表现的感染力,这些都是同业艺人所难能及的。许多人也学习林清卿的“薄意”,避裂痕、掩瑕疵、用巧色,然后就是凭画谱以画入石,但是却只能形似而不得其神。林清卿与传统寿山石雕艺人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创造与模仿的差别。传统艺人十分注重“图”、“图样 “,这些“图样”虽世代相传,一定程度上缺乏生命力,难以具有打动人的力量。而林清卿的“图”是在包含了诸多画家、收藏家思想的灌输之后,再融会贯通于想象之中,在“胸有成竹”中诞生。其构图、意境、意趣或意象乃至于形式规律,都在“薄意”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和逐步完善。这就不但要有十分强的创造能力,通达艺术表现的形式规律,还要充溢着内在的精神与情感。这正是创作与模仿的根本差别,亦是艺术家与传统艺人的分水岭。
 
林清卿的薄意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大大突破了其先辈寿山石雕刻题材的局限。花鸟草虫,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尤其是花鸟草虫,其传世作品占多数。林清卿在“薄意”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有明显的文人画取向。人物中表现古代文人、名士的题材,如《羲之爱鹅》、《米癫拜石》、《竹林七贤》等,表现文人超越世俗的《踏雪寻梅》、《秋山行旅》、《垂钓图》、《访隐》、《隐庐》、《赏梅》以及以渔、樵、耕、读、泛舟为点睛之用的山水题材也颇能体现文人的精神和情操。在传统的花鸟题材上,梅兰竹菊还是主要的表现对象。宗教题材也是重要部分,例如人物类体现佛禅的“薄意”的《坐禅》、《悟道》、《一行观天象》、《罗汉》等。
 
林清卿在“薄意”创作中,着意追求文人画的意境美,并把这种绘画形式的审美标准作为其创作的终极准则,从而使“薄意”艺术上升到纯艺术的高度。所谓意境,“是指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感、思想、意趣与富于形象性的生活图景交融一体而成的艺术境界。”【3】而林清卿的“薄意”作品,正体现了这种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境界。从美学上讲,“意趣”、“意象”、“意境”三意并立的审美结构更能符合主客观交融的全部审美内涵。趣者重情调;象者重氛围;境者重景物。故花鸟言意趣,人物言意象,山水言意境。林清卿的花鸟“薄意”,灵巧生动意趣盎然;其人物“薄意”以形写神,是融合了形象、心理及其环境氛围的诗化表现;其山水“薄意”,那种文人隐逸超然的意境美随处可见。林清卿在“薄意”创作中追求意趣、意象、意境的艺术表现,与前代寿山石雕工艺品相比,充溢着更丰富的艺术情感、人文精神,也寄托了更深沉的审美理想。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意趣、意象、意境是否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不但是艺术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判断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分界线。林清卿的“薄意”艺术,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的表现语言,使其从传统工艺美术中脱颖而出,成为纯艺术王国的一朵奇葩。
 
林清卿一生没有正式收徒,技艺也不传子,只有少数一些艺人得到他只言片语式极为有限的“‘言传身教”。林清卿薄意工艺的艺术风格或样式构成主要是通过其“薄意”作品自身的形象得以向私淑者传播并发展,也就是所谓的“物传”。林清卿别开生面地熔雕、画于一炉,前所未有地发展了薄愈技艺,使其独树一帜,成为无数同道人追摹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陈子奋.颐谖楼印话.汕印本
[2]郑丽生.寿山石资料汇编.民国手抄本
[3]王世德.美学辞典[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