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简析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作者:刘席伯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16人气:2750
 中国画的题材繁富,表现方法多样,不同题材、样式的创作方法,起源于东晋,形成于唐代,经过历朝历代画家们不断对绘画理论与实践的概括提炼,发展到北宋时期时,无论从技巧、理论上都日臻完善,更加系统化、类型化。
一、国画的表现形式
(一)工具材料的运用。国画采用的工具材料,可归纳为笔、墨、纸、砚。尖而软的毛笔,笔锋变化无穷,在绢纸上将笔墨的情趣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软毫笔打墨汁渲染着色,均匀不着痕迹;硬毫笔白描人物勾线;兼毫笔刚柔相济。墨的不同使用也会呈现不同浓淡变化、深浅层次。在纸上或者在绢上作画,表现的笔墨和色彩的变化亦是有不同的意境。倘若用端砚作画,墨液发挥慢,色泽深沉。这些都给国画带来了相当独特的表现力。
(二)内容题材的选择。题材和内容大致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国画中的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鲜明,刻画的逼真传神。如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景色为主的绘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和人融为一体。山水画讲求意境深远,山水之中有美诗,一幅山水既是一首诗,一幅山水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情。花鸟画表现的是大自然的生命力。这三种画相得益彰,升华着我国国画的真谛。
(三)与古典艺术相结合。国画深刻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紧密结合,交相呼应。国画不仅与诗文的能完美结合达到深远境遇,更与书法、篆刻、剪纸等不同类型的古典艺术相得益彰。 
二、画的美学特点
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的统一。要在有限中去表现无限,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而引发看图人的审美想象。形神统一观:形就是形似,是对物象外形的描绘;神即神似,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最准确、最集中地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本精神,是构成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审美尺度最根本的审美要求。气韵生动着眼于宏观的自然与人生,立足于艺术的生命结构和自然生命运动的统一,更具有艺术本体论的深刻涵义。天人统一观:内涵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相互统一的。艺术家应将自己融入自然。心物统一观:"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表示审美主体,也就是人,"物"则表示审美客体,即客观事物。虚实统一观:"虚"指虚构、虚灵、虚幻;"实"指实体、实事、实物。中国画十分讲究虚实关系,中国画讲究含蓄,追求诗情画意,反对直露,正确处理虚实关系,是构成中国画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段。中和为贵:中和是指统一体的协调性和韵称性。孔子的中庸之道,即为中和。中国画十分重视主体心境的和谐。
三、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墨彩的多种表达给笔法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墨彩的干、湿、浓、淡焦变化,墨法的渍墨、破墨、焦墨、宿墨的使用所呈现的多样特殊效果,也使得线和墨的千变万化成为可能。画家要把胸中的意象变成画面上的可视形象,必须通过笔墨来传神达意。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张彦远的“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要求“墨分五彩”的传统理论和技法。以最少最精练的线条和变化莫测的笔墨来表现丰富而复杂的内容,达到一以当十,以少胜多,表现艺术形象的形神、意境和气韵。这些阐述都是历久不衰的。
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它既表现物体的造型(体、量、质和空间)结构,又表现画家的意象情趣(气质、情思、性格)。从传世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能够体味到顾恺之的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线描,吴道之的线描“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这些线中包含着画家的创作情感、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
 中国画所表现的物象造型结构,是为了表达画家的情思意趣和精神境界。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的节奏感,从而形成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具有音乐的韵律、顿挫、节奏感和形式美,这种意韵结合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国画艺术的特有魅力。
四、中国画的技巧之一 用色。
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综其所述,中国画的理论、技法与审美特征,还有待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只有在继承和发扬的前提下,结合现代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锐意创新,才是我们民族文化和绘画发展的必然之路,这也是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