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构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设想

作者:王娟娟来源:日期:2014-09-03人气:642

摘要: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式。一方面,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另一方面,它又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一起组成了体育文化群,因此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开放系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实现体育锻炼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发展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园   体育文化

一、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形成的动因,主要来自校园内学校体育开展的状况,学校体育发展的硬件建设、体育竞赛的水平、参与竞赛的人数,参加者的积极程度等。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的整体,作为这个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时常会成为校园文化的重头戏。作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之一的校园体育文化, 它包括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3 方面。

本文以河南省8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 从学生( 238 人) 对体育的认识、体育知识、体育活动、学校的体育风气、体育宣传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并就如何建设普通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作了探讨。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调查结果发现, 对于体育的健身、娱乐等表面功能, 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占 84.7%和 84.3%。但是, 体育对智力、情感、个性的影响, 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只有 56.7%、44.4%、25.4%。

体育风气调查结果显示, 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 1/3, 大多数没有体育锻炼自主性; 经常阅读体育报刊、观看体育节目的学生仅占 1/4 左右; 体育活动以班为单位进行并由体育教师负责的占一半。体育知识由调查得知: 体育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占85%、理论知识 9%、其它 6%; 学生希望获得的体育知识有健身方法 12%、体育新闻 35%、健康知识 51%、其它 2%。日常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 和同学一起锻炼, 男生占 42.1%女生占52.1%; 独自锻炼的男生有 23.4%, 女生有 14.5%。教师指导下锻炼的男生占 15.6%, 女生占 23.6%。其他方式的男生 18.9%,女生有 9.7%, 有体育锻炼兴趣的男生占 71.1%, 女生占 70%。其它因素影响的男生 13.82%, 女生 13.75%。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影响, 男、女生各占 57.41%和 57.5%。媒体影响男生为48.99%, 女生为 49.11%。同学间影响男生是 39.07%, 女生是38.9%。其它因素影响, 男生 13.82%, 女生 13.75%。家庭成员影响, 男生 10.57%, 女生为 10.54%。体育文化宣传调查结果发现, 仅有 20%的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大型国际比赛电视直播, 学校有体育宣传栏占 40%, 仅有 40%的学校每年举行体育节, 学校广播站体育方面的内容占 20%, 学校建有网络体育教学设施仅占 10%, 学生对学校体育宣传工作满意度仅占 17.3%。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得出:

1、学生的基础体育理念是可塑的, 但仍需进一步的正确引导。

2、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被调动起来, 还没有形成主动运动的习惯,大学校园还没有形成理想的体育风气。

3、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 知识面非常窄,更多的是运动技术, 与学生希望获得的体育知识有较大的差距。

4、学生的人际关系、锻炼兴趣、教师的指导、媒体的宣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生活。

5、各校的体育宣传设施少, 宣传方式单一, 宣传力度薄弱, 宣传效果不佳。

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1、体育意识的培养

校园文化中的体育意识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与体育相关的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道德和体育知识四个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各种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让大家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并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2、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

强有力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立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的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学校的体育活动委员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和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要制定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体育的一些法规性文件,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规定都能落到实处,把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中,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3、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械是构成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形部分,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这些物质,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空间,对体育场地要及早规划,合理布局社会各界也要对青年大学生的体质多一份关心,对学校体育设施多一份投资。笔者认为,精细安排、科学布置和整齐洁净的体育场馆也能激发广大师生对体育美好的感受和对体育的向往。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各项功能,能培养广大师生“更高、更快、更强”的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精神,笔者真诚希望广大学者能关注校园体育文化这一崭新的领域,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5、注重趣味性,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力

校园体育文化的趣味性,打破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的大学生活格局,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开展校际间、院系间、年级间、班级间的体育交流,也可以通过体育俱乐部开展联赛、友谊赛、邀请赛等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6、 增强凝聚力,加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和管理

体育俱乐部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众多兴趣相同、情趣相似的参与者联系在一起,开展各种竞赛、健身、消遣娱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相互交往,增进友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7、强化措施,加强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

高校体育要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合理开放体育场馆,尽可能通过各种俱乐部开展余暇体育。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广场体育等大众健身活动,成为社会体育的指导者,成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支持者。

8、加强组织领导,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运行网络,使领导和师生充分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支持师生员工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制定好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动轨道。

9、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以文“化”人

对于体育,我们一定要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它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的功效,健康身体的功能,是我们建立体育文化宣传,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建构,才可能具有感召力。

10、加强体育理论教育,增强认知能力

体育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手段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体现时代特色。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不能只限于体育理论课教学,应把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延伸到课余体育中来,形成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

11、加大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物质文化的亲和力

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营造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结论与建议

高职校园是广大师生开展竞技体育、娱乐体育等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学校有组织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促进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不仅能丰富师生们校园生活,有利于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也构成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景观。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要以校园体育精神为核心,营造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主体的生活,使其在参与中完善自我,同时还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制度建设,开展多种体育文化活动,形成各种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秦香.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的构建与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09.9

[2]宋海辉 贺昭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 第4期

[3]高桂银 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8年 第5期

[4]周学兵 孙国民 王立小.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 第9期

[5]魏子德 王文芹.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策略[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 第10期.

[6] 窦 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J].辽宁师专学报,2003,(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