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工作探析-职业教育论文

作者: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刘勇来源:原创日期:2011-12-31人气:920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工作存在一味仿效本科院校的倾向,某些做法和经验与上级文件精神,原则要求也存在明显的认识、理解上的分歧。因此,本文力图从廓清模糊认识,正确理解“三早”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发展体系,健全科学的培养教育体制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进行规范的可行性探析

关健词:学生党员  培养与发展  评价与机制

在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讲话强调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把优秀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理解讲话精神,对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有一味仿效本科院校的倾向,某些做法,经验也与《细则》和《意见》的原则要求明显存在认识上,理解上的分歧。因此,有必要依据两个文件的指导原则,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进行规范的可行性探析。

一、坚持积极而慎重的原则,正确理解“三早”要求

不少高校提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一定要抓“早”,即“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3】或“早启发、早引导、早选苗、早培养”。【4】虽然,提法或排列秩序略有差异,但都立足一个“早”字。这些做法和经验之谈,确实反映了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一个特点,时间短,速度快,相对于高校发展教职工党员,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教育,培养、选苗,考察的时间大为受限。因此,把工作往前做,赶早,尽量地把培养、教育、考察的时间伸长,以求发展对象更成熟,发展工作更扎实,也无可非议。问题是基层党组织在认识上怎么定义这个“早”?在实际工作中又怎么把握这个“早”?

《细则》规定“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秉承《细则》的精神,《意见》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这里提出了“三早”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使用“早选苗”,“早发展”。《意见》所说的“三早”不一定有对应时间的要求,而“早选苗”,“早发展”不可回避时间概念的界限。因此,“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是针对高校学生周期流动快,时间短的特点,为具体贯彻落实好《细则》而提出的指导性要求。如果不能把握好《细则》和《意见》的原则性精神,盲目追求早选苗,早发展,就可能带来种种不良影响。“早发展”是在一种“积极”情绪的催动下,要莫不讲发展程序,要莫是突破规距,否则,无所谓早。《细则》规定一年以上培养教育期,而“早发展”很容易为临时动议,突击发展党员,提供借口和理由,导致对党的队伍建设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早选苗”“早发展”还容易把本来就短促的考察期用一个“早”字进一步缩短,造成心浮气燥的发展环境。使得培养考察人把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做为一个简单的任务来完成,不可能深入细致的履行责任。如果不能理智,正确的理解“三早”,把握“三早”,而是盲目扩展,无异于是一种“早产”的“催生剂”。

《意见》要求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坚持积极而慎重的原则。秉承《意见》的原则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我们应该给“早”一个较为科学的界定。所谓“早选苗”在实际发展工作程序中即选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对象。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更短,再加上又普遍实行2+1的教学模式,有的基层党组织把“早选苗”放在了入学的第一学期,虽然会有动态的过程,但仍显得过于仓促又不科学。学生以学为主,一学期未完,学习成绩尚未出来,“早选苗”就会缺少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把选苗放在第二学期是坚持“慎重”的做法。由此,可推断出“早发展”的底线不会早于第四学期。允许有灵活性,但不能主观出奇的早。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理念,正常时期,在大学生入党培养考察过程中,在流动周期快,时间本来就短的情况下,应尽量依据程序,把短拉长,而不要催生心切,去层级式的加码抢时间。至于说“火线入党”,前提是特殊情况,非常时期,重大事件会对一个人的考察起到决定性作用。没有风霜雨雪,发展党员最好不要采用特殊手段,启用特殊程序。因为“早产”不是规律,不可追求,否则,党员的发展质量会隐存先天性不足。

二、全面把握党员条件,建立科学的评价发展体系

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而且《意见》要求高校党组织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具体化。具体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发展体系,因为评价发展标准关乎到选什么苗,发展什么人的问题。如果说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在大学生中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不仅具有导向性,带动性,更是为了保证党的队伍建设选苗的准确性,发展的优质性。

目前,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过程中,要莫过于依赖主观印象,要莫过于依赖客观的量化指标。主观印象的评价主要表现为,是否是学生干部;是否听话,遵守校纪校规;是否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是否得到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好评等。客观量化指标主要表现为,看重学习考试成绩,分数排名靠前,不能补考,不能挂科,甚至把考试成绩放在一票否决的位置;看重学生获得过的奖励和荣誉称号;看重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次数等。过于依赖主观印象,容易造成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官本位”思想,或者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过于依赖量化指标,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偏代全,挫伤和影响一些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要防止和纠正这两种倾向,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可以通过设置模块的形式进行,各模块之间可以有重有轻,可以给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系数,但任何模块都不要轻易拥有否决权,力求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较完整的评价和判断,不会究其一点而做出肯定和否定。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有学习成绩的要求,但又不要唯分是举。学习成绩绝对是重要的分值,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学生以学为主,要做先进和模范,第一要求就是要体现在学业上。但把考试成绩的排名放在发展的入口关上,又是不科学的,因为一纸考试成绩并不能对一个人是否是优秀人才做出公正的评价,而“考试英雄”,“高分学生”也不一定就是党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成绩要求上应当把卷面考试,实验实训考试,技能操作成绩,平时学业成绩,各项竞赛成绩综合考虑,良好为一般要求。成绩不能挂科是必要的,如果挂科,说明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尽管其它方面可能优秀,但要发展一个,带动一片在学业主体上就难以服众。这就是重成绩,不唯成绩要把握的度。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发展要求可各有侧重。在发展学生党员中学生干部具有一定优势,因为选拔学生干部一般会有综合素质的要求。但是,不要把是否是学生干部作为评价发展党员的印象标准。更不要让学生干部成为发展党员的“专利号”,要特别关注普通学生的入党要求,和学生干部相比,他们的成绩要求可高一些,服务集体公益活动的评分可低一些。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入党,条件和标准可略有侧重,但不能以偏代全,也不能苛求创造完人。对学生个性的评价,要有独到的眼光,教学生先做人,后做事,不只是看他听不听话,具不具备服从意识,而是要看他是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觉悟的人。听话、守纪,是要听党的话,守党纪国法,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动摇,有敢于为真理斗争的精神。如果一个只是听话,只是简单具备服从意识的人对党的事业来说他总是被动的一员,很难在群众和同学中产生鼓动力,影响力。而且还会影响党的队伍建设,使党的队伍的战斗力,生命力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两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在定性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或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的态度,入党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信仰的选择,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不能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与党保持一致,对任何申请入党的人,这都是根本的要求,是应该拥有否决权的。在定量评价中,指标的量化要科学,要有实际意义,但又不是斤斤计较,简单以数字论优劣,入党本身又是一种先进性的选择,在评价中要注意入党积极分子一贯的学习态度,生活表现,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主要看思想觉悟,看主流,看本质,看群众的公信度。让定性评价显示“亮点”,让定量评价衬托“亮点”,性量互证,保证把真正高素质的大学生送进党的队伍,使他们能成为党旗上一颗永恒的星。

三、“三线交合”,健全科学的培养教育机制

强化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指从选苗,确定为培养考察对象,到发展成为党员前后的全过程。强化全过程的培养教育,使之过程化、规范化、经常化,是党员队伍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抓好、落实好这个环节,必须健全科学的培养教育机制。所谓科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实际,切合实际,使主观的愿望和客观的实际能结合起来。在高职院校教职工党员数,或现有学生党员数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大基数之比相差悬殊,按照现行的发展规范,培养力量明显薄弱了,规定动作很难按时到位。以高职院校的一般情况为例,学生管理多以系为主,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与发展也是由系的党组织承担。或成立专门的学生党支部,或由教职工党支部分担。前者主要由学管人员中的党员,为数很少的学生党员组成。高校新生党员廖廖无几,加上高职院校2+1模式,发展的学生党员都是“预备身份”,承担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人的职责又是不适宜的,设立专门的学生党支部处于两难境地。后者相对于前者,培养力量有所增强,但教职工党员,一般教学任务繁重,要同时承担4-5人以上的考察对象培养任务,工作到位难度很大。

健全科学的培养教育机制,体现在党委重视上,一是选拔高素质的教工党员从事学生工作,加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力量,对现有学管人员中非党员,加大培养力度,在程序范围内予以优先考虑发展;二是合理设置党的支部,化解过重的培养任务。现在,高职院校在管理层面,一般分为教学线,行政线,学生线。三条线的党组织机构分别设置,从比重分析,行政线的党员多于教学线,经常讲齐抓共管,就可以考虑“三线交合”,将行政线,学生线的党支部分解配置到教学系,交合设置党的支部。这种配置只是在党内层面,不涉及功能,结构方面的问题,是实际可行的,即能帮助各系支部化解培养任务重的困局,又能强化培养教育的职责,提高质量。

健全科学的培养教育机制,要力戒盲目性和理想化。《意见》要求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但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一些党务工作者盲目的,或理想化的对《意见》的目标要求进行程级式的加码分解,推出高校学生党建新目标,“一年级班班有党员,二年级班班有党小组,三年级班班有党支部”。【5】这种目标分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更缺乏原则性。新生入学已被确定为入党培养考察对象的是极少数,有的时候一个年级都没有,即使承接式培养发展,也难做到“一年级班班有党员”,除非新生递交入党申请后,直接启动发展程序。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教学模式,以班级和年级设立学生党支部不具备现实可能性和操作性,可以考虑从一年级二期分年级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小组,从二年级二期建立学生党小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完全参照党的组织活动的要求、安排开展。注意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小组,学生党小组的作用,同样可以在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产生堡垒效应。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把握程序性,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去实现创造性,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N] 光明日报 2009-12-25(1)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 光明日报 2009-9-28(1)

3、  庄少英  加强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管理[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4、  丁慧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7-04

5、  王丽萍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模式[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