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凸现电视时政新闻“视听兼备”优势——以近几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消息为例

作者:盛杰来源:《视听》日期:2015-01-17人气:661

近年来,电视时政新闻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视听兼备”的优势,成为寻求提高电视时政新闻品位的突破口。电视时政新闻画面发展到今天不能再停留在只见人物张口没有人物声音的所谓纯图像的再现上,画面与同期声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随着电视的发展,电视时政新闻画面语言已经成为电视新闻品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近几年来荣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电视新闻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如《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胡锦涛总书记同福建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和在闽台胞共迎新春佳节》、《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国庆期间北京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胡锦涛在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向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胡锦涛同延安老区人民共迎新春》、《胡锦涛在河北考察工作》等。观众从这些新闻的画面语言中所感受的,决不是读报纸、听广播所能比拟的。这些电视时政新闻如果没有记者抓拍画面和采制同期声的表现力,而停留在只见人物张口没有人物声音的所谓纯图像的再现上,那么这类电视时政新闻几乎没有成为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奖的可能。

根据电视时政新闻采录的特点和电视新闻规律,电视时政新闻“视听兼备”的优势运用应强调几大特点:

一、电视时政新闻画面语言的结构及作用,是相对于一条电视新闻片的整体而言,既不是在解说词的要求下完成画面语言的表述,也不是脱离解说词独立去完成,而是“视听兼备”优势的准确运用。

以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电视新闻《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中央电视台2012年11月29日《新闻联播》节目首播)为例,请欣赏原文摘要:

【导语】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正文】29日上午,习近平等来到国家博物馆,走进一个个展厅,仔细观看展览,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

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等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

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说,【同期】刚才我们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宣誓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观后感触良多,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这个民族,近代以后,遭受苦难之深重,付出牺牲之巨大,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开始了安排自己国家的建设的伟大进程,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自1840年以来,我们是持续奋斗,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大家都能感到,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回首过去,我们全党的同志要牢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审视现在,全党同志都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么我们展望未来,全党的同志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还将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奋斗的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地为之共同努力。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该作品记录的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此次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后,新进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首次集体亮相。在活动前,央视时政部的编辑记者前期介入,实地踩点,了解展览的每个细节,并就展览重要环节的采制进行策划设计,力求运用电视语言展现活动中领导人的面貌。新闻中,形象地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展览的过程和情景,阐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路和发展理念。新闻充分运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量同期声,长达7分多钟,展示了总书记从容大气的风范。其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句,掷地有声地宣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宣言,都以同期声的形式完整的,不做任何修饰的展现给了观众,给人以极强的视觉震撼。电视时政新闻画面语言、解说词和同期声既不能相互干扰,也不是必须解说什么画面就表现什么。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优化画面语言,巧用同期声,使电视时政新闻“视听兼备”优势取得最佳传播效果。整个新闻突显了和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坚定决心,刻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魅力。新闻的播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关注。新闻播出后的长时间里,“中国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直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二、电视记者利用电视时政新闻画面语言和同期声表达主题必须遵循新闻规律。

摄像记者要有扎实的新闻功底,掌握画面语言和同期声对主体信息表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画面的语言和同期声去伪存真,才能发挥它的潜在功能。请欣赏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电视新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国庆期间北京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中央电视台2009年10月7日《新闻联播》节目首播)原文摘要:

【正文】国庆长假的北京,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在举行盛大庆典活动之后,北京又迎来了近年来少见的旅游高峰,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十分关心节日期间北京的安保、交通、旅游工作,今天上午专程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地铁4号线和颐和园考察,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代表党中央向大家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节日的颐和园,客流量比平时明显增多,过去6天已经达到40万。为方便游客购票,颐和园在延长售票时间的同时,增加了22个临时售票窗口。胡锦涛来到东宫门外的售票窗口处,看望慰问正在紧张工作的售票人员,询问售票服务的有关情况。

景区内垂柳飘拂,碧波荡漾。几名环卫和绿化工人正在清扫垃圾、养护花卉。胡锦涛走上前,拉着他们的手,关切地问起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大家感到无比温暖。

前来游园的游客见到胡锦涛,个个喜出望外,大家热烈地欢呼、鼓掌,激动地向总书记问好。(现场)看到两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总书记快步上前,俯下身子同他们攀谈;看到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胡锦涛热情地问起他们在华旅游的感受,祝他们在北京过得愉快。

一群来自加拿大的华侨华人正在公园里游览,胡锦涛同他们一一握手。(现场、同期)“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

该作品以建国60周年的历史大背景为烘托,着重表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基层事务的关怀。通过写实的拍摄手法、精巧的编辑技术以及大量现场音效及群众场面的运用,如实地将领导人心系群众,群众爱戴领导的感情表现出来。通篇庄重而不失热闹、严肃而不失温馨。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不顾劳累考察国庆期间首都安保、交通及旅游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央电视台记者认为,在大背景下的小事件同样能体现领导人一丝不苟、心系百姓的风范。利用电视时政新闻画面语言和同期声表达主题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于是精心设计拍摄方案,大量采集现场感强的同期音响,并采用创新的编辑手法,如实还原新闻事件,力争把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良好互动全面展示给观众。该新闻短小精悍却引起了强烈的收视反响。从主管的中央有关领导,到普通观众都对该新闻展示的领导人与群众间的良好互动予以积极评价,认为新闻如实而详尽地塑造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心系基层,热爱人民的形象。在媒体研究以及各主要网站的评论里,也不乏对新闻写实手法的肯定。

三、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优势的画面语言和同期声,除了有电视时政新闻规律外,还具有特殊的规律。

以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电视新闻《胡锦涛在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中央电视台2008年5月18日《新闻联播》节目首播)为例,请欣赏:

【导语】18号上午,胡锦涛专程来到什邡市,给当地受灾群众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正文】沿着坎坷不平的道路,胡锦涛驱车向灾情严重的蓥华镇赶去。越往山里走,倒塌的房屋越多,残垣断壁到处可见。

经过一个多小时跋涉,胡锦涛来到蓥华镇的化肥生产企业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这家企业的宿舍楼和办公楼在地震中严重损毁,有的完全倒塌,有的扭曲变形,空降兵某部官兵和河南公安消防队员正在使用各种救援装备紧张搜救幸存者。胡锦涛快步登上废墟高处察看救援现场,焦急地询问人员伤亡情况。

随后,胡锦涛对现场救援的部队官兵和消防队员说,被困的群众正急切等待我们去营援,时间十分紧迫。同志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工作,千方百计抢救幸存者。他说:【同期】:“我相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现场声):“有没有信心?”“有有有!”

【正文】听说什邡市深山里一些村庄的乡亲们受灾比较严重,急需救援人员,总书记当即把地方和部队的负责同志招呼到身边,同他们紧急研究救援措施。

【同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我们的工作延伸拓展落实到村!我们部队是主力,要组织小分队,尽快翻过山,徒步进去,12点以前出发!”

(现场声):“是!”

【正文】时近中午,胡锦涛又来到设在什邡市区路边的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见总书记到来,几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妇女失声痛哭。胡锦涛走到她们跟前,坐在地上,耐心安慰她们。

【同期】:“知道你们受了灾,也知道你们房子被毁了,知道你们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我们和你们一样感到难过,感到痛心!我们现在调集了十万解放军、武警,都深入到你们每一个村每一个乡,一个一个地钻进去营救,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的可能,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营救。下一步我们还要安排好大家的生活,我们还要重建家园,是不是?要保重身体啊!你们放心好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

【正文】青年志愿者熊述娟是北京城市学院的二年级学生,地震前一天正好回什邡家里。她告诉总书记,部队官兵救援她家人的经过:【同期】:“我爷爷遇难了,是他们靠双手一点一点从废墟中把我爷爷扒出来,特别感动!我们群众给他们送水的时候,他们说不要。真是感动中国的就是他们!”

【正文】总书记勉励她为更多受灾群众做好心理抚慰,帮助大家增强信心、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这条新闻全景式地记录了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四川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和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新闻采用大量同期声,真实全面地展现了总书记在灾区现场与受灾群众、救灾官兵和干部的互动交流情况,胡总书记对受灾群众及时救助的急迫心情,对失去亲人痛不欲生群众的体恤安慰,对战胜灾害的必胜信心都体现在新闻当中。虽然,电视新闻片的画面语言和同期声与过去电影纪求片的创作手法有了质的区别,但“挑”“等”“抢”“抓”的采访摄影方法,光线、构图、色调等造型手段,以及平行剪辑,对比剪辑等蒙太奇表现方法,电视记者都认真继承、借鉴和创新,使画面语言和同期声具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另外充分运用电视表现手段也是提高画面语言和同期声表现力的重要方面。新闻点面结合、客观全面、真实生动。新闻镜头语言丰富,剪辑流畅贴切,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可视性。四川什邡市,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第三个地方。我们新闻报道团队本着真实记录、客观反映的信念,一刻不停地采制和捕捉总书记的足迹。面对一处处残垣断壁、一座座倒塌房屋,总书记心情沉重;面对受灾严重、急待救助的群众,他心情焦急;面对救灾的战士、消防队员,总书记沉着冷静、指挥镇定。我们的新闻既展现了总书记振臂一呼,向全国人民庄严宣誓:“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经典画面;也有总书记盘腿坐下,耐心向痛失亲人群众说服解释的生动场面;还有他对青年志愿者的坚定鼓励。事实胜于千言万语,我们的新闻语言最好地诠释了新闻主题。这条新闻立体丰富地展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四川地震灾区所做的大量细致工作,对当时全国的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鼓舞人心和指导工作的作用。新闻所展现的总书记决战千里的必胜信心激励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勇敢地战胜地震灾害。社会效果良好。

四、理论上建立电视时政新闻画面语言模式,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就有规律可循,走上规范化轨道。

——同期声、现场音响的应用以及现场采访、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发挥画面语言作用最有效的手段,将被大量采用。如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电视新闻《胡锦涛总书记同福建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和在闽台胞共迎新春佳节》(中央电视台2010年2月13日《新闻联播》节目首播)中的同期声、现场音响运用得十分精彩,请欣赏:

在村民张唐妹家门口,胡锦涛握着95岁的张唐妹的手,大声对她说:【同期】“老人家,我给你拜年了!”

村口的小广场上人声鼎沸、鼓乐喧天,独具客家民俗特色的迎春联欢正在进行。当胡锦涛戴着村民敬赠的客家吉祥荷包笑容满面地走到大家中间时,乡亲们敲起铿锵的腰鼓、走起五彩的旱船,载歌载舞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金色的长龙抬了出来,乡亲们热情邀请总书记为龙头点睛。胡锦涛拿起毛笔,蘸上清泉水,在两只龙眼上各点下一笔。锣鼓震天,长龙时而腾跃、时而盘起,酣畅热烈的舞龙表演引来阵阵喝彩。胡锦涛和乡亲们一起绕着长龙跳起欢快的“节节高舞”。“年年好!节节高!”大家一边敲击竹筒一边齐声呐喊,共同祈愿生活一节更比一节高。

乡亲们围拢到总书记身边,深情地唱起红军歌。

面对热情的乡亲们,胡锦涛充满深情地说,【同期】祝乡亲们,年年好!

从中央有关领导到普通观众都对这条电视时政新闻予以积极评价,认为新闻生动活泼,从低角度来报道时政新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真实情感。新闻中的 “年年好,节节高”也一度成为了时髦的网络用语。

——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成为电视记者选择画面语言和同期声的价值观念,电视时政新闻让观众耳闻目睹新闻事实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挖掘。

——不具备新闻价值的无效画面语言在电视时政新闻中被摒弃,能表达主体信息的资料、图表、字幕等被广泛利用,画面语言得到进一步拓展,电视新闻因此更丰富、更典型、更生动。

——画面语言拍摄剪辑的难度大大增加,新闻素质,画面表现技巧,成为对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的最基本要求。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将被淘汰,电视时政新闻记者自身将得到优化。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