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人品 产品 作品——关于新常态下广电媒体从业者素养建设的思考

作者:贠胜安来源:《视听》日期:2015-05-01人气:807

去年5月,“新常态”的论断首次提及,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地概括了“新常态’的内涵,涉及消费,生产方式,宏观调控等九个方面,回应了各界的重大关切。其中,对市场竞争特点的诠释是“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多年来,广电行业一直不同程度地面对着报刊媒体的竞争压力,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这种压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和当前经济社会新常态下,如何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是一个事关各级广电媒体发展的紧迫课题。实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提升宣传队伍的整体素养,强化从业者人品、产品和作品意识的教育引导。

一、人品

人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人的品质。二是人的仪表。多年来,媒体一直被视作“社会的良心”。这不仅在于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扮演了社会的“耳目”,引导群众去发现那些应当关注和值得关注的事实,更在于在对这些事件的选择和报道立场中,媒体体现了一个社会应有的道德和良知。现实也不断证明,凡是有影响的媒体,都有着自己的品质风骨,有对底线的坚守,对职责的敬畏。

作为一名广电媒体的从业者,在日常的采访报道过程中,其言谈举止如何,不仅代表自家媒体的形象,从中更能看出这个人的理想追求、职业操守、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合格的从业者,除了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熟练掌握新闻宣传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时时处处以诚待人、以礼待人、自觉爱护自身的“羽毛”,把“人品”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守土有责、主动站位,把工作做好的基础。

但是,也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媒体要竞争、要生存、要发展,必然存在自身的利益。当职业要求与商业利益相冲突时,一些媒体难免被利益绑架,对一些新闻视而不见,对一些问题不言不语。这些现象给从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以至于少数人在市场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为利益而漠视承担的社会职责,为收视率,为点击量而炒作新闻、策划新闻。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有偿新闻”、“吃拿卡要”等损害媒体形象的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 近期,这条北京卫视播出的一个公益宣传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大有良知媒体从业者的共鸣。从中不难看出,这家主流媒体在加强队伍建设和塑造形象方面的自觉与担当,更反映出各界对媒体的期许,以及媒体自身在引导、教育从业者注意“人品”修养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广电行业在宣传报道过程中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主流舆论有效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日益繁重且更加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要求,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典型引领,注重以文化人,注重制度规范,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主流媒体担负着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目标奋进的重要职责。因此,各级广电单位要把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有效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从业者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法治教育,要求每一名编辑、记者、主持人等切不可以“无冕之王”自居,而必须修身律己、磨砺品行,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各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产品

在市场流通领域,如果不是垄断行业,决定一家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命运”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生产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欢迎的产品不仅具备“质优”的特性,还要不同程度拥有“原产地”、“独特”、“创新”等标示。这里不再举例赘述。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裂变式发展,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复杂,受众接收使用新闻信息的心理和习惯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广电人”要想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一方面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整合资源,加快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另一方面,要把内容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依托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作为主流新闻媒体,各级广播电视宣传单位除了突发事件外,还承担着弘扬“正能量”的社会职责,每天要报道大量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和政策宣传解读。在这些报道中,是简单程式化的说教灌输,还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八股文,还是新颖、实用的精神食粮。这是摆在各新闻媒体及从业者面前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在对众多“正能量”典型的宣传中,要使受众对这些报道入脑、入心,产生好的宣传效果,迫切需要每一名“广电人”树立“产品”意识。这在新媒体挑战中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主流媒体是把控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引导社会舆论的国家队、主力军。各级广电媒体及从业者要履行好承担的重要职责,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必须脑子里想着大局,心里装着受众。在宣传内容和传播方式上摒弃“我说你听,我拍你看”的单项模式,真正用市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生产”出来的每一期节目、每一篇报道,力争奉献给受众的是“鲜活”的产品,是精美的“大餐”。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关心的宏观政策、经济走势、民情民生等方面的信息解读到位,把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发布到位,把典型经验、先进事迹传播到位。一句话,只有“产品” 受众接受,市场欢迎,宣传才有效果,才能牢牢占据舆论引导制高点。同时,媒体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有美好的未来。

需要注意的是,树立“产品”意识,目的是提高宣传的质量,讲求社会效益。而不是一味迎合受众,盲目追求收视(听)率、点击量。

三、作品

前不久,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党中央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这句话,应当引起广电媒体从业者的深思和重视。无数事例证明,一家媒体要有影响力,一名记者要赢得各界的尊重,靠得是一个个受众喜爱、有特色的品牌节目,以及一篇篇及时、准确、生动的新闻作品。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广电行业不少人作品意识淡漠,特别是在市县级单位,一些从业者习惯于跑会议、抄简报、等指派,热衷唱“四季歌”,写“八股文”,“将就”不“讲究”。虽然采编的报道也“有声有景”,但“套路”多,模式化严重,很难称得上是新闻作品。甚至有些报道换了时间、地点、人名后,今年用,明年还能用。正因如此,不少同志以至于到年底“评优”时,才想到“作品”两字,该职称评定了,才觉得缺少“作品”这个要件。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很难履行好在新常态下担负的重要职责。

广电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地需要作品意识的引导、教育。多年来,我国许多新闻界前辈靠着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彰显了舆论的力量和自身的价值。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王石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穆青、冯健、周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人们也正是通过这些作品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最近几年,央视陆续推出的“回家的礼物”、“杨立学讨薪记”、“妈妈,我让你的耳朵不挨冻”、“听漏工的不眠夜”等报道,

令人耳目一新,广受社会好评。虽然广大受众并不一定知道作者的名字,但他(她)们赢得了同行的肯定和尊重,也体现出了“国家队”的担当和实力。以上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准确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反映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精神面貌,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正因如此,树立作品意识,既能够提升从业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能够助推广电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形成影响力,增加美誉度。

树立作品意识,必须结合“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才能捕捉到鲜活的“大鱼”,感知到社会的变化和群众的期盼;树立作品意识,必须学会讲中国故事。把故事讲得精彩,要真实、要生动,更要有情怀;树立作品意识,还必须有创新的思维。从节目的差异化上狠下功夫,从受众的视角多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只有这样,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这句话才能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