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探微

作者:项挺挺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5-05-21人气:5951

古人有言:“居而相离则思,期而不至则忧,此人之情也。”在《古诗十九首》中,最让人动容的歌咏就是这些抒写游子思妇离愁别绪的作品,诸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等篇。在这些诗篇中,《庭中有奇树》篇写得尤为感人,可以说是语短情长,细细读来更觉馨香不断。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这首诗在《玉台新咏》题作枚乘作,为枚乘《杂诗九首》中的第七首。关于这首诗,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认为是“臣不得于君,而托兴于奇树也。”陈沆《诗比兴笺》认为是“(枚乘)在梁闻吴反,复说吴王之诗。”但多数注家以为这是怀人之诗。文人作诗常用夫妻关系来比喻君臣关系,但在这里,我更倾向于这是一首感物怀人,即思妇想念远行丈夫的诗。

本篇《庭中有奇树》和《涉江采芙蓉》都只有八句,是《古诗十九首》中最短的的两篇,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但《涉江采芙蓉》篇是行客望乡的感慨,《庭中有奇树》篇是思妇忆远的心情。另外,《涉江采芙蓉》篇的前四句写“采芙蓉”,后四句便另起情境,转入到望乡,表现出长路漫漫,百感交集的羁旅愁怀。而《庭中有奇树》通篇只有“奇树”一种意象,但却借此将思妇的情感写得九曲回肠。

《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在短短的八句内,以极其安详的步调,缓缓地由庭而树,由树而花,由花而思,由思而折,折而赠人,而路远难达,难达则更感离别。前六句有《楚辞》的象征意味,末二句则是从《诗经》“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而来。这八句按顺序写来,层层深入地演绎出幽闺思妇内心深长且复杂的哀怨,在看似明白浅显的风貌里表现了婉曲的情思。陆时雍在《古诗镜》里评《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这篇无疑是最具典型的一篇。本文就围绕这八个字对《庭中有奇树》逐一作解读。

    在古代,处于离别相思情境里的男子和女子的具体感受是不尽相同的。男子在外可以面对丰富多彩的风物,或借酒消愁,或登山涉水以抒怀。但女子则只能是守在寂寞的闺中,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几乎没有能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忧伤的心绪、没有波澜的生活、苦等的青春在对远人的朝思暮想中黯然消逝,着实可悲可叹。陷于相思中的人,一面容易忘记时间,一面又敏感于时序的更迭,因而诗人用如此多的笔墨描绘景物的点滴变化,其内在用意是在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女子内心疯长着的思念。

本诗借“奇树”起兴,借采芳来传达思妇经时远别的相思之情。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说:“通篇只就‘奇树’一意写到底,中间却有千回百转,而妙在由‘树’而‘条’,而‘荣’,而‘馨香’,层层写来,以见美盛,而以一语反振出‘感别’便住,不更赘一语,正如山之蜿嬗迤逦而来,至江以峭壁截住。格局笔力,千古无两。”如此评语甚高甚妙。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二句首先是承接第一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是对花的赞美,因为花之美思妇才想着要折下来送给思念的人看;其次是续接下一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则让人想见思妇的神态。这花是“奇树”之花,自然不同于一般的花卉。世人爱花,总是倾心于其香气之撩人及色泽之浓淡、姿态之绰约,不论这奇树之花是素雅的还是艳丽的,有了这“绿叶”的衬托,我们就可以去想象其美了。“馨香盈怀袖”则更是从正面去描绘它的芬芳之气,由此也可见女主人公对该花的喜爱。在这里,思妇对这花的喜爱,一方面可以看出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也寄托着她的思念之情,美景往往更容易触动孤寂的伤心之人。但不论如何,以花寄情给思妇忧伤暗淡的岁月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冉冉孤生竹》篇中,“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女子也以以美丽的“蕙兰花”自比,由此可以说,景物皆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以花寄情也好,以花自比也好,都是以情作为前提。在这里,思妇折芳是为了“遗所思”,但是自己所思念的人远在天涯,无从送达。面对花开之“乐景”更是衬托出“哀情”,让人思来更觉悲伤难抑,感叹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明代钟惺在《古诗归》里曾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反复吟诵“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两句,我们似乎能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思妇手执花束,寂寂地、久久地、痴痴地站立在庭中,一任花香盈满衣袖,一任夕阳西下,一任花香随晚风四散,人儿也许早已泪眼朦胧。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四句是转折,前四句是因人而感物,这四句则是这四句由写“花”自然地带出了写“人”,让读者不仅仅去揣想思妇的复杂情态,也让人对远人多了一份想象。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说:“《国风》云:‘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此其所以可贵也。古诗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李太白云:‘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皆无愧于《国风》矣。”这里的“词婉”“意微”就是指诗中所要传达的意蕴和情思不是直达人心,而是委曲地表达,给与读者无限的品读和猜想的可能。其中“馨香盈怀袖”这一句特别令人遐想,花之“馨香” 与思念之情有着共通之处,既是给人以丰盈花香的实在感受,又让人不可捉摸、无从把握。另外,这一句的新意所在也带给后来人以启示,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即从此处化用而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为末句,“别经时”的感慨可以说是全诗用意的归宿所在。诗从“奇树”写起,“庭中有奇树”,这“奇树”是种在庭中的,“庭中”是此诗的环境背景,对于深闺思妇来说,可能只有这“庭中”的“奇树”才是与她朝夕相对的,从“奇树” 到“绿叶”,从“绿叶”到“发华滋”,从“发华滋”到“攀条”,从“攀条”到“折其荣”,一步步将人带到诗境中来。朱筠在《古诗十九首说》 曰:“因人而感物,由物而说到人。……因意中有人,然后感到树。盖人之相别,却在树未发华(花)之前;赌此华(花)滋,岂能漠然?’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因物而思绪百端矣。”朱自清在《古诗十九首释》说:“她和那欢友别离以来,那庭中的奇树也许是第一回开花,也许不止第一回开花;现在是又到了开花的时候。这奇树既生在庭中,她自然朝夕看见,她看见叶子渐渐绿起来,花渐渐繁起来。这奇树若不在庭中,她偶然看见它开花,也许会顿吃一惊;日子过得快啊!一别这么久了!可是这奇树老在庭中,她天天瞧着它变样儿,天天觉得过得快,那人是一天比一天远了!这日日的煎熬,渐渐的消磨,比那顿吃一惊更伤人。诗里历叙奇树的生长,为了暗示这种心境,不提苦而苦处就藏在那似乎不想干的奇树花叶枝条里,所谓浅貌深衷。”,这两种说法用意相同,都很切合诗人的原意。

“奇树”之花本来是芬芳可人的,深得思妇的喜爱,但因 “路远莫致之”,反而有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之感,更加让人深叹别离之久。“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本来以解相思之苦的花反而徒增伤感,那么又有什么可珍惜的呢?朱筠在《古诗十九首说》写道:“忽说物可贵,忽说物不足贵,何等变化!”这样的变化其实是非常接近人的真实情感反映的,在所渴求之愿无法实现的时候,心里自然会有不快的心绪,进而去否定初衷。全诗就在这样一个有力、干脆的转折处结束了,但留下的却是一个意犹未尽的故事,引人猜想。

解读此诗,则可与陆机的拟作《拟庭中有奇树》相联系,其诗为“欢友兰时住,苕苕匿音徽。虞渊引绝景,四节逝若飞。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踟蹰遵林渚,惠风入我怀。感物恋所欢,采此欲贻谁!”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心爱之人在“兰时”离开了,长久以来断了联系。 据唐李周翰注:“兰时,春时。”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春》:“《山堂肆考》:‘兰时,春时也。’”唐王琚有诗《奉答燕公》曰:“与君兰时会,羣物如藻饰。”李周翰注:“音徽,言文章、书信。”可知,该诗起句交代的时间是百草滋荣的春天。接着写日升日落,四季交替,转眼间一年的时光已逝。当芳草重又繁茂时,令人心焦的是佳人还没有归来。芳草越美,越是触动诗人的思念之情,因而面对芳草不禁怀恋远方的心爱之人。即使怀着美好的心情采摘了香花,又能送与谁呢?“采此欲贻谁”,在这里诗人用了不确定的“谁”字,其实在心里却是明确指向“欢友”、“佳人”,也许提起“所欢”二字都已经是不能承受的伤痛了,一个“谁”字暗含了诗人失意、悲伤的心情。

《庭中有奇树》将故事可能发展的情况藏在了“路远莫致之”“ 但感别经时”等句里,相比之下,陆机的拟作故事性更加完整,但也由此多了一份确定性,少了一份让读者去自由猜想的可能性。在这里,与拟作相较而言,该诗语句自然浑成,不见人工剪裁的痕迹,情感细腻特别,更能体现出“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这个特点。诗作在“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处便戛然而止,诗句是结束了,但读者的思绪却仍在飘飞。

由树而思人,不禁让人想起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几句语言平实无奇,也没有悲伤一类的字眼,作者不直言思念,但对妻子永远的爱与眷恋之情却跃然纸上,让人读来心生感动,这 “亭亭如盖”的绿意也极易引起共鸣,进而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中。类似的如望月思人,如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里的“不堪盈手赠”与“ 路远莫致之” 有着共通之处,都是缘于所思之人远在天边,而无法共赏美好的景色,留下的徒有思妇的无可奈何。

晚清诗学批评家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里对《古诗十九首》这样评价道:“‘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能反言之,乃足使人思。”这段评论同样适用于《庭中有奇树》篇,将思妇的离愁、想念、欲寄还休的婉转心绪慢慢地传达出来,让人在品读之间有了诸多触发,此中相思意更是万古同,仅仅是这一点同情之意,都值得我们久久回味此诗。

参考文献:

[1](梁)萧统 编,(唐)李善 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清)张庚 解,赵师秀 编.古诗十九首解[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明)陆时雍 选评.诗镜[M].(清)纪昀 编纂.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4](明)钟惺.古诗归[M].续修四科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宋)张戒.岁寒堂诗话[M].(清)纪昀 编纂.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6](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续修四科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75.html  《名作欣赏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