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广西桂北流域彩调剧的音乐特色——音乐论文

作者:李雪来源:《北方音乐》日期:2015-05-22人气:1884

一、彩调剧的界定

彩调,又称“调子”、“唱灯”、“花鼓”、“花灯”、“采茶”、“哪嗬嗨”、“山花灯”、“嗬嗨戏”、“耍牡丹”等,1955年,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后才命名为彩调剧。主要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中部、西北、西南部这些以柳桂方言为通用语的汉族地区和多民族杂居地区,以及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与广西毗邻的城镇乡村。

彩调剧是由当地民间社火活动中演出的彩调歌曲发展而成,是具有独特广桂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是广西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存境遇、情感状态以及独特的文化。上世纪五十年代,彩调开始受到关注,部分业内人士开始整理、收集彩调剧的剧目、唱腔、曲牌等,改革开放后,众多学者加大了对彩调剧的研究力度,并出现了《彩调音乐》、《彩调艺术调查》等高水准学术成果。近年来,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下,彩调研究进展迅速,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的角度更加丰富,深度也不断增加。

二、广西桂北流域彩调剧的现状

1.彩调剧剧团现状 

  彩调剧主要活跃在农村方面,彩调剧团多以业余形式存在着,城市彩调专业彩调剧团很少,其中代表性的是广西彩调团、桂林彩调团和柳州彩调团。彩调剧地方性特色显著的特点以及当代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专业彩调的市场日渐狭小。其次,剧团老龄化严重。剧组中四五十岁将近退休的占主要比例,三四十岁以及更年轻的比例很小。最后,传统表演技巧如扇花、口技等大量流失,彩调培训的缺乏,加之待遇偏低,使得彩调行业出现后继无人的趋势。缺乏后继年轻人。

2.彩调剧在市场中的处于弱势

   首先,这彩调剧大多取材于农村的的小人物、小事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带有浓烈的地域色彩,同时戏剧场唱词内有大量的方言、文言、典故,表演过程中的板式、手眼、身法、套路等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关,都代表着特定的意味蕴涵。这些特点给广大中年轻人以落伍、守旧和土气的印象,这使得他们逐渐丧失兴趣,导致了大批青年观众的流失;其次,彩调舞台艺术水平低、设施陈旧,无法与现代化剧作节目相提并论。广西桂林彩调主要是靠在庙会、地摊、围狗圈子、板凳头等群众性自娱性演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演出场地空旷,且一般是自然环境,很少采用现代的扩音设备、重低音伴奏等加之演出服装多是演员自己动手完成,这些在过去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随着我国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创新,观众对戏曲艺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彩调剧离这些要求的达到还有很大的差距。总的来说,彩调剧的发展未能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同步发展,是造成在市场中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   

3.彩调剧保护和传承力度不够

第一,公众缺乏自觉保护和传承意识。世界遗产不仅是我们从先辈继承来的稀世珍宝,更是从子孙那里暂时借来的财富。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我们光荣艰巨的任务。但随着广西桂北等农村的衰落,很多当地青壮年不再留恋家乡的娱乐方式,更没有保护意识,只有大多数受彩调熏陶中的留守老年人依然热爱着彩调。第二,传承的艰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彩调,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必须依托人本身而存在表现手法以声音、技艺为主,并以口传身受的形式进行传承,它很容易伴随着一群人生命的结束而消失,这使得彩调的一些精湛技巧容易失传;第三,经费不足,难以开展保护工作。资金的缺乏使得不能很好地吸收专业人才,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难以顺利的进行彩调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改进,提供文化服务,更不能进行广泛的宣传展活动,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彩调的传承和在市场中的发展。

三、广西桂北流域彩调剧的音乐特色分析

彩调音乐是我国音乐的一部分属于戏曲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以及当地自然文化的影响下,广西桂北流域的彩调有着自身的音乐特色。

1.唱腔方面

   首先,桂北彩调唱腔的程式化。彩调的唱腔经过长期的演变沉淀,赢得了百姓的喜欢和认可,相对固定下来,并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形成新的特点。具体表现有:(1),角色各有其固定的唱腔。大多数彩调剧目一戏一腔,一腔专用,专腔专用。例如,“挑担腔”只能在挑担时唱,其他场合不能用;(2),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唱腔。例如,《拷打梁氏》用“梁氏腔”, 《湘子服药》用“仙腔”,以及其他的“赶路腔”等;(3),彩调剧在对歌对舞时常用花腔小调来抒情写意,例如,“对花腔”、“阳雀啼”、“比古调”等。

其次,桂北彩调唱腔的创新性。一方面表现在突破一戏一腔,一腔专用。随着彩调的发展,一些调子一人打破了一戏一腔,一腔专用这种呆板的格局,根据剧情表现的需要,在以主要唱腔为主的前提下,穿插多种唱腔。例如,《小补缸》的表演中,古儿当挑担出门长街叫喊揽活时巧用“挑担腔”,打破了全剧只用“补缸腔”一腔到底的单调格局。另一方面表现是彩调唱腔突破了行当专腔。彩调剧在受到桂剧演出方式的启发对行当专腔作出创新。在不影响剧目人物刻画、剧情合理性、情绪的变现等的前提下,根据唱词、以词套腔等突破行当专腔、角色专腔以及舞台行为专腔的局限。例如,在欢快时小生可演唱“丑脚腔”,在人物叙事时,它能唱“挑担腔”。这些创新能给观众带来丰富的音乐享受。

最后,桂北彩调称腔的灵活运用。彩调又被称为“哪嗬嗨”,说明了它无曲不带衬词衬腔。常见的衬腔有“哪之嗬了嗨”、“哪嗬了嗨嗨”、“呦咦呦”、“咦儿呦”、“得儿呦”等。衬腔的灵活运用在剧目演员和伴奏乐师的合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表演时,该上场的演员未准备好或者临时忘记台词,台上的演员可以给乐师一个暗号,双方就会默契地用衬词衬腔不露痕迹的表演下去,同时使观众找不出破绽,进而使音乐在表演下变得丰富多姿。

2.曲调方面

   第一,五声音阶级进乐汇是彩调曲调的旋律基础。彩调音乐的基本素材是以宫、商、角徵、羽为基本音级的五声音阶。有些彩调的部分唱腔虽然有六声,例如“变宫”、“清角”,它是变换宫调才形成的,其曲调旋律仍然是五声音阶的。角商羽是曲调旋律的重要节拍位置。徵宫主要穿插于骨干音之间,作为装饰性旋律环绕在骨干音之间,拉动乐思的铺张,使得旋律更加曲折婉转,清丽流畅。第二,彩调音乐的曲调较为简洁朴实。从曲式结构来看,彩调音乐主要采用单乐段或复乐段构成的一段体。其中一段体的结构最简单;在一段体中,又可以分为上下句式的一段体和起、承、转、合式的一段体;另外还有在它们基础上演变的独句式和三句式等。虽然结构单一,却依然完整流畅。从音调上来看,彩调曲调主要是12356五个音阶,较少用到4、7音阶。虽然音阶比较少,但在艺人们巧妙地搭配下,彩调旋律优美动听,且容易于被人接受。从音域的跨度来说,其音域跨度不是很大,适合传唱。第三,彩调音乐曲调,朗朗上口,内容贴切生活,易于传唱。彩调是在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人们日常生活、人生境遇、各种情绪等的集中表现,并不承担国计民生、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主要围绕平民生活的小人物、小事件展开,贴切的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怀,使百姓觉得亲切可近。加之,彩调表现的是人们所熟知的内容,多以劳动和爱情为主题来展现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生活道德理想和美好的愿望,人们很快都能传唱下来。

3.音乐的丰富性

  首先,彩调音乐吸收了丰富的民歌。小根据现存的彩调来看,旋律动人的民歌曲调是彩调创腔的重要来源之一。比如,江苏民歌“无锡景”后来成为彩调剧“夸夸调”的基本构成因素,而彩调中的“反饮酒腔”、“十杯酒饮酒腔”都是把浙江民歌“送郎调”作为自己的基调的,彩调的“雪花腔”主要是吸收了江苏著名民歌“茉莉花”深情感人的曲调创作而来的。这种创作方式延续至今。家喻户晓的彩调剧《刘三姐》的唱腔创作时,创新大胆的吸收了柳州山歌《石榴青》脍炙人口的曲调,并作为全剧的主调。它成为吸取民歌、山歌方面最成功的典范。被采纳的民歌因素大都是具有起、承、转、合的四句体民歌,音域跨度不大,但音乐旋律委婉动人。

其次,彩调深受其他戏曲的影响。广西桂北的彩调就深受和自身方言相同的桂剧、桂林文场的影响。具体来说,彩调利用桂剧“赶板”的中心音乐元素改编成自己的“骂板”把桂剧唢呐腔的“三句半”改编为自己的“补缸调”,并吸收桂剧中的“水龙吟”、“柳青娘”等作为自己常用的曲牌。文场是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源于江浙的民间小调、诗经俗曲,通过人们经济生活的频繁来往,逐渐传入桂林,经与桂林方言、民间音乐紧密结合后,演变为文场。最初,彩调原封不动的借用桂林文场来丰富彩调音乐的元素,例如“月调”、“丝弦”类细腻柔情唱腔便是对桂林文场的借用。之后在逐渐的尝试中,彩调改用“集曲”手法,对桂林文场取其所需,融合进彩调中,并大规模借鉴和改编广西地方剧种的唱腔曲牌和曲艺音乐来完善自己。

再次,彩调音乐的民族文化特点。每一种艺术的产生都深深根源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之中。广西和湖南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广西桂北地区与湖南毗邻,两地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广西桂北地区多为汉人,在于各民族的交流过程中,吸纳少数民族极具特色的音乐,结合本地的民歌小调等形成并不断完善着彩调的音乐元素,同时,使彩调在广西以及附近地区甚至全国得以快速传播。彩调剧的传播是先从广西桂北传到桂中,再传到桂南,后来由南进入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这种由北向南的传播路线上分布着广西众多的少数民族。因此,彩调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密切联系。

最后,彩调音乐的地方特色。成长于广西的彩调主要用方言进行演唱,主要以桂北方言为唱腔的基础,桂北方言在字音、语调上的特点表现在音乐上形成了在曲调风格、演唱风格上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桂北彩调剧,另外,对桂北地区鲜艳服装、喧闹锣鼓的使用也增强了它的地方特色。

4.乐器的灵活运用

   原彩调的乐器只有弦乐调胡、三弦、琵琶三大件,击乐有扁鼓、檀板、大锣、大钹、小锣,桂北彩调在“鸳鸯班”引进桂剧使用的脆鼓、竹笛、梆子、二胡后,能用的乐器选择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在用桂剧的高桶型堂鼓替换原来的扁鼓后,使得击乐演奏的热烈氛围更加显著。例如,桂北彩调“一条龙”的演奏起头必须用唢呐吹奏引出锣鼓齐鸣的“三点头”,并配合锣、钹的敲打节奏,营造出活泼欢快的热烈氛围,后来,在《阿三戏公爷》剧中,“鸳鸯班”采纳桂剧的洗马锣鼓代替原彩调的“一条龙”来配合阿三移花盆的力度和步伐,从而使得乐章有弱有强、起起伏伏、层次分明,更增强了证据的节奏感。

四,结语

广西桂北彩调历史悠久,独具地方特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颇具传统民间音乐特色的彩调音乐在当今音乐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另外,随着经济的繁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元化文化方式的出现,传统彩调音乐逐渐失去吸引力。在此形势下,彩调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身立命迫在眉睫。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彩调应当继续扎根于广大普通民众之中,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寻求自己的长久发展之策。同时,由于彩调剧是我们祖先遗留的宝贵遗产,我国的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保护彩调剧的意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我国彩调音乐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飞雁.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石丽芳.浅谈彩调剧与少数民族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48-50+53.

[3]容本镇,黄晓娟,张淑云.广西文艺理论与批评六十年回顾(下)[J].南方文坛,2010,06:84-99.

[4]何飞雁.广西彩调研究现状及展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76-79.

[5]郑贻文.钢琴曲《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的民族风格与音乐探析[D].西南大学,2014.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73.html  《北方音乐》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