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基于“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作者:杨雅丽来源:《设计》日期:2015-12-18人气:971

     环境设计”伴随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虽然如此,但我国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还是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一直沿用的教学模式局限性也逐步凸显出来,较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历史挑战和任务。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强调的是学生在就业时要熟练掌握设计创造思维、电脑与手绘绘图技能、实践施工能力等综合实践素质。而我国的环境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都同源于美术教育,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束缚[1]。在较长时间内,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思维与模式都是以教学型为主,设计课程过多理论阐述,实践教学成为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许多设计课程都是“假题假做”,学生缺乏甲方需求分析、资料前期调查、勘测现场、方案汇报沟通、跟踪施工现场等重要环节,造成了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2 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够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课程的设置尚不完善,软硬件设施也没有完全跟上实践教学的步伐。譬如现场实践教学平台不够完善,实训条件不足,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不紧密,保障机制不健全。学生缺乏真实的训练项目,整体训练时间不够。例如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由于装饰材料和做法的更新变化较快,需要带领学生去到材料市场、工地或公司,直接在施工现场观摩学习,甚至需要在材料实训室里,动手制作体验材料的具体用,但学校往往难以建立较为完善的材料工艺模型室,或者较难联系能提供场地学习的施工单位。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实践开展,大多时候只能集中在课室听理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再如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就是电脑的高配置与数量,没有良好的软硬件配置,学生就不能画出施工图、效果图,实践教学的发展便举步维艰。另外,在搭建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方面,许多学校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做到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全过程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

3 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欠缺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结构明显不合理。许多一线教师几乎没有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也没有获得校外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仅仅局限于的课堂教学的自我学习,知识得不到更新,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项目中去。教学通常凭教师“个人化”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与指导,布置的作业也缺乏真题实践的训练,容易脱离社会实践,缺乏对当前专业市场需求的考虑,缺少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考虑,更难体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虑[2]。从某种角度讲,培养人才往往出现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亟待加强。

二、关 于“ 双平台”实 践 教 学 模 式 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即虚拟加现实,搭建起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和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图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相互对应,平台之间有效衔接;理论学习与项目训练交叉推进,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本 课 题 的 实 施 ,以 广 州H学院为例,在环境设计专业采取试点、分析、比较,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由学院宏观指导协调,系部具体管理,实训教学监督组负责检查指导。广泛汲取国内外学者和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省内的环境设计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坚持环境设计专业技术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提出“以环境设计工程认知训练为基础,突出认知能力培养;以环境设计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为重点,突出关键能力培养;以环境设计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初步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及模式,并确定相应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改革。

三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成效

1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一是搭建现场实践教学平台  

    首先,围绕建设实训基地、营造职业情境、引进真实项目等问题,着力优化支撑培养模式的实践条件。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和一线人员到校参观考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校内实践教学场地改造方案。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校内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建设,在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中设立室内工作室和园林景观工作室。工作室是以横向项目和高层次纵向项目作为支撑,对合作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筛选,选择相应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实际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来源与企业,但在教学中往往要高于企业,满足整个项目教学上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课时调整和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让学生在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实验室,获得初步的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3]。在 校 外 主要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校企联盟。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已经和当地的一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双方共同制订实践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

    其次,组织专门的指导团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指导团队主要由学院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全权负责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运作。整合教学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接受企业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指导团队以合作单位设计部、工程部的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校内教师配合协作,由合作单位的高层技术主管担任团队负责人,每个设计师分管5-6名学生。学院指派专门的联系人,协调校外平台的相关工作[4]。

 (2)二是搭建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为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模块化”的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遵循环境设计专业能力培养规律,按照设计工程项目职业基础能力、工程项目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模块建设实训项目资源。第一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职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重在学生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帮助理解掌握基本原理。重视立体化教材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演示手段进行实践的预演,包括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等。例如《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通过3D动画 演示 建 筑 和 室内装 饰 的 材 料、结构和施工工艺,学生通过渐变式的动画演绎,能够非常直观地明白,而且可以随时反复学习增进理解[5]。

    第二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综合能力训练模块,重在综合设计应用知识能力训练,能够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这一模块,配置大量的最新、通用的工具和案例库,实现以专业项目为核心的实训及设计相结合,着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可以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缩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第三个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利用所学的知 识及积累的经验,针对企业实际项目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形式及内容是多样性的:结合校外实践基地项目、联合培养单位和就业单位合作项目、各类竞赛项目以及兴趣小组科研课题等各种形式开展。

2“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1)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了教学过程中的“书本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转变,促进传统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2)创造实践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学院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兴建了材料展示室、模型工艺制作室、苹果电脑机房等实践教学场所,支撑职业基础能力培养。校企共建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有力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也为用人企业提供了方便,互利互惠。学院还建设了设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学生也在多项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荣誉。并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教学团队,教师通过企业培训,通过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专业和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提升了学生学习动力和就业能力。在近两年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不断地提高。通过实践项目训练和在企业的锻炼,大部分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约20%左右的毕业生可以直接留在实践单位就业,其他学生也能根据个人需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就 业 率 达 到94%以上。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强,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更应该立足于现实。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综合适应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形势下,为培养出适应现实社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4380.html  《设计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